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转型姗姗来迟,能否绝地反击?

6月28日,沃特玛宣布因订单不足、资金困难给全体职工放假半年。截至今年5月债务已超过200亿。这个连续几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三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看来已经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比亚迪转型姗姗来迟,能否绝地反击?

市场分析对于沃特玛陷入危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其产品技术路径选择的失误。沃特玛主打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有着安全、价格低、充电快的优点,但是能量密度低,随着国家对三元锂这样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倾斜,沃特玛能享受到的补贴也越来越少,未来沃特玛的市场将会进一步萎缩且,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比亚迪转型姗姗来迟,能否绝地反击?

而现在,同样因为技术路径受到冲击的企业还有比亚迪。和沃特玛一样,磷酸铁锂电池也曾经是比亚迪的电动车发展核心。而现在比亚迪在2017年被宁德时代反超,痛失行业第一宝座。

今年上半年度比亚迪发布了2017年年报,营收1059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40.66亿元,同比下降19.51%。这是比亚迪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过好在比亚迪除了动力电池以外还有整车制造业务傍身:比亚迪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达到了63.7亿,同比大增445%,整车销售的数据让企业的整体资金流看起来还是比较健康的。

然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情况依旧没有好转。企业的一季度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降83.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比亚迪净利润亏损3.29亿元,同比大跌超过173%,比亚迪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 ~5亿元,同比下滑幅度为71%至83%,尽管比亚迪一度尝尽政策补贴的甜头,但比亚迪仍然将利润大跳水“甩锅”给了“新能源车政府补贴下滑”。“受补贴退坡影响,包括电动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较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刚刚拿到了国家补贴的6个亿,新能源政策的退坡是2018年6月12日起正式施行的。

比亚迪的困局:

比亚迪转型姗姗来迟,能否绝地反击?

自产自销自用的体系让比亚迪在电池采购上节省了很多成本,从而让自家的汽车更具价格竞争力。但也是因此比亚迪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屑一顾,轻视了行业的需求变化,进而错失了动力电池行业变革趋势。实际上,宁德时代等企业崛起的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比亚迪的固步自封让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资金为123.3亿元,而2017年为66.4亿元,仅为2016年的46%。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大户的比亚迪损失惨重。

比亚迪对于补贴的依赖程度很高。财报显示,2009-2017年9年间,比亚迪共获得政府补助56.38亿元,比它2011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总和都要多。2014年,比亚迪获得的政府补贴甚至占到了利润总额的91.36%。随着补贴雪崩式坍塌,比亚迪的利润也随之巨额萎缩。

转型姗姗来迟,能否绝地反击?

终于在2017年,比亚迪正式宣布开始布局三元锂电池,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此后比亚迪在青海新建了一座18GWh的生产基地,预计2019年中旬正式投产。建成后,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将由16GWh增加至34GWh,其中三元锂电池占25GWh。比亚迪拥抱三元锂电池,意味着它开始对过去赖以成名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全面否定,这是巨头才会具备的巨大勇气。

未来,除了在公共交通领域还会继续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外,比亚迪公司其他的新车型都会使用三元锂电池。2018年3月,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秦EV 450、e5 450、宋EV 400三款车型,均由磷酸铁锂电池升级为三元锂电池。

距离比亚迪西宁南川动力电池工厂下线仅一周之后,比亚迪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联合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进行动力电池生产、销售。

比亚迪转型姗姗来迟,能否绝地反击?

比亚迪此次与长安汽车建立的合资公司,将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将聚焦于动力电池生产、销售等业务板块,产能按照10GWh规划,分阶段实施,一期达成5-6GWh,二期达成4-5GWh。

同时,长安汽车还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板块,双方通过股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建立起更为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双方还将围绕电池回收再制造、电池快充、移动换电、充电高速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化能力。这意味着,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开放速度和广度接下来还会进一步提升。

而为了备战动力电池业务的全面开放,比亚迪在产品技术和产能上都在积极储备,一方面是加大了三元动力电池的比重,其西宁南川动力电池工厂计划全部生产三元电池,另一方面,在产能规划上,预计到2020年,其规划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60GWh。

对外开放,“大象”能否成功转身:

对于像比亚迪这样的大型企业,在动力电池产业的转型意味着放弃了之前数十年的投入,“大象”要转身了,无论是在供应链环节,还是在技术、市场环节,比亚迪都正在打破此前封闭的模式,更加的对外开放。

随后我们在近期看到了比亚迪的一系列动作:

在内部架构调整的同时,比亚迪与外部车企、互联网企业、国际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也明显提速。

3月21,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到访保定,魏建军亲自接待。外界猜测,王传福的此次造访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打算与长城汽车探讨动力电池业务合作。

3月28日,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展主题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交流会上,双方团队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元器件、车身附件、新能源车底盘等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展开深入交流。

5月2日,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到深圳拜访了比亚迪,此次与比亚迪的会谈,被认为是与三星加速汽车电子业务的战略有关,同时也被认为是比亚迪加大对外开放的姿态,而从目前情况看,双方的共同利益,未来更多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

7月4日,在2018百度开发者大会上,比亚迪正式成为百度Apollo计划第一百位合作伙伴。并宣布与百度共同打造开放车辆认证平台。

7月5日,比亚迪与佛吉亚合资公司揭牌仪式在深圳举行。该新公司主营生产销售汽车座椅业务,是比亚迪剥离座椅业务的重要一步,该公司位于比亚迪坪山总部,将继续租用比亚迪现有厂房。

而此次比亚迪与长安的合作,也并不止与电池业务,双方还宣布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产业链、智能网联、智能交互、无人驾驶等细分领域深入展开技术合作,基于各自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探索整车联合开发及共享平台。


尽管比亚迪目前处于变革和转型期,挑战和困难接连不断,但比亚迪对此却依然信心满满,究竟比亚迪在转身之后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