桥水基金进入中国,世界头号对冲基金前来救市?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消息,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已于6月29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正式成为境内私募管理人

。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的相关规定,最迟在6个月后,桥水(中国)的私募产品将会亮相。

桥水基金进入中国,世界头号对冲基金前来救市?

说起桥水,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今年以来,他凭借着《原则》一书成为了新晋网红,书里不仅阐述了他的投资策略,还提到了他对生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一下。

瑞·达利欧,素有“美国对冲基金教父”之称,26岁创办了桥水基金,并在2011年超过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甚至评价桥水基金对经济的统计分析比美联储还靠谱。这样的基金公司在股市暴跌之际进入中国,不禁给市场带来疑问,他们是来“抄底”还是来“救市”?

从中国股市的历史来看,自2004年起,每一次暴跌之后几乎总会有外资进入的消息,不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增加额度,就是对冲基金获批,之前的MSCI也是如出一辙。在我们期望着外国资金能够救市,帮助我们解套,并让我们狠狠赚他一笔的时候,却发现在与外资的常年对抗中,我们貌似从未获得好处。

桥水基金进入中国,世界头号对冲基金前来救市?

市场暴跌、散户割肉,外资准确地拿捏到市场底部强势入场“入主中原”成为了常态,或许此次也不例外,此前,大家在3500点抢回的筹码都倾吐得差不多了,如今外资又有机会低价吸筹,未来股市一旦反弹,这些外资自然会大赚一笔。而反观美国股市呢,却总是在高点之时吸引外国投资者接盘,把利润留在了国内。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美国股市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如今已趋于成熟,市场的参与者也以机构为主。而中国呢,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到2009年创业板的上市,如今不过短短28年的时间,而且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在市场竞争中,股市是“零和博弈”色彩颇为浓厚的地方,个人投资者以微薄的知识与信息来对抗实力雄厚、体系完整的投资机构,无疑会被一茬一茬地收割。那么,为何我们不限制外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呢?

桥水基金进入中国,世界头号对冲基金前来救市?

一方面在于对股市流动性的维护。今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对股市形成了一定的抽水效应,再加上富士康上市、CDR基金募集,股市资金一再外流,面对暴跌,市场情绪一度悲观,万一再失去流动性,股市便如一潭死水,引入国外资金不失为一种“救市”方案。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贬值,中国外汇储备面临流失压力,股市的开放对于吸引外资、保外储也有一定的“对冲”作用

因此,桥水基金进入中国,我们可以看作是我们请来的“救市军”,保证股市流动性,但是从长期来看,或许也是“韭菜收割机”。但无疑的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中国的A股市场的天早晚要变,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市场”,想要混迹其中不被收割,还是要有专业的投资理念,而不是简单的“追涨杀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