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豐順特產黃金粄條

黃金粄條(又俗稱面帕粄、竹篙粄、水粄),是豐順縣黃金鎮的一個名片。當地有一種說法:外地人來到黃金鎮,沒吃黃金粄條,就等於白來一趟,由此可見黃金粄條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

梅州豐順特產黃金粄條

黃金粄條

黃金粄條

那麼,黃金粄條為什麼會如此出名,其秘訣是什麼?帶著這個問題,最近,筆者深入黃金圩鎮街道市民家中走訪,其神秘的面紗被揭開——據黃金粄條非遺傳承人羅偉周介紹,黃金粄條以大米為主要原料,製作過程科學、嚴謹、合理、有序,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選米。精選優質硬性品種的大米,如78130、包胎、珍貴、鋼枝粘等,稻米收成存放半年後最為適宜。

第二步:浸米。米要浸兩個鐘頭,如果是冷天,浸米時間要長一點。

第三步:磨漿。將浸米拿到磨坊加水磨成米漿,米漿既不能過稀,也不能過稠,適中即可。

梅州豐順特產黃金粄條

磨漿

第四步:蒸炊。這是最關鍵的一環。將粄漿倒入錫盤(一種盛粄漿的炊具,四方八角,周圍凸起高約2釐米的邊沿),鍋裡放一個支架,錫盤平放在支架上面。鍋裡頭的水不要碰到錫盤底,蒸炊中途要適時加水。火一定要旺,燒柴火最好。蒸炊一張粄條的時間為30秒左右,粄條提取不宜過早,也不宜過遲,因未炊熟粄條揭不成,過熟了粄條會失去韌性。鍋蓋一定要用木製的,切勿用金屬鍋蓋,因為用金屬鍋蓋,蓋底會產生蒸餾水,蒸餾水一滴到粄條上,會造成粄條潰爛,粄條揭不成。

第五步:晾乾。粄條從錫盤揭起後,一張張地晾在竹篙上,晾粄條的位置要通風、陰涼。

梅州豐順特產黃金粄條

晾乾

第六步:摺疊。這是最後一道工序,粄條晾一小段時間後,稍幹,就又一張張收起摺疊,至於粄條晾多久才可收折,則視天氣情況而定。

梅州豐順特產黃金粄條

切片

為何選用錫盤?主要有如下考慮:1、傳熱快,粄條易熟;2、無異味;3、粄條揭起時不黏盤底。

黃金粄條純白,細嫩,堅韌,用刀切成一圈圈的粄絲後,即可炒可煮,無任何添加劑,香滑爽口,讓人回味無窮,吃了下次還想再吃。粄條有溼、幹兩類,每張粄條用米約0.3斤,溼粄條每張重約0.5斤。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黃金粄條銷量年年攀升,近銷深圳、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地區,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為了滿足日益增大的社會需求,製作設備也逐漸更新換代,電動打漿機代替了石磨,電蒸爐代替了燒柴火。

黃金粄條大概有三百年曆史,它是梅州客家人喜愛的傳統美食,現已列入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