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淨空法師開示

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淨空法師開示。對於印光大師所說的,「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對他老人家這幾句話感觸特別深。在教學當中,老師苦口婆心的在那裡講,學生有沒有得利益,就看他有幾分誠敬心。他對於經教、釋迦牟尼佛的教誨沒有誠敬,對老師沒有誠敬,就是對自己沒有誠敬,那什麼都得不到,佛菩薩來教誨都沒用處。

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淨空法師開示

他自己真有誠敬心,老師不如他,老師講經他聽了會開悟、會證果。老師沒有證果,老師也沒有開悟,老師照著經文念、照著註解講,他聽開悟了,他聽懂了。所以古人有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就是說老師並不是很高明,這個學生跟他學,超過老師了。什麼原因?就是那真誠恭敬心超過老師,學生的成就也就超過老師

雖然超過老師,他有德行,老師雖然不如他,他永久尊重老師,為什麼?做給別人看,這就是德。輕慢老師那個罪業很重,因為你做,別人效法你,師道不就毀在你身上?老師再不好,他曾經教過我,我永遠感他的恩,永遠紀念他,做出尊師重道的好樣子。這就是你真正在提倡孝道、提倡師道,真正做出一切大眾的好榜樣。

批評戒律就是毀謗佛法,這樣的人很多,像我這種心態的人,初學的時候,這社會上很多,沒人教。「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贊毀他,侈談他人過失,是皆以病為藥者也

。」這個人很多,古時候就有,他持戒持得很好,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正常的。

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淨空法師開示

他戒持得很好,他偏差了,他走上岔路,為什麼?戒持得很好,他傲慢、驕傲,認為什麼?別人沒有持戒,別人不如我,你看我比他強,他不如我。處處罵別人犯戒、破戒,批評別人,自贊毀他,這個錯了。中國古人說一句話說得好,「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道德、有修養、有學問的人心平氣和,縱然看到別人重大的過失,他也若無其事。你從這裡看修養。自己稍稍能持一點戒律就自以為很了不起,這個世間人、出家的都不持戒律,他自己認為高高在上,錯了。

人家持戒是得定開智慧,他持戒是得傲慢、得煩惱,這不叫大錯特錯了嗎?不持戒還好,這一持戒都到阿鼻地獄去了。所以戒定慧要連起來看,持戒沒有得定,你持戒沒有功夫,有功夫肯定得三昧,定有功夫肯定開智慧。持戒、修定最後都變成煩惱,那不叫大錯特錯!不是戒律錯,是你用心錯了。你持戒也沒錯,你持戒那個心錯了,自私自利、貢高我慢、損人利己這個念頭沒放下

所以學佛,我們一定要記住,經教一天都不能離開,離開經教你保不住自己,你肯定被環境影響,肯定被環境俘虜。因為今天的環境太複雜,誘惑的力量太強大,名聞利養的誘惑,財色名利的誘惑,你能夠抵得住嗎?除了天天聽經,天天讀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沒第二個辦法。

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淨空法師開示

閉關不行,住山也不行,還是會胡思亂想。所以,依止善知識,不離開善知識,這是最聰明的選擇,善知識就是經典,展開經卷如對佛菩薩。我們今天展開《無量壽經》,面對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面對著諸大菩薩、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天天跟這些人在一起,就錯不了一天不聽經,一天不讀經,就跟他們沒見面。三天、五天不見面,心就變了,就會動搖,你說多可怕!所以經典跟阿彌陀佛佛號是我們的護身符,決定不能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