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刚刚过去的上周末,我们突出了世界杯的重重包围,一边吃着本属于屈原的粽子,一边感怀着祝福着亲爱的父亲。

邓超发了微博,感念已在天堂的父亲:

爸,刚刚试着给你拨了一个电话,已经是空号了,好希望电话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会听很久很久,爸,节日快乐,爱你!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让人泪目的一幕,我们感激有这样一个日子,让我们感恩父母,重拾美好。

但作为一名纯正的,有着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从没怀疑过我们是中国人。即使是在身边的人不断的有出国或海外亲属的情形下,我们也没有动摇过衷心。有某些小国的消息,还是会恨的牙根痒痒,似乎就是小时候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如今仍旧无法原谅,仍旧不能提及。

所以看到大家对洋节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尤其是是现在弘扬国学,关注传统文化,加强中文在学校学科中的比重,对英语的态度,那也是学霸爱死,学渣恨死,有些大学生为英语四六级操碎了心,熬干了油,满血开始,没想到侧漏到贫血。俗话说猫有九条命,大学生们那也是拼了好几条命啊!以致大喊:我爱国,我不要学英语!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过洋节,那也是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快速传(ru)播(qin),西方节日更是兴盛开来,而此时起到一定作用的包括西方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教师,各色淘金之人,泡妞找媳妇之人。而更为活跃的则是年轻一族。看下图,王诗龄在过圣诞节。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而圣诞节只是诸多洋节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刚刚过完的母亲节、父亲节。从头条就可见端倪。无数的朋友在父亲节这天,有意无意的发了很多感恩父亲,怀念父亲的文章。这叫入乡随俗不是很恰当,毕竟我们不是在国外,但明显可以看出,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接受了这些节日。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节日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被俘虏了。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过不过洋节?

以前我们把自行车叫洋车,火柴叫洋火,还有洋布、洋面、洋油……洋的原因,因为我们造不出来。落后就要挨打,受压制。现在中国人站起来了,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知道我们出口到国外的东西,他们叫什么。是不是翻开商标,上面都印着made in China。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是的,中国造。

所以,我们开始抗拒,我们决定在文化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让年轻一代不致被过度洋化。所以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也看到了政府乃至文人、老百姓的努力。包括端午、清明、中秋,国家原来没有设置公共假期,现在我们不仅有固定假期,充分享受休闲,还能重温古老的中国文化,做一代了解国家历史,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人。我们将不负重托。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过不过洋节?

过洋节受益最多的,不应该是洋人,而是商家。是商家看准了洋节带来的商机,加大了宣传力度,从中谋取利益。我们不应该责怪他们。挣钱本来就是商人的首要目的,而且这又不违法。在圣诞之际,商店会卖出大量的平安果、圣诞贺卡,商场会搞促销活动,一度人满为患,效果立竿见影。情人节,花店会成为主要受益者,象征爱情的玫瑰在这一天被抢购一空。当然还有情人间互送的首饰、化妆品、玩具、服装等。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过不过洋节?

我们为什么不抗拒父亲节、母亲节?如果说其他有些节日带有明显的宗教气息,是洋人宗教信仰的日子,我们过起来不伦不类,但父亲节、母亲节,我们只取其意义来看,却是弘扬孝道,宣扬礼仪,崇尚孝文化的最佳载体。鲁迅先生都有拿来主义,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是为上策。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们无法左右别人。但我们可以做好我们自己。

有人说,过洋节,尤其是圣诞节,是信仰的缺失。我不敢苟同。如果不是宗教人士,我们从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宗。在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脑子里出现的,并不是耶稣基督,而是嫦娥后羿,投江的屈原,牛郎织女。过年从来都是最隆重而不可替代的,我们包饺子,贴对联,迎灶王爷,老人会剪纸,孩子会放鞭炮,要压岁钱。年味从未消失。在外的远方的游子,会千里迢迢,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依偎在母亲的怀抱,这里是家,是根,是将来埋葬我们的地方,我们生于兹,也会长眠于兹。

父亲节,邓超打电话给天堂的父亲 过洋节,我们是否信仰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