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閩南人、潮汕人、溫州人,寧願開個小店或擺個攤也不願意打工?

華福飄香


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閩南人、潮汕人和溫州人寧願創業也不願打工!原因可能有這麼幾個:

一是他們的創業文化深入骨髓;二是他們沒受官本位思想的毒害;三是東南沿海市場化程度更高。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是他們的創業文化深入骨髓

閩南人、潮汕人和溫州人等地的人,普遍奉行“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闆”,足以證明這裡的人們有多麼喜歡創業,創業文化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髓裡。

多年前,一位閩南的美女曾經說:“不想當老闆的男人,不是好男人。”把當時準備創業的我激動了半天,後來才知道,這原來是閩南人民的共識。

他們都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而打工的話,不僅處處受制於人,難展心中丘壑,甚至終其一生,都可能碌碌無為。

打工最好的局面,也不外乎是混到打工皇帝,無外乎是混個安穩和富裕而已。

只要有夢想,鹹魚都能翻身。

自己當老闆的話,則可以“我的地盤我做主”,全面謀劃自己的商業活動,一展心中的抱負,萬一哪天我成功了呢?

二是他們沒受官本位思想的毒害

相比較內地盛行的官本位思想,自古以來,東南沿海都是屬於“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皇權對當地百姓的影響有限。

所以這些地方向來都有外出經商的傳統,東南沿海的人們則更傾向於通過商業活動來發財致富,在清末的時候,有許多人甚至遠闖南洋。

現在東南亞的華僑,祖籍多數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主。

有種說法:“北人以仕途為重,南人以求富為榮。”

當然,不只是北方,從沿海往內地去,你就會發現,內地的人們更多的想通過進入公務員體系,來謀求自己最大的利益。

東南沿海的人,更喜歡通過創業活動來發家致富。

兩者的思路有本質上的區別。

“千里做官只為財”,謀求的是通過更大的公共權力,然後基於權力尋租來分配更多的資源給自己,這本身就是違反社會發展進程的。

但是當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的時候,更多的人想的是如何去分蛋糕。

而東南沿海的人們受官本位思想毒害少,考慮的則是如何通過創業去做大蛋糕,只有做大蛋糕來,才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蛋糕。

三是東南沿海市場化程度更高

東南沿海與內地相比,兩者的市場程度有很大的差異。

內地的市場經濟成熟度低,而東南沿海的市場比較成熟,經濟氛圍好,商業機會更多。

在東南沿海,你可以尋找更多的商業機會,在這些商業機會中,一旦你抓住一次機會,你就可能發達了,成就自己的財富自由。

而內陸地區的經濟不夠發達,市場比較落後,商業機會比較少。所以大家更喜歡進入體制內,通過混體制來確保自己的穩定生活。

東南沿海,由於有更多的商業機會,在體制外反而成功的機會更大,而在體制內的打工則很難獲得大的收益。

比如,美國大選期間,就有溫州商業敏銳捕捉到了商機,大量製造了特朗普陣營的相關商品發財。

特朗普面具和手紙都脫銷了!


甚至有媒體說,美國大選的結果早就被溫州商人預測到了。

兩利相權取其重。

自然,東南沿海的人就更喜歡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丹流青


問題的本質就是打工和創業的區別。說閩南人、潮汕人、溫州人寧願開小店或者擺攤也不願意去打工,其實是他們更傾向於創業。對於有想法的人來說,打工也只是在為自己積累創業的經驗。不安於做一個打工仔,因為自己創業是在為自己幹活,能力強自然賺的多,而不是賺死工資。至於創業選擇什麼項目,就要看個人專業和能力,所能投入的精力和成本,這個東西因人而異。創業還是很辛苦的,自己給自己打工,就要吃更多的苦,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持之以恆、不驕不躁很重要。閩南人 ,潮汕人,溫州人,那一帶的人經商氛圍濃厚,很少看到他們打工,大多經商,或在同鄉手下學習經商經驗。

1.團結聚堆:他們一般都有商會,互惠互利。互相幫助。

2.家族帶動:一人得道,帶領所有的七大姑八大姨,一起學習,致富

3.合作無間:他們互相之間很容易合作,而不鬧糾紛

4.具備經商意識:其他地區適合一群人一起打工,他們那的具有經商思維,老闆意識,學習一陣就可以自己幹,用於承擔,做主。實在沒資金創業也可以考慮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開拓思路,努力肯幹才是王道。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以前很常見的溫州人經常開車到全國大家小巷,拉著“江南皮革廠”的鞋子到處賣,但是因為熟知的人不多,買了無法售後,基本上一週就壞,俗稱“禮拜鞋”。

這也是溫州人精明的地方,但是不正道。


老一輩經常告訴我們,要懂得吃虧,吃虧是福。。。這些年被同事、朋友坑過多次,也學到了很多他們身上的精明:“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也是講湖北人的精明。


有時候總感覺自己傻,容易被騙,容易相信別人,有次記得是2013年初,一個大學朋友是溫州的,說有個好項目要招人,他已經在那裡做到經理,要我去深圳,當時也是剛辭職,想著大學裡,這朋友人還不錯,就相信了,結果。。。


當我去到的時候,他開著車來接我,車是小貨車,後面拉著貨,說說趕巧,帶你一起去跑跑市場,見識見識。。。


到了目的地,發現是在龍華關外,富士康附近,人比較多,他選了一個地方停下來,然後架上桌板,打開車後門,當時我傻了。。。


滿車的貨,我問他是什麼,他嘴裡叼著煙,說道:“好東西,都是江南皮革廠的 皮鞋、錢包、挎包等”。。。


然後擺出一個大聲公,放著一段讓我頓時菊花一緊,虎軀一震,:“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最大皮革廠倒閉了!王八蛋老闆黃X鶴,吃喝嫖賭欠下了3.5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了!我們沒有辦法,拿著錢包抵工資!原價都是一百多、兩百多、三百多的錢包,統統二十塊!統統二十塊!!黃X鶴王八蛋!你不是人!我們辛辛苦苦給你幹了大半年,你不發工資!你還我血汗錢!還我血汗錢!”

因為在富士康附近,當時是下班時間,很多工人出來吃東西,所以過來看的人非常多,不能說產品質量怎麼樣,但是好過得去,私底下問過他,這些產品哪來的,成本多少,答案令人震驚。。。一會的功夫就賣出去十幾雙皮鞋、錢包還有其他的小玩意。。。


有時候要躲避城管,所以在擺攤的板桌上要鋪一塊很大的布,四角套環,一發現來城管,只要扯一根繩子,四個角就收起來,產品不掉,拿了就丟車上,馬上跑(當時一起擺攤的,都是輪流派一個人去防風,人來了打電話)


後面還是感覺這樣的日子不長久,就離開,換了其他地方!這之後又經歷過多次坑,總結髮現,這些人身上都有一股狠勁,拼勁,還有就是想賺錢就得不要臉,要臉的都窮死了。。。


不管是思維上,還是方法上,溫州人、潮汕人、閩南人、從小家裡就培養了這些做生意的思維,從中學到的方法和鍛鍊技巧,是很多地方家庭不具備的,所以我感覺他們的骨子裡就透著,我是老闆,做生意能成功,寧可開個小店或者擺攤,都不去打工。


抱走小提莫1


2002年,我被溫州佬忽悠了,長達十六年深陷其中。但我很感激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如今的我!他就是我死黨,同學,現在年收入3000萬左右。

當年我畢業,被分配湖南某設計院,事業編制;確實很無聊、沒事幹跟等死一樣,溫州佬叫我回上海打拼,說搞個大項目,我去的話兩兄弟一定會有發展,因為我們都很醒目。

第三天發工資,我都沒等著,第二天就去了!

項目確實大,投入也不小:主要投入是體力!

擺地攤,媽的,進些假玩意手錶啊什麼特色工藝忽悠外國人,還沒有穩定的地攤;在淮海路酒吧門口流串……那口才絕了,被外國人發現是假的撒腿就跑……

項目太大了。從那後,在溫州佬身上學習很多拼勁、狠勁、思維方式……


花和尚


汗幹錢沒

鄉下很多人沒什麼知識,打工主要靠做苦力,都不是高技術、高知識含量的打工。以前用工需求比較少,很多人想打工都要爭個機會,工錢也被壓得比較低。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汗幹錢沒”。意思就是汗水乾了,錢也用光了。況且打工會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去工廠打工,會受到考勤制度的約束;如果去室外幹體力活,風霜雨雪就很辛苦甚至要停工。

小小生意會發家的情況改變了

我自小的時候從朋友、鄉鄰的口中就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歡打工。都喜歡做點小生意,他們的理由是:“小小生意會發家。”況且自己做生意,自己的想法會付諸實現。擺地攤的時間、地點都比較靈活,自己能支配。以前社會物資比較緊缺,隨便擺個攤都能賺得比較多錢,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物資有點過剩,擺攤擺得不好會虧本。有賺的也比以前少了。

打工皇帝的出現

時代已經不同了,一些需要知識、技術的“打工皇帝”早就出現。白領甚至成為令人羨慕的對象。因為“用工荒”不時出現,做工保障逐步提高,即使普通打工的待遇也好了些。所以貌似已經改變了情況。打工或與人合作的情況已經很多。




小小火


講一個我認識的閩南人的故事。

這位閩南人,叫他F君好了,上世紀90年代初去日本留學。人非常聰明優秀,拿到了文部省國費獎學金。在日本留過學的就知道這個獎學金的分量,除了每月18萬日元(現在大約為1萬1千人民幣多一點,當時大概是1萬5千人民幣,而且是20幾年前)零花錢之外,它甚至包括了回國度假往返機票!

學校的功課對F君不成問題,不上課也能拿到高分,F君就不太去學校,早出晚歸打幾份苦工,到最後拿到碩士(日本人叫修士)學位時,已經有了700萬日元的存款,當時相當於幾乎60萬人民幣。這筆錢在現在也不是一筆小數字,在當時就是鉅款了。

F君畢業的學校很不錯,專業也不錯,只要F君願意,在日本的一流公司找到一個很好的職位沒有任何問題,手裡的錢正好去付一個首付。

但是F君沒有這樣,說閩南人不給人打工。當時正好是Windows/95換98的時候,他就想把日本的舊電腦倒騰到中國來,那個時候中國人還窮,沒幾個人買得起新電腦。

但是在異國他鄉做生意哪有那麼容易?不是在日本錢給了人家但是說好了的機器拿不到,就是在中國給了人機器拿不到錢,其他的困難都無法一一提,說起來全是淚,700多萬沒幾個月就賠得一乾二淨。

F君當時不是一個人,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太太和他在一起幹,錢賠完了,兩人也不去找工作,繼續打苦工掙點小錢繼續圓老闆夢。

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被他找到了路子。日本大企業因為設備折舊計算的原因,辦公用計算機都是向專門的企業租,自己不買的。計算機升級換代之後,這些舊計算機就由租賃企業處理,在日本扔這種產業垃圾要花錢的,所以F君就得到了這些舊計算機,還有處理費用。

F君掙了錢,在胡建買了好多地,買地不是蓋房子,而是用來堆垃圾,他說:“人家給你東西,你不能跳,有用沒用都要收下來,這樣人家才會繼續給你東西,你才能在人家給你的東西里面找到好東西”。

反正就這樣,F君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現在F君手裡有了好多公司,前年還有一個公司在日本的店頭市場JASDAQ上市。

這是不是一個很典型的“閩南人絕不幫人打工”的故事?

中國從溫州開始經過福建一直到廣東潮汕的沿海都是窮山惡水,自然條件極差。那塊土地從老時候開始就一直養不活人,就只能去外面走行商,甚至往海外覓生,養成了一種能吃苦,不叫苦,鄉親抱團的民風。

前些時候回答過江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的問題,這一帶的民風和江西正好完全相反。

這些年老聽到荷蘭人在說他們考分高什麼的,1979年之後的幾年全國高考統一試卷,那時我在高校當老師,從來沒有荷蘭學生考分高的印象,我教過的學生裡考分高的都是浙江胡建人。一次我和潮汕人說起此事,潮汕人說:“從溫州到潮汕,這一帶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不發牢騷,而是自己努力”。

所以大荷蘭和大胡建就成了明顯的對比。

確實,從原來的計劃經濟時代到改開之後,國家從來就沒對這一帶有過大規模投資,都是他們自己在幹,他們甚至都不需要國家給政策,不給政策都能幹。溫州人做皮鞋可不是現在才開始的,1974年要批判資產階級法權,到處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時候,溫州人就已經把14塊錢一雙的漂亮皮鞋賣到了全國,你說他質量不好,但人家不要票,而且一般人都不知道上哪兒去弄皮鞋票。

溫州也好,被稱為“閩三角”的漳州、廈門、泉州也好,潮汕也好,去這一帶看一看就能知道這一帶的民風。

再加一句,似乎潮汕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廣東人,而是對大胡建似乎更有歸屬感。


冰冷雨天


我在溫州十幾年,結識了不少溫州朋友。他們從骨子裡就是生意人的想法,比如一個女孩子,不是去找個公務員這類混吃等死的工作,而是開服裝店、飯店、麵店等等等等!究其原因如下:

1.環境 "七山二水一分田"說的就是溫州,而且在上個世紀,去溫州需要過幾條江河,交通非常不便,所以閉塞、貧窮就是溫州的標籤。種田種地壓根沒法養活家人,所以,窮則思變

2.教育 這裡說的教育不是學校教育,是言傳身教。舉個例子,現在的小孩的玩具都很多,絕大多數都是玩膩了父母再去買,孩子也是看到就要,這是基本狀況。溫州呢?有專門的帶孩子在星期天參加集市,就是把自己的玩具帶過去參加交易,如果一個小朋友看中了我的小孩的東西,那我的小孩就會看看他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可以交換的玩具或者產品,這當中換什麼?換多少?都讓他們自己去溝通,這就是商業最原始的形態

3.家長的影響 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到自己公司去,讓孩子接觸生意,比如會議,比如接待客戶,比如和客戶溝通等等等等,這是最好的教育

4. 網絡 這個網絡不是互聯網,是生意夥伴的關係。簡單說,如果安徽人或者江蘇人或者北京人做一個產品,你賣一個地方,需要開拓一個地方的市場,但是溫州人如果做一樣產品,可以很快速的賣到全國,甚至歐洲,美洲,非洲……因為他的親戚朋友,他親戚朋友的親戚朋友幾乎都是生意人,三竿子撈一下,可能就可以賣遍世界,這是幾輩子積累下來的,非一日之功

5.互助 溫州人互助是出了名的,他們很少嫉妒自己的親朋發達了,相反,他們願意為某一個人發達出錢出力,付出所有。有一個我認識的叫做聰聰的女孩,20來歲,不到1米6,很瘦弱,幫他阿姨家的表哥管理倉庫,50-60斤的面料,扛起就走,每天要搬幾十個這樣的面料,重要的是沒有怨言,項目清楚明瞭。什麼物品倉庫還有多少,基本不用看記錄本,就可以報出來,這可不容易,是在“用心”做事!相反,比如安徽或者江西或者其他絕大部分地方的很多人,最看不得的就是誰誰誰發財了,心理嫉妒的不行,恨不得他早點倒黴。這是最大的區別!

6說了這麼多的優點,那麼有沒有缺點呢?有的。比如留在溫州本土的企業或者溫州人,格局不夠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溫州本土的品牌不夠多,基本以代工為主。但是出了溫州,到了外省或者外市,又不一樣了,有很多品牌都是溫州人創立的。本土的企業主是上半年我投資100萬,下半年必須能回頭,第一年不賺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保本能回本。至於品牌需要三年、五年的持續投入,這是他們不接受的!這一點也是我期望溫州人可以有所改進的地方,期待!

說了這麼多,大致可以解釋他們為何骨子裡就是生意為先了吧。我想,閩南、潮汕人容易成就商業,原因應該是相近或者相同吧!


江山如畫指點一下


你問這個問題,那我就要問你了,那你聽說過沒有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華人當老闆、資本老的怎麼那麼多都是閩南、潮汕、溫州人呢?

想一夜暴富嗎?你想成為世界首富嗎?那就擺個地攤兒吧,從地攤做起,一定能夠實現你成為世界首富的偉大理想。

這就是溫州人對世上事物的思維與我們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你給人打工是很自在,常言說的好: 扶擼擼不扶井繩,作好自已份內事等著月底發工資。生活是在當時有保障,也說不了哪天老闆不高興就把你開了,這也不是沒可能的。即使長久能幹、那你永遠是個聽人使喚的人,靠打工出人頭地那是鳳毛麟角 少得可憐。但是,做生意就不一樣了,即使再小的生意,哪怕是擺個地攤都有成為大老闆的可能。在國內只有靠經商才能過的比別人強。溫州一帶的人靠小生意發家的數不勝數。開始在家幹個小作坊,現在都是億萬 富翁的多的很。做生意是投機主義,只要你運氣好,肯動腦子,一件事做對了就讓你翻天覆地。再一個是、做生意不分文化水平高低,只要頭腦靈活,沒有文憑都可以做。但是打工就不一樣了,沒有問題,你一個普通的打工者永遠都拿不到高工資,發不了財。所以說,只有做生意才是普通人是想自己夢想的最好出路。


手機用戶23748233927


寧為雞頭,不為牛後。雞頭再小,吃進去的是米;牛後再大,屙出來的是屎。

這幾個地方的人,老闆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寧願在大街上支個小攤,做每月只有二三千元收入的老闆,也不願到公司去打工,做個每月固定有五六萬收入的白領。

因為,攤子再小,店子再不起眼,那也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看著踏實。只要自己勤快肯幹,頭腦靈活,會經營,會管理,小小的店鋪自然會從零開始,慢慢發展,一年上一個臺階,一年變一個樣。今日毫不起眼的小店鋪,也許就是將來的全球500強企業之一。

而為別人打幹,即使自己再聰明能幹,再刻苦努力,做出的成績再大,自己為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再多,將錢揣進自己荷包裡的人,永遠是老闆,沒打工者什麼份。

萬一哪一天老闆犯糊塗了,或者害怕自己駕馭不了太聰明能幹的員工,老闆一句話,就能將打工的人開革掉。

相傳溫州的一些處長、主任,白天衣冠楚楚,在單位裡面呦五喝六,威風八面。下午一下班,就換上一身非常普通的行頭,成為自己家所開店子的一名普通員工。某個夜屑攤上的一名負責上萊洗碗的員工,也許就是白天某個單位裡頭的大處長。


卿雨潤


這就是觀念問題。

我們常說,有的地方盛行的是“房東經濟”,亦即把房子蓋蓋好、把衛生搞搞好、把廠房建建好、把各種基礎設施建建好,最後出租給外地人或者外國人,讓別人來利用自己的各種設施經營,自己則拿一些租金,至多家人在這些被租用的廠房裡為承租人打工,獲得一些打工收入。看似有了一些租金,也有一些人參與打工獲得報酬,實質大錢都給租用設施的人賺取了。這些地方的經濟,也就被稱作“房東經濟”。

相反,福建潮山、浙江溫州等地的人,則更習慣於自己當老闆。哪怕只有一間破舊的房子,也要騰出來自己做生意。譬如賣皮鞋、賣服裝等,即便賺的錢比打工少,也要當老闆,讓自己說了算,並以此為基礎,把目標鎖定在當大老闆上。也正因為有這樣的信心和目標,因此,在潮山、溫州等地,到處是老闆。彼此見面,也都是以老闆相稱,用昨天又賺了多少等進行交流。所以,這些地方的經濟,也被稱作為“老闆經濟”。

雖然“房東經濟”和“老闆經濟”都是經濟發展與轉型過程中都允許存在、鼓勵存在的形式,但是,很顯然地,“老闆經濟”比“房東經濟”聽起來更高大上、更有目標感和方向感一些,更可以讓人充滿想象。因為,既然是老闆了,就必然會有一些人成功、一些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到時候,他們還能夠帶動一批新老闆的誕生。相反,“房東經濟”下,要相屈一些老闆,難度就相當大。除非是那些在打工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人,或許也會有一天跳出來自己給自己打工,註冊公司和辦廠。但在“房東經濟”格局下,這樣的人是寥寥無幾地。

眼下,正在積極鼓勵居民創業創新,要想創業創新,首先要學會當老闆,要敢於1去自己挑戰自己。如果一直滿足於打工,且沒有在打工過程中善於學習、善於瞭解市場,也沒有明確的自己當老闆的目標。那麼,就只能永遠給人打工,也永遠不可能出現創新創業的機會和可能。

從潮山和溫州等地的情況看,所以會出老闆,所以有那麼多老闆,所以富豪遍地,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人的觀念比較超前,當老闆的意識較濃。因此,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即創業,立即自己給自己打工。用一句比較誇大的話說,就是給一個槓桿,就敢撬動地球。而從這些地方的人的“野心”來看,他們何止敢撬動地球,連宇宙也敢撬動。那麼,習慣於“房東經濟”的地區,是否也該學習學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