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泣血評論里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肖良志泣血評論裡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薑還是老的辣,中國杯慘案的問題,成功地被導向了球員。即便是裡皮承認錯誤,但他說自己用錯了人,說某些球員沒有國家榮譽感,實質性說的還是球員的問題。

肖良志:關於裡皮、高洪波、國足的八個客觀冷靜觀點

2017-06-15 23:37 裡皮/國足/高洪波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一件事情,如果都變成了盲目崇拜,肯定不正常。12強賽打了8輪之後,圍繞著裡皮、高洪波和國足,我講下面8個觀點,歡迎探討,板磚也無妨。因為我知道,即使罵我的人,有些人的心中其實是為我供奉了牌位的。因為他們知道,我說的是對的。

1、關於高洪波的前4場比賽。

外界以及裡皮,都在抱怨高洪波前4場才拿了1分。冷靜思考一下,中國隊已經15年沒有進入過亞洲區的決賽階段,中國隊的球員自從2005年之後連世青賽都沒有進入過,這樣一批國腳,當突然面臨12強賽這樣重量級的比賽時,他們從心理上、精神上和意志品質上真的一下子能夠準備好嗎?

他們確實盡了全力,任何一個球員都不能收到責備,哪怕是出現失誤的球員。因為,當我們突然遭遇12強賽這樣的亞洲頂級比賽時,我看他們不可能準備好。

所以面對12強賽這樣的比賽,他們必須通過幾場惡仗去適應。即便如此,我認為中國隊在2016年9月1日客場2比3輸給韓國、9月6日主場0比0平伊朗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2016年10月6日主場0比1輸給敘利亞,如果我們看了6月13日晚上2比2戰平敘利亞這場比賽,就會明白在第三場比賽時0比1輸給敘利亞也不是什麼千古奇冤。

至於2016年10月11日客場0比2輸給烏茲別克,這場比賽已經不能用正常的技戰術問題去說明,所以我不再過多贅述。

要知道,前四場比賽面對四個不同的對手,其實也是在為後面再遇到對手的時候趟路。第一次遭遇的過程和結果,不能用第二次對陣的過程和結果去說明。當有了第一次遭遇之後,第二次再戰的時候,應該更加從容。

另外,要過程還是要結果?我相信那些說過程好內容好就滿足的人,內心是無比糾結的吧?

2、關於教練的絕對權威。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足協給予高洪波的權威和裡皮的權威是不同的。這一點並非是決定比賽結果的關鍵,但是肯定會對一個教練產生影響。

為了備戰這屆12強賽,中國足協做了自己能夠做的一切,保障史無前例,措施多達20項,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次客場全程包機,平均一次的費用接近200萬;第一次將晉級世界盃決賽圈的獎金飆升至6000萬;第一次將單場贏球獎金提高到了從未有過的300萬;第一次為國腳上了失能險,如果不能踢球了可以拿到1000萬元的賠償;第一次競標主場城市,誰為國足提供的保障最好就選誰;第一次由副主席帶隊到俱樂部溝通交流,團結所有俱樂部支持國足打好12強賽........

對於高洪波和裡皮來說,上述保障措施是一樣的。但是,高洪波和裡皮不同的是,絕對權威不一樣。這一點,不容置疑。

3、關於伊朗和卡塔爾。

高洪波率隊0比0戰平最強大的伊朗,而且是首次遭遇,遭到外界的狂批,都認為中國隊有戰勝伊朗拿到3分的實力,是高洪波的保守葬送了中國隊的3分。

認識這個問題,需要從裡皮率隊客場0比1輸給伊朗說起。當中國隊客場0比1輸給伊朗之後,外界又一致認為伊朗的實力太強大了,輸球是技不如人,不服不行。

我不知道這兩種不同的論斷和論調是怎麼得出的,冥思苦想之後,我的結論是:在中國隊主場打完伊朗到伊朗主場迎戰中國隊的這段時間裡,伊朗人從“上帝”那裡找到了靈丹妙藥,水平和實力突飛猛進,強大到了足以戰勝中國隊並且讓我們不服不行的地步。

我建議中國足協秘密組團到伊朗去取經,說不定能夠拯救中國足球。

關於裡皮率隊在昆明高原0比0戰平卡塔爾。高洪波率隊0比0戰平伊朗,遭遇口誅筆伐;裡皮率隊0比0打平卡塔爾,歌舞昇平,一片叫好。像是合唱團似的,大家和裡皮都怪罪高原,否則肯定能夠戰勝卡塔爾。

我想說的是,你們記得當時卡塔爾是什麼情況嗎?他們什麼時候才趕到昆明的?卡塔爾人在比賽中是如何做的?他們有多少跑動?他們怎麼逼搶的中國隊?那是一支幾乎不跑的卡塔爾,為什麼?因為高原。此情此景像極了2008年3月26日,當時杜伊率隊0比0戰平了澳大利亞,邵佳一罰丟點球,氣煞眾人。

沒有高原,卡塔爾還是這樣的卡塔爾嗎?很多人都在談“如果”,但是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是高洪波率隊在高原打卡塔爾,你就能確定中國隊一定拿不到3分?

所以,即使談“如果”,也要公平。

如果必須談“如果”的話,中國隊最初把五個對手都研究了,教練組為何執意要把打卡塔爾放在昆明高原?就是要憋足了勁利用高原優勢拿下卡塔爾。同樣,在回到主場如何對付韓國上,教練組也早就有了打算。

仔細看一下,裡皮率隊打了4場比賽,贏下的就是韓國隊,就像是卡塔爾在主場3比2贏下韓國一樣。

除了卡塔爾之外,中國隊前面已經打過了四個對手,當第二次相遇的時候,相信只要不是混子教練,肯定能夠找到更好的應對辦法。所以,我強調,當中國隊在12強賽這樣的重要比賽中亮相時,由於15年沒有打過這樣的比賽,必須要有幾場比賽來讓教練和球員適應12強賽的一切。

我記得非常清楚,裡皮說過中國隊有些比賽只發揮了40%。哪些比賽?當他不斷說中國隊有能力贏敘利亞的時候,應該有敘利亞這場吧。發揮40%是個0比1,那麼2比2的結果也就是60%吧,另外40%哪裡去了?

另外,高洪波從準備12強賽到下課,總共6個月的時間,裡皮從接手到現在共8個月的時間。實際上,高洪波的6個月是在為裡皮做鋪墊,球隊在全力適應12強賽。從這個角度講,感謝里皮讓中國隊有了進步。

成立國家隊的目的是什麼?國家隊的評判標準是什麼?我認為,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成王敗寇。倒在門口,也是失敗。如果,不以結果論英雄,以後我們就可以簽訂一些“奇葩”的合同:可以不籤晉級晉級世界盃,而是寫上這樣的字眼“只要最接近世界盃門口就是成功”。

贅述這些,不會貶低裡皮大師的名頭,不會抹殺裡皮世界級的能力,而是強調必須客觀,必須統一評判的標準。

4、關於各自4場比賽之後,中國隊由倒數第二變為倒數第一。

高洪波率隊拿了1分,中國隊排在倒數第二。裡皮率隊4場比賽拿到了5分,中國隊反而排在了倒數第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不會說裡皮不行。我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前四輪甚至是前五輪比賽,大家都是首次遭遇,偶然的情況會更多。到了第二輪較量的時候,要比第一次應對得更好。而有些隊伍因為被大家熟悉了,反而越打越差,所以就有了現在的亂局。

5、關於用人。

無論是任航還是顧超還是其他球員,只要是高洪波用的,高洪波都是罪人。(關於當時的罵戰,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在裡皮這裡,一切都發生了逆轉。場上發生的一切問題、錯誤或者失誤,都是球員的,和裡皮無關。

如果高洪波說裁判主導了比賽,肯定是濁浪滔天了。裡皮噴裁判,大家都會跟著說:“是啊,裁判真操蛋,為什麼要判給敘利亞點球,為什麼要判蒿俊閔的犯規,裁判主導了比賽,裁判奪走了我們的勝利。”

套用岳雲鵬的話,就是這麼神奇。

6、關於1比0戰勝韓國。

這場比賽,是裡皮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打破了正式比賽中38年不勝寒的宿命。感謝里皮,是他率隊帶給了我們無窮的快樂。

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這個1比0的結果,更具有歷史性的象徵意義,而不是實力上的扭轉。施蒂利克治下的這支韓國隊,與過去的韓國隊有差距,在主場和客場的表現反差更大。看看他們積的13分從哪兒來的,就知道這支韓國隊是地道的韓國蟲。

這不,卡塔爾在主場也3比2幹掉了他們。

當然,這絲毫不會影響裡皮率隊戰勝韓國的光輝形象,就像是高洪波下課,也掩蓋不住他們率隊2比0痛擊卡塔爾而搭上12強賽末班車的光芒一樣。

我也不說裡皮率隊1比0贏下殘陣出擊的韓國隊缺乏含金量,相反,我一直認為裡皮率隊打破中國隊正式比賽中38年不勝韓國隊的宿命,是中國足球的英雄。

7、裡皮不是中國足球的救世主。

在2比2戰平敘利亞之後,很多人都稱中國足球的水平如此,裡皮無法成為救世主。其實,這樣的論斷,在裡皮剛上任的時候,我就說過了。以中國球員的水平,更好的教練只能在球隊組織和臨場指揮上有所改觀,但絕不是顛覆性的改變。

恆大的很多球員都是裡皮帶過的,國腳們大多數都是被外界奉若神明的外籍教練改造過的,但是為何到了國際賽場,就是那種熟悉的味道?如果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一切都會釋然。

其實,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多年來,有那麼多的外教來來往往,其中不乏很多水平高的,為什麼中國足球依然如此孱弱?非常遺憾的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

所以,有人說裡皮改變了中國隊,裡皮讓球員變得會踢球了。按照這樣的邏輯,恆大的球員以前不會踢球啊,其他外籍教練都是混子啊,居然教不出會踢球的中國球員啊。

所以,還是要客觀冷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病因。

誰是我們的救世主?真正完成青訓的革命,就會迎來中國足球的救世主。以現在的球員流水線,最多換個包裝,本質難以改變。

8、關於裡皮水平比高洪波高。

毫無疑問,裡皮的水平高於高洪波。這一點,高洪波自己也會承認。所以,高洪波拿的是稅前年薪100萬人民幣,裡皮拿的是稅後年薪2000萬歐元。

我也認為裡皮帶給了我們很多。關於這一點,最近15年來,每一個外籍教練都曾經讓我們這樣感慨過。但是,幾乎每一個外教留下的都是一地雞毛,那些所謂的進步和財富瞬間蒸發。多年來,數不清的外籍教練來到中國執教,最終都沒有真正改變中國足球。

我再次強調,職業化24年來,超過100多位外籍主帥到中國執教,他們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從這個角度講,我不希望誇大裡皮一個人的作用。拯救中國足球,終究要靠我們自己。至於如何依靠我們自己,相信大家都有答案。

肖良志泣血評論裡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肖良志:大家用雙重標準評判主帥 裡皮不能帶來革命

2017年06月14日12:47 新浪綜合 評論17,260

一生中,送你許多程。2比2,可能還會有很多人說我們依然有出線的機會。我想說,不忍言別,但車已到站。國足原路返回,別人遠走高飛。2018俄羅斯,再見!

裡皮賽前說過,即使中國隊打不進世界盃,也不是他個人的失敗,只要中國隊進步就得到了回報。當然,中國隊的失敗是中國足協的失敗,是中國足球的失敗,不是您裡皮的失敗。

好好想一下,為什麼裡皮會突然決定接手中國隊,就是因為裡皮早已洞悉了一切,選擇了執教國足的最佳時機:打好了,全是裡皮的功勞;打不好,都是高洪波和中國足球的錯。

讓我一直非常不解的是,為什麼裡皮執教中國隊之後,所有人都在配合著一個“和諧偉大神奇氛圍”的誕生:裡皮永遠沒有錯;高洪波帶隊打不好,都是主帥高洪波的問題;裡皮率隊打不好,都是高洪波和中國球員的問題;高洪波帶隊時,我們需要的是勝利;裡皮帶隊,我們需要的是進步!

還記得那個團隊稅後年薪430萬歐元(其中20萬歐元是律師的)卡馬喬嗎?他的合同中沒有成績指標,這一點和裡皮一樣。卡馬喬的合同中寫著“中國隊要有進步”這樣的字眼。結果,這一點被外界攻擊得體無完膚。

此前,在高洪波率隊0比0戰平伊朗的時候,大家恨不得生吞活剝了高洪波,認為中國隊有戰勝伊朗的實力,高洪波太保守了,他葬送了中國隊的3分。當裡皮率隊客場0比1輸給伊朗時,大家不再說什麼中國隊其實有實力從伊朗身上拿1分的,而是高喊伊朗太強大了,輸得心服口服。

是的,從中國隊的主場到伊朗隊的主場,就這麼長的時間,伊朗隊突然就變得強大了。

當裡皮率隊0比0平了卡塔爾,大家和裡皮一起抱怨是昆明1813米高原的錯,是高洪波將主場確定在昆明而葬送了中國隊的3分。彼時,中國隊的配合的確不錯。足球比賽講究的是此消彼長,中國隊為何會有那麼多好的配合?如你感興趣,請再去看一下錄像,瞧瞧卡塔爾是怎麼跑動的,高原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就明白了。

當裡皮率隊2比2平敘利亞之後,大家不問結果,直呼過程真好。

其他教練執教的時候,大家可以指手畫腳,批評用人不對,戰術保守,臨場指揮失誤等等,人人都是大師啊。到了裡皮的時候,一切都成為崇拜。其實,只要是人,就會犯錯。

梳理下來,你會發現,這個“大家”其實是一撥人。對不同的人,用多重標準進行了評判。

我是非常悲哀的,但是,在一種盲從且集體無意識的環境中,誰也不會聽你的實話和真話,都信那些廢話和假話。

不知道為什麼,裡皮會在賽前說出那樣一番疑似中國隊提前告別世界盃的話語。或許,他心裡早就清楚中國隊的結局。

但是,伊朗人送來的大禮,必須接住。裡皮祭出他最慣用的433(說4231也行),在首發陣容中派出中甲新人鄧涵文和很少在國家隊露面的王燊超這兩大“奇兵”,起用快馬于漢超、技術流的張稀哲,目的就是在敘利亞身上取得一勝。

比賽的結果和過程,大家都看到了。足球,不僅僅是講進攻的,而是進攻與防守的哲學。不到10分鐘,曾誠就送給了對方一個點球。點球,其實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臨。看看那個9號馬瓦斯,兩次主罰點球都沒有絲毫的慌亂,可見戰亂國家帶給了他多麼強大的心理。

郜林沒有絕對的速度,所以面對機會,他慢了半拍;武磊有速度,但是敘利亞人沒有給他太多衝刺的空間。于漢超本是邊路強手,可惜,對方在邊路的防守漏洞不多。打敘利亞兩個中後衛的身後,沒有錯,關鍵是,你打到身後的同時還要在對方身後拿住球,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即使偉大如裡皮,也無法在中國隊身上真正實現技術和戰術的革命。我們的球員,都是國內低級的青訓營裡走出來的所謂精英,他們刻板的技術,缺乏創新的套路,註定就是一片天邊的浮雲,帶不走什麼,也留不下什麼。

這場比賽的技術數據確實漂亮,問題是足球比賽比的不是數據,比的是誰進球多或者誰丟球少。2比2,的確比高洪波的0比1進步了許多。只不過,同樣的,拯救不了國足。

裡皮說中國隊有贏敘利亞的能力,裡皮還說過去中國隊在有的比賽中發揮了不到40%的水平。那為什麼2比2平了敘利亞?都是裁判的錯啊,他主導和左右了比賽;也有高洪波的錯,誰讓你挖坑讓人家贏不了敘利亞?

偉大的裡皮,永遠不會錯!

即使如此,有時候的劇情也很精彩,不時撩動眾人的情感閘門,紛飛一下年年都如雨落下的淚水。幸虧世界盃四年一屆,否則,我們都不用老天打雷下雨了。每一次的劇本,都是國足集體潤色,人人都扮演一個悲劇的角色。

賽前,我提醒過,自從1996年亞洲盃之後,中國隊在正式比賽中沒有真正贏過敘利亞。縱使裡皮使勁渾身解數,也難以破除魔咒。

肖良志泣血評論裡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肖良志:裡皮是人不是神

國足以硬漢的形象結束了12強賽征程,值得點贊。裡皮確實讓國足有了一些改變,令人欣賞。但是,裡皮是人不是神,眼下的造神運動不利於看清中國足球的現狀與未來,適當的時候需要潑一點冷水。

還是那句話,非要扯什麼如果的話,我想說的是,如果不是中國足協在各個方面都使出了洪荒之力,裡皮還是不可能答應執教國足,就像是他在2011年和2013年堅決拒絕一樣。如果他和他的團隊認為中國隊具有晉級世界盃的能力,在2011年5月份的時候就出山了。

崇拜造就神話,神話之後又會盲目崇拜。當球員、教練和一眾人等都在說“如果裡皮早接手,中國隊就出線了”的時候,我們是否冷靜地思考過?這是對裡皮的自信,還是對中國隊實力的自信?如果是對裡皮自信,那老爺子為什麼2011年和2013年對中國隊沒有自信?尤其是2013年,在指揮了一場比賽之後,為什麼就飄然而去了?

話題回到12強賽本身。裡皮指揮了6場比賽,11分硬邦邦擺在那裡,的確讓人振奮。此前,大家都在說著中國隊的運氣,如果運氣好的話,客場打敘利亞就不是2比2,主場打卡塔爾就不是0比0,等等。遺憾,寫在很多人的臉上。

據悉,烏茲別克斯坦全國人民都在嘆息,如果運氣好點,客場能夠逼平中國隊,主場能夠戰勝韓國隊,就和伊朗直接晉級了。

飽受戰亂居無定所的敘利亞隊也在遺憾,如果在馬六甲能夠戰勝中國隊,就可能直接出線了。

卡塔爾也在後悔,如果主客場都能戰勝中國隊,晉級附加賽的就是他們了。

都在排練《竇娥冤》。

既然說到運氣,我在這裡也說一些運氣的實話。大家在遺憾中國隊運氣不好的時候,你們想過沒有,國足贏下的3場比賽是不是運氣太好了?為什麼這3場比賽中,我們的運氣會如此之好?是職業聯賽發展到現在的結果,是中國隊實力進步的產物,是裡皮發揮神力的左右,還是中國足協努力的結晶?或者,其他?

肖良志泣血評論裡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肖良志:裡皮們只能錦上添花 要讓外教100%付出

中國杯兩場比賽,國足0比6和1比4分別輸給了威爾士、捷克,過程和內容慘不忍睹。裡皮走馬燈般的用人,讓國足的戰術打法不成熟不成型,球員之間沒有默契,缺乏嫻熟的傳接配合,讓兩場熱身賽的價值大打折扣。

實際上,無論是裡皮還是其他外籍主帥,執教中國隊能夠做的只是“錦上添花”,而我們一直以來需要的卻是“雪中送炭”。目前來說,能夠做到“雪中送炭”的就是我們的職業聯賽和青少年隊伍。我認為,中國足協不要大張旗鼓地搞什麼所謂地國家隊技戰術交流會,而是多搞幾次職業球隊和青少年隊伍主教練參加地會議,讓大家都能更好地提高訓練的質量,提升實戰性的訓練手段,讓職業聯賽的節奏更快,讓聯賽的每場比賽都能完成90分鐘的高強度整體逼壓,如此,國家隊才能真正提高,裡皮們才能做到“錦上添花”。

如果從兩場中國杯的比賽而言,裡皮治下的國足人員不固定,且彷彿變成了福利院,人人都可以得到出場的機會,偏離了打造國家隊的軌道。正是因為人員不固定,國足的戰術打法不成熟不成型,踢不出科學的整體足球,球員的傳接配合過於生疏,讓比賽過程和內容更為難看,更加艱難。在這方面,整體技術相對粗糙的捷克隊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通過嫻熟的配合和科學的整體戰法,讓國足徹底蒙圈。

也就是說,讓國足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的,除了捷克較強的個人能力之外,他們精良的整體戰術也起了重要作用。對手是一個軍團,我是一盤散沙。

說到這裡,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整體戰法科學了,球員相互之間的配合默契了,就能踢過威爾士和捷克嗎?我的答案是:踢不過。但是,過程和內容肯定要好很多。當然,我們的主要任務在亞洲,如果整體戰法科學,球員相互之間的配合嫻熟默契了,就能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就有更大的機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否則,很長的時間內,我們只能睡在夢中。

要想讓國足做到整體戰法更加科學,更加主動地整體逼搶等等,最主要地還是依靠職業聯賽和處於成長階段地青少年。對於成年球員來說,基本功無法改變了,但是隻要提高訓練的質量和提升訓練的實戰性手段,就能夠加快職業聯賽的節奏,就能夠在聯賽中做到90分鐘內踢整體足球,就能逐漸達到90分鐘內都可以高位逼搶和逼壓的要求。

當職業聯賽形成了高質量的基礎之後,到了國家隊,裡皮們作為組織者,就可以相對容易地做到“錦上添花”。所以,不要過多苛責球員,當他們從“一看二慢三通過”地中超聯賽到了風馳電掣的中國杯上之後,面對威爾士以及捷克人各個都像小摩托一樣的快節奏,以及讓大家無所適從的嫻熟配合時,停球停在5米處,傳球直接給了對方,轉身慢了半個世紀等等,就變得順理成章。

中國足協的高層們此前多次強調,中國足球從現在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認為這個說法切中要害。但是,如何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提升職業聯賽的質量,尤其是讓那些外籍教練們真正拿出100%的本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滿足付出40%或者50%的精力,就可以遊刃有餘。同時,在青少年領域,更要提高訓練質量和實戰性,否則,各級國家隊無解。

肖良志泣血評論裡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肖良志:裡皮為國足帶來無壓力環境 難成救世主

2017-12-30 10:28

裡皮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的時候說,中國足協為他準備了3年的續約合同,一直到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結束,他還在考慮是否要接受這份邀約。客觀地說,裡皮可以為國足帶來壓力最小的生存環境,可以讓國足在儘可能小的干擾下備戰和比賽,但是,指望裡皮續約帶隊就能夠讓國足晉級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屬於痴人說夢。

明年4月份,裡皮就年滿70歲,他的身體以及精力是否能夠讓他帶隊到2022年,許家印是否繼續願意每年拿出稅後1550萬歐元的年薪,這些也都是未知數。

決定國足能否晉級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關鍵因素不是裡皮,而是國足球員的實力。只有當國足具備了出線的實力時,作為主帥,裡皮的經驗和能力才會讓國足整場發揮出來,然後挺進世界盃。反之,就是童話故事,只能活在安徒生的筆下。即使偶有童話故事發生,那也是歐洲的丹麥、冰島、捷克,或者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拿馬,基本與國足無關。

我曾經說過,像裡皮、穆里尼奧、瓜迪奧拉、安切洛蒂、卡佩羅等大牌教練,都屬於“用人型”教練,而不是“育人型”教練。他們能夠創造好的成績,不是靠自己培養人,而是依靠俱樂部的支票大量購買高水平球員,或者像意大利那樣本來就人才濟濟。如果讓他們各自執教一支保級隊伍,成績可能都不如那些長期廝混於中下游球隊的教練員。

裡皮在俱樂部和國家隊的豐功偉績,來自於他執教的豪門球隊,以及從來就不缺干將的意大利國家隊。即使是在中超,也是來自廣州恆大這樣的超級豪門。李章洙率隊都能取得中超冠軍,裡皮率領球隊奪冠無可厚非。裡皮能夠率隊奪取亞冠冠軍,斯科拉里也做到了。所以說,在豪門球隊這裡,冠軍並不能說明一個教練就能點石成金,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對於國足而言,裡皮面對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不能用他執教豪門和意大利國家隊的成績與經歷,來衡量或者推斷執教國足的前途。

對於裡皮和國足的姻緣關係,我認為裡皮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國足擁有了史上最好的輿論氛圍和生存環境,讓球隊可以在最小的干擾下進行集訓和備戰,讓國家隊教練擁有了絕對的權威,可以在嚴格戰術紀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執行教練員的技戰術意圖。

上述這些因素,可以讓國足變得好一些,但是不會有顛覆性的變化。嚴格執行戰術意圖是一回事,球員和球隊的綜合能力可以將戰術意圖執行到什麼程度是另一回事。國足不能“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是我們技不如人,也是我們無法成為亞洲一流的原因。技不如人,不是成年之後造成的,而是在青少年時代就種下的苦果。

裡皮也好,他人也罷,不會沉下身子到青少年中,更不會花費5年至8年的時間去培養我們的青少年,所以,他不可能給中國足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也無法讓國足發生實質性的蛻變。這一點,我們要心中有數,不能因為裡皮就對國足以及中國足球產生錯誤的判斷。

當然,裡皮執教國足,少了太多的紛擾之後,國足的品牌形象會更好一些,中國足協的壓力會小一些,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肖良志:裡皮亂點鴛鴦譜

2017-11-15 10:53

11月10日、14日,國足分別0比2塞爾維亞、0比4哥倫比亞,結束了FIFA比賽日活動。因為裡皮只徵調了趙宇豪、賀慣兩名新人,在排兵佈陣上亂點鴛鴦譜,沒有起到磨合陣容、演練戰術的目的,使得本次熱身賽的意義大打折扣。另外,大家無比崇拜裡皮所說的“必須找強隊熱身,鍛鍊價值大”這句話,這不是裡皮的專利,自從戚務生以來,歷屆國足主帥都是這麼要求熱身的。

為什麼說熱身意義大打折扣?裡皮徵調的這些球員,基本上都是“老人”,根本沒有考察的必要,孰好孰壞,誰打什麼位置,一目瞭然。這種情況下,裡皮應該確定一個相對固定的戰術或者陣容,通過與塞爾維亞、哥倫比亞這樣的強隊比賽,達到磨合陣容、演練戰術的目的。

從兩場比賽的情況看,裡皮在首發陣容名中調整了6人,然後又大面積臨場換人,看上去是給每個球員機會,實際上是在浪費來之不易的強隊資源。兩場比賽,國足都是狼狽不堪。人們除了諷刺武磊打不進單刀球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國足的焦點和亮點。相比第一場對陣塞爾維亞,第二場打哥倫比亞時的國足更加混亂。

沒有成型的戰術體系,沒有中場組織,沒有能夠與對手抗衡的技術和意識,沒有一戰到底的信心與勇氣,國足成了一支典型的“四無球隊”。一些球員,打著打著位置就變了。傅歡是一名標準的右後衛,乾坤大挪移之後就成了右前衛。馮瀟霆所說的國足只發揮了30%很誇張,但亂糟糟的用人、換人和打法,不可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事實證明,讓有些球員客串其他位置是教練的無奈之舉,並非他真的能夠擅長多個位置。自從米盧以來,在過去的18年時間裡,外教總喜歡幹這些事情,於是,中後衛成了後腰,後腰成了邊前衛,前鋒幻化成了後腰。當年的季明義、杜威、王棟等等,例子俯拾即是。

外教可能想體現自己的慧眼識珠,最終的結果卻是哪兒來哪兒去,球員在擅長的位置上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從對球員的瞭解而言,這不是什麼眼光獨特,而是浪費資源,主動去走彎路,降低熱身賽的價值。

如果說徵調了大批的新人,走馬燈考察一下無可厚非。對於一批老油條,還用同樣的方式,就令人費解,甚至懷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安排一個相對固定的陣容,通過與強隊比賽磨合這個陣容,讓球員和戰術一起接受鍛鍊和考驗。非要像考察新人那樣使用老油條,要麼是裡皮對球員的能力不夠了解,要麼是他對球員不夠信任。無論哪一點,都實屬不該。

為什麼說多和強隊比賽不是裡皮的專利?我發現,當裡皮提出多和強隊熱身的時候,從圈內到圈外,男的興奮得青筋暴跳,女的快樂得香汗淋漓,彷彿裡皮找到了中國足球的命脈。崇拜沒錯,但要在理。早在戚務生執教的時候,就多次提到和強隊熱身才能讓球員進步,自此之後的21年時間裡,國足主帥都是這樣做的。

戚務生時代,他率隊和伊朗、韓國、美國、烏拉圭、巴拉圭、荷蘭、英格蘭、哥倫比亞等多支球隊熱身過,但是最強的那屆國家隊,依然兵敗十強賽。和強隊熱身,可以改變一些細節,但是不能改變球隊的實力本身。

到了米盧執教之後,他提出與強隊熱身的同時,希望國足球員在和強隊熱身輸球中輸到麻木,這樣就對輸球不在乎了,心理素質就會變得強大。實際上,米盧真正帶給我們的不是什麼快樂足球,而是心理素質變得強大,能夠發揮出70%以上的水平。米盧時期,國足與南斯拉夫、美國、瑞典、烏拉圭、葡萄牙、伊朗、塞爾維亞等強隊進行過A級比賽。

阿里·漢也曾經是這樣的思路,國足和巴西、巴薩、智利等強隊比賽過,結果卻是世預賽小組賽都沒有出線。

朱廣滬時期,國足與美國、法國、瑞士、保加利亞、洪都拉斯、塞黑、德國、西班牙、愛爾蘭、哥斯達黎加等多支隊伍進行過比賽,中國隊一如既往地穩定。

到了福拉多時期,因為中國隊在大賽中一直沒有取得好成績,強隊都不願意熱身,結果福拉多執教期間,國足僅和墨西哥一支強隊熱身過。

高洪波在2009年出任主帥之後,烏拉圭、法國、葡萄牙、德國、巴拉圭、塞內加爾、伊朗等一一與國足過招。卡馬喬時代,荷蘭、巴西、瑞典、加納、西班牙等強隊成為國足陪練。佩蘭時期與福拉多一樣尷尬,強隊都不願意與國足熱身,邀請強隊成為國足之痛。

所以,我們不能押寶裡皮的一句話,也不能押寶和強隊熱身就能改變國足現狀。最為重要的,還是要解決青訓質量的問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很多球迷所說的技術、意識、基本功、無球跑動、協防意識等細節問題。

肖良志泣血評論裡皮合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肖良志:國足0-6威爾士是慘案 裡皮排兵有誤

2018-03-22 23:05 1237評論

國足0比6輸給“大聖”貝爾領銜的威爾士,是一場“慘案”。除了有些球員的態度有問題之外,裡皮的用人和排兵佈陣也不科學,這些原因導致了0比6的結果。按理,國足和威爾士的差距不會是6球這麼大。

在參加正式比賽之前,A級熱身賽的目的,就是幫助球隊確定好相對的主力陣容和主力替補陣容。顯然,從東亞杯到現在的中國杯,國足的陣容讓人看不懂。我認為,國足0比6輸給威爾士的這場比賽,沒有達到熱身賽的目的。

與威爾士的比賽中,裡皮使用了六名攻擊型的中前場球員,其中蒿俊閔和黃博文為後腰,前者主攻,後者主守。問題是,他們兩個人本來都是攻擊型的中場,當其他四球員武磊、郜林、韋世豪、于大寶根本無法拿球且進攻完全受阻的時候,兩名後腰都變成了防守球員。結果,六名攻擊型的球員全都成了防守球員,等於自廢國足防守的武功。

顏駿凌、王燊超、賀慣、馮瀟霆、鄭錚、黃博文、蒿俊閔、韋世豪、郜林、于大寶、武磊等11人組成的首發陣容,相互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體現出的戰術打法也不成熟,國足無法形成有效的整體。或者說,國足踢得太不科學了。所以,相互之間的協作很差,讓威爾士的攻防都能輕易得手。

裡皮早就發現了問題,於是下半場開始的時候就換了五個人,改打三中衛。我們的球員不是神,不可能在4231、343、433等陣型間遊刃有餘地變換,所以該打三中衛之後依然混亂不堪,依然沒有太多的整體。於是,裡皮用最後一個換人名額鄧涵文上去改回四後衛。國足的進攻終於有了些許起色,有了幾次進攻。當然,能夠有所進攻,應該與吉格斯將貝爾等六名首發換下去的關係也很大。

裡皮是大師,成就非凡,這不等於他就不會犯錯誤,也不等於老虎屁股就摸不得。這場比賽的排兵佈陣和用人,我認為裡皮出現了失誤。威爾士此前進入了歐洲盃四強,只不過沒有打進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但是他們的歐式打法及其特點是非常明顯的。這支隊伍的整體打法比較科學,球員相互之間的配合嫻熟而又默契,逼搶快速而又兇狠。相反,我們的國腳們明顯不適應對手的節奏,也不會整體的逼搶,甚至都不會合理地進行身體對抗。於是,吉格斯率領的威爾士輕鬆地就一次次擊穿了國足的防線。

打到現在,很多人會說國足就這水平,要怪就怪球員,不怪裡皮。此前,當本土教練以及卡馬喬、佩蘭等人帶隊的時候,問題都是主帥的,為何現在就不是主帥的問題了?實際上,無論是作為職業隊還是國家隊的主教練,該負的責任就要負。因為,裡皮是人不是神,即使犯錯誤,也是正常的,不用大驚小怪,也不必去粉飾。

其實這場比賽真正讓我們反思的,就是如何在職業聯賽中做得更好。我們花那麼多錢請了那麼多高水平的外教,希望他們都能拿出100%的功力,按照歐洲的模式去訓練我們的球員,讓他們養成在快速節奏中去逼搶去進行攻防的習慣。基本功是青少年時代養成的,但是逼搶的節奏和習慣,可以在平時的訓練中練出來。

如果職業聯賽的節奏上去了,逼搶的習慣形成了,國家隊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