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十多年前湖南相聲名宿奇志大兵有個上過央視的著名段子《治感冒》,大兵飾演的醫生有句至理名言:你賺這麼多錢幹什麼?還不是為了看病╭(╯ε╰)╮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面臨生死時,要錢還是要命?在求生本能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即使這選擇有可能會讓我們傾家蕩產結局還很可能人財兩空,但我們別無選擇。

1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在輿論助攻下,廣場舞大媽最近都在唾沫橫飛地痛斥幣圈大忽悠們割韭菜、地產大佬們割韭菜、股災又雙叒叕割韭菜、xxx割韭菜...

這幾天影院熱映《藥神》,現場哭聲一片。多少人的切身體會,看病吃藥才是最終也最無情的韭菜收割機。

誰也無法確保自己一直健康,一旦有個三病兩痛,入得醫院便我為韭菜:

首先得在人堆兒裡一番搏殺後掛到號。若您是重病需看專家教授,很可能還得跟號販子討價還價。

再經歷一番苦等後終於得見醫生同志,話不幾句便打發去做各種花式檢查,附帶諄諄教誨“您看,我這是排除法,是對您負責懂不。檢查一下看有沒有其他毛病,好對症下藥”。此時您可以選擇十動然檢或拂袖而去,但無他,都會選擇乖乖去做檢查,這是割了第一茬兒。

檢查完後,醫生同志開始“對症下藥”,在病歷上筆走龍蛇書寫下不知何種文字,或在電腦上直接輸入藥品信息,然後打發您去拿藥走人或打針、吊瓶。

此時機智的群眾表示這啥藥,外頭有賣不?或這藥太貴,能換別的不?很不幸,醫院開的處方藥外頭很可能沒有,而身為門外漢的群眾也基本無法得知這藥還有什麼同類品可以替代。即使有些藥外頭有賣也好不到哪兒去,後文會詳述。這第二茬兒妥妥地割了。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若更糟糕的是您病重需要住院,這韭菜就割大發了。首先是入院例行體檢,不做?抱歉不行,要檢查您是否有其他毛病,好對症下藥、對症治療、以防意外。接著視病情發展---各種花式檢查、吊瓶、上藥、手術。

有醫保的群眾此時竊喜“艾瑪,幸虧老子機敏,一直沒斷醫保”,很快醫生同志就會跟您進行科普。依然暫借相聲名宿趙衛國/大兵的段子演繹:

有種進口藥效果好但沒醫保,有醫保的另一種國產藥效果不確定,您看?

手術要用手術刀、止血鉗、紗布,進口的效果好但沒醫保,有醫保的那幾種國產的效果不確定,您看?

先生,手術做好了,您看傷口要不要縫上?進口的針線效果好但沒醫保,另種國產的效果不確定,您看?

此時的我們,有理由說不?

待到花了大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病情反覆或人掛了,彷彿您畢生積蓄在金融市場被割了個白茫茫真乾淨,有多少人還會保持個好心情絕不心生焦躁?醫患關係如何不緊張?

2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有群眾會說了:“外頭大把的藥店,我懂醫療常識,自個兒買藥治病行不?”當然可以,這也是我們面對小病小痛時的選擇。只是依然躲不開被割上一茬兒韭菜。

簡述下藥品從出廠到患者拿到手的流程,大家稍微耐心細看:

按照流通特點,藥品銷售渠道分為:臨床(醫院)、零售藥店(連鎖、小店等等)、特殊渠道(小診所、療養院等)。同時藥品做為國家管制特殊商品,只有具備資質才能進行銷售。

既然說到藥店,先來看看:

藥店銷售的通常是非處方藥居多,英文縮寫“OTC”,分為甲乙兩類,銷售統稱為“控銷”。

藥企→省區具備資質的醫藥公司→各級代理(省級總代、市級、縣級、區級)→藥店。這其中每個環節都必須保證一定的毛利率,一層層吃下來。

具備准入資質的醫藥公司角色很重要:

A、直接做為某藥企旗下產品的省級總代理,包下該省銷售、運營;

B、只是做為一箇中轉平臺,省級總代另有其人,只是借用這個平臺進/出貨,則藥品流通比方案A又多一個環節;

上述每個環節的利潤率都不菲,如湖南某連鎖大藥房,藥品必須保證毛利率70%以上才允許進店銷售。

普通群眾進店買藥,門外漢居多。除購買熟悉的常用藥之外,通常會在導購的指引和推薦下購買,而導購推薦的一般都是利潤較大或代理商返利較多的品種。療效?看諸位體質和運氣吧,各大藥廠的產品相差不大。

可能有人又會問了“藥企為什麼要用代理商,自己幹不行嗎?利潤全是自己的。”答案是還真不行,很簡單,藥企承擔得了運營各省、市、縣、村鎮的巨大物流和人員管理成本嗎?

舉個栗子讓大家有個直觀感受:贊助“爸比去哪兒浪”節目的某大藥企,某單品出廠價12元,藥店終端零售價78元。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先了解兩個基本原則---醫院基本都是處方藥,區別於零售藥店;以藥養醫是公共醫療體系的運營原則。

藥企→具備資質的醫藥公司(代理)→大中型醫院

臨床渠道簡單些,沒有複雜的分銷體系,但食利的層級也不少,需打點的相關人員共五類(防查水錶,暫不科普)。若還需要往其上峰打點,返利點不計算在內。不說其他,單提一下大家都懂的那負責開藥的,根據藥品與器械的不同,返利點在5-10%之間。

這無論如何,但凡涉及用藥,左右是得捱上一刀了。就沒什麼辦法改變?

3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藥品做為特殊消費品,在人們身體健康時是用不上的,這決定了藥品的低頻消費特性(除了需長期服用的,比如降壓藥)。這一特性也直接影響著從藥企到流通環節,必須保證藥品的高毛利才能把生意順利持續下去。說直白點兒,藥企要研發、生產;代理商要進貨、鋪貨;醫院要以藥養醫;藥店要承擔高額的房租和人員成本......普通消費者可能一年也買不了幾盒藥,即使被割上一把韭菜也承受得了。看上去邏輯閉環沒毛病是吧?

歲月靜好時大家就這麼湊合著過吧,一旦重病危及生命這最基礎的核心利益,藥既是天使也是魔鬼。當醫生告知,諾華的抗癌藥一萬RMB/劑,不用有可能見不到下週的太陽,我們用或不用?此外,當我們需要化療、放療、手術等豪華套餐,總價六位數,不然有可能見不到下週的太陽,我們做或不做?

我們可以住得條件差點,可以不吃零食不喝飲料不看電影不旅遊不打麻將不炒股不撩妹不大寶劍不...但多少人能大膽宣佈“勞資命都能不要!”命沒了,即使有十幾位數的財產又如何?

就像醫學專家說的,我們人人都攜帶癌細胞,它們潛伏著,只要不被激活就沒啥,一旦激活...藥也如此,這剛需平時極不明顯,但我們及家中至親總有一天或重傷或重病或衰老,總有一天這個關乎生命的剛需會爆發。生死當前,求生欲下,傾家蕩產。

“你賺那麼多錢幹什麼?還不是為了看病!”

4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政府確實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改變“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但現實是邊調控邊繼續漲價。

《藥神》裡提到的進口天價抗癌藥與仿製藥的邏輯關係,拜各媒體所賜大家應該都清楚了,但都忽略了一點---國家安全。對國家來說,那些進口特效藥是否保證安全,是否會在供給我國的藥品中添加一些有毒物質、轉基因要素,甚至演變為生化武器讓大家突變異形、喪屍等等諸如此類。做為對公民負責的政府,一定得花時間慢慢地研究清楚才行,是吧?

《藥神》裡結尾還有一個橋段,政府把那抗癌藥納入社保。看上去皆大歡喜的結局。現實中政府也在不斷努力,但幾乎每次強制下調一批藥品價格或把一批藥品納入醫保範圍之後,這些藥品要麼很快停產要麼缺貨,這正是整個供應鏈無利可圖之後的自然反應。國家調控有可能導致無藥可用,怎麼辦?接著是被調控的藥成批退出市場,新藥湧現,新的輪迴開啟。

生或死?只有藥沒有神

現在大家清清腦袋,咱們換個思路,把格局放大。從宏觀角度來看,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內需、外需、投資。從二十年前朱老總在位起就在號召提振內需,無他,咱老百姓太愛儲蓄不愛消費(原因此處不談)。

漸漸地,很多行業開始市場化、貨幣化。房子、教育、醫療/醫藥等剛需是老百姓們的必然支出。其中生老病死,醫療/醫藥剛需大於一切,也是真正能讓老百姓掏空家底的。

再厚黑點設想,若讓百姓們隨便花個百把塊、千把塊就把大小病痛剛需都搞定了,整個體系還要不要牟利了,稅收還要不要增長了?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以及越來越低的生育意願,社保養老賬戶和醫保賬戶的資金池吃緊,若百姓們個個都長命百歲,這日子尼瑪沒法過了。看上去邏輯也沒毛病,是吧?

利益才是亙古不變的主題。

尾聲:

在黑死病肆掠中世紀歐洲時,虔誠的基督徒們發現他們信奉的上帝並沒有粗來拯救世界,在殘酷的現實中並沒有神,只能靠自己。之後是偉大的思想啟蒙、文藝復興。

在面臨生死時,病榻上的我們眼前沒有神更沒有藥神,只有冷冰冰的現實--藥。藥是天使,它能延續或治癒;它也是魔鬼,能讓我們迴歸赤貧。

有錢擁有,它就是天使;沒錢,他就是魔鬼。除了接受,我們別無他法。天天戲謔混吃等死的朋友,真到了那天會夢想成真的。

求神不如求己,好好鍛鍊、保重身體,健康與生命無價。

人活一世,不能只為了自己---塵世中渺小的屌絲流文青

信息爆料、事件討論、轉載申請可微信聯繫:117762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