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整隊留洋非最佳,華夏幸福等俱樂部提供最佳留洋模式

肖良志:整隊留洋非最佳,華夏幸福等俱樂部提供最佳留洋模式

依靠傳統而又單一的模式,的確難以讓中國足球的發展提速。因此,中國足協群策群力,用一切可能有效的辦法,讓國字號、職業聯賽和青訓各線更快更好地發展。其中,讓各級青少年國字號整隊留洋,應該是一種相對不錯的模式。不過,在18歲以前無法參加國外正式青少年聯賽和成年聯賽的前提下,整隊留洋非最佳路徑。關於留洋,河北華夏幸福等俱樂部的“留洋模式”,已經提供了更好的範例。

1、整隊留洋存在無法參加正式比賽、歸屬權糾紛等弊端。

在中國足球水平不高,短期內難以讓青訓質量發生突破的前提下,整隊留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足球發達國家留洋,接受那裡的訓練和足球理念,球員和球隊肯定會受益。訓練的目的是什麼?比賽,尤其是正式比賽,可以讓球員的實戰能力增強。如果只是打熱身賽,則效果會打折扣。

按照FIFA的政策,球員在18歲以前以培訓的形式存在,無法參加正式比賽。無論是河北精英送往巴西的球員,還是大連萬達送往西班牙的球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當年的健力寶,亦是如此。一支球隊在國外訓練,不能參加正式比賽,每天還是一群中國球員在一起,球隊的進步的確存在很多障礙。如果總是在打熱身賽,等參加正式比賽的時候,能否適應,用多長的時間去適應,都難以把握。

對於一群后生來說,整隊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時間長了,心理和生理上都可能出現問題。過往的經歷證明,當受到長時間的壓抑之後,球隊內部也容易出現問題。當年的健力寶,後來的81/82國奧隊等等,內部都曾經有過不和。就像是廣州恆大預備隊的兩名球員內訌一樣,自己內部先打起來了,這也是長期集訓的弊端。

如果中國足協以整隊名義留洋,球員必定來自各俱樂部和省市體育局的隊伍,前期的歸屬權肯定沒有問題。假設留洋的球員中,有人被國外俱樂部看中,但是他們在各自的俱樂部註冊期不夠4年,俱樂部不同意怎麼辦?即使註冊期夠了4年,俱樂部同意轉會,這些球員一直在海外踢球到23歲以後再轉回到國內俱樂部,怎麼辦?

當初,韋迪鼓勵俱樂部支持中國足協葡萄牙留洋計劃的時候,不僅口頭承諾而且出臺了書面的文件,所有球員回來後歸屬權依然屬於原俱樂部,但是後來很多球員都搖身一變成了葡萄牙一些低級別聯賽中小俱樂部的球員,然後在U23政策背景下,以大價錢賣給了國內俱樂部。幾家俱樂部全力追討,最終無可奈何。

現任足協班子致力於堵塞各種漏洞,包括出口轉內銷和出國涮水。當整隊留洋讓球員和相關的經紀人有了更多機會之後,如何確保俱樂部的利益,需要中國足協準備好預案。

2、河北華夏幸福等俱樂部提供留洋新模式範例。

中國足協的洋務運動思路是對的,具體方式和模式還需要做得更加精細。實際上,在留洋事宜上,很多俱樂部早已提前行動,且找到了更好的留洋模式。比如說河北華夏幸福、廣州恆大、山東魯能、北京人和、浙江毅騰、重慶當代力帆、遼寧宏運等俱樂部,都採取相同的模式:把自己的球員送往歐洲足球的二流、三流聯賽,付給相關俱樂部一定的費用,簽訂一份保障合同:自己的球員以租借的方式轉會過去,確保這些球員在正式比賽中的出場時間。

毫無疑問,對於留洋尤其是青少年球員留洋而言,這是最好的方式。這些球員都年滿18歲,參加當地的正式青年聯賽,或者成年聯賽。因為正式隨隊訓練和比賽,綜合能力提升很快。像張玉寧的留洋模式就出現了問題,因為無法保證出場時間,曾經被譽為“中國未來第一中鋒”的張玉寧,正在漸行漸遠。

肖良志:整隊留洋非最佳,華夏幸福等俱樂部提供最佳留洋模式

比如說河北華夏幸福俱樂部,他們與塞爾維亞甲級聯賽俱樂部皮特羅勇士簽訂了合同,將自己6名1999年齡段的球員租借過去,成為該俱樂部U19隊伍的正式球員,參加他們的U19青年聯賽和足協盃比賽。皮特羅勇士雖然是二級聯賽俱樂部,但是他們的U19隊伍參加的是塞爾維亞頂級的青年聯賽。塞爾維亞的足球水平本來就很高,U19青年頂級聯賽的水平相當好。

六名球員在過去的4場正式比賽中,楊辰禹打滿360分鐘,且當上了皮特羅勇士U19隊伍的場上隊長。出場時間最少的球員也有235分鐘。4場比賽,六名球員貢獻了三個進球和四次助攻。他們的反饋也很好,那裡的比賽節奏更快,比賽強度更大,整體逼搶更強。得益於在河北華夏幸福時日本主帥的調教,他們適應得較快。當他們租借期滿回來之後,綜合實力肯定會有明顯的提高。

這個項目合作期滿之後,河北華夏幸福還會送2000年齡段的孩子去塞爾維亞,採取同樣的合同保障模式,保證他們的出場時間。另外,他們與德甲的沙爾克04也建立了合作,準備將塞爾維亞的模式移植到沙爾克04。沙爾克04青年隊參加的聯賽級別和水平太高,可能會通過沙爾克04將自己的球員租借到其他相對低級別的俱樂部去打正式的青年聯賽。

根據中國海外球員和德甲轉會管理員的統計,山東魯能有一名球員在阿爾巴尼亞的二級聯賽俱樂部厄納奇雅效力,重慶當代力帆和廣州恆大各自有一名球員在捷克三級聯賽俱樂部莫海爾尼效力,浙江毅騰有一名球員在羅馬尼亞阿的克魯日B踢球,北京人和有一名球員在比利時二級聯賽俱樂部魯瑟拉勒效力,遼寧宏運送往克羅地亞的馮伯元已經回國打上主力。其中,北京人和在比利時有自己的俱樂部。

還有很多中國俱樂部在海外都有球員,已經有了遍地開花的趨勢。這種模式下,俱樂部送球員留洋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也不會存在歸屬權等後遺症。

日本多年前採取了上述模式,早已做到了在全世界足壇遍地開花。據統計,日本在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都有踢球的隊員,人數大約在265人左右,涉及到73個不同級別的聯賽(五大聯賽超過10人)。

3、足協應做好鼓勵政策設計,幫助俱樂部尋找歐洲合作對象,聘請外教專職於歐洲進行飛行集訓和比賽。

在俱樂部已經覺醒的前提下,中國足協應站在一定的高度做好鼓勵政策的設計,讓更多俱樂部送更多的青少年球員到歐美留洋。中國足協可以充當最具硬實力的“中間人”,幫助國內俱樂部和省市體育局的隊伍尋找歐美合適的俱樂部進行合作,讓送出去的球員能夠打上正式比賽。

中國足協另外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聘請高水平的外教駐紮在歐洲(如果留洋球員多,可以聘請兩名甚至是三名主帥),他們的工作就是在正式比賽之餘組織隊伍進行“飛行集訓”和“飛行比賽”。這樣,既能解決我們的球員能夠參加正式比賽的問題,又能夠在歐洲長期進行“飛行組隊”,是最佳的留洋模式,也是最好的組隊方式。

中國足協和很多國外足協有著密切的聯繫,有著深厚的人脈,解決問題的能力肯定比俱樂部強。在留洋問題上,不能只盯著幾個歐洲和美洲的最強國家,更要盯住其他國家如比利時、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那裡的水平都很高。

肖良志:整隊留洋非最佳,華夏幸福等俱樂部提供最佳留洋模式

比如這批2001年齡段出生的球員,肩負2024奧運會重任,可以鼓勵俱樂部送出去

有人會問:那些不夠18歲的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也有解決辦法,還是讓俱樂部各自送自己的球員出去,與對方俱樂部簽訂保障性合同,他們先是隨隊接受更好的訓練,等到了18歲以後,租借轉會到當地俱樂部去打正式的青年聯賽或者成年聯賽。

俱樂部有資金、有人,中國足協有政策和強大的海外網絡,珠聯璧合,中國足球留洋必定會進入嶄新的時代,中國足球的發展也會提速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