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的撤退對後續中國經濟會有哪些影響?特別是二線城市?

xpuol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沒什麼影響。區區一個萬達,哪至於影響二線城市的發展,甚至影響到中國經濟,把中國經濟看得也太脆弱了點。

另外,萬達撤退的的部分僅限於文旅產業,向融創轉讓13個文旅項目和76個酒店,融創作為國內著名地產商,不會導致項目爛尾,因此文旅項目可以繼續運營下去,對於經濟有利無害。

而且,萬達的項目雖然轉讓給了融創,從轉讓協議可知,項目品牌並沒有什麼變化,仍叫“萬達文化旅遊城”,項目規劃建設也是依據以前批准的規劃來,項目建設管控仍由萬達負責,並且在後期萬達仍然主營項目的運營管理。可以說,除了所有權變了,其他沒有什麼變化,別說影響經濟了,就連項目本身都沒有什麼影響,這個問題實在太多慮了。

那對於萬達有什麼影響呢,主要是由重資產變成輕資產了,雖然沒有項目所有權,但可以獲得一部分項目運營收益,而且節約了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佔用成本,萬達的損失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輕資產運營還是有自身優勢的。


首席投資官


其實影響不大。雖然萬達賣掉了文旅項目,但是項目還是會按照規劃進行,不會成為爛尾的。


融創和萬達交易協議,雙方同意交割後文旅項目維持“四個不變”:

1.品牌不變,項目持有物業仍使用“萬達文化旅遊城”品牌;

2.規劃內容不變,項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規劃、內容進行開發建設;

3.項目建設不變,項目持有物業的設計、建造、質量,仍由萬達實施管控。

4.運營管理不變,項目運營管理仍由萬達公司負責。

對於媒體報道的南昌萬達廣場也被賣了,實際上是之前就簽好的合同,由萬達承建,建好後交接,共同分享租金的輕資產模式。在“合作類”模式下,萬達完全處於輕資產狀態,由對方出錢出力、萬達只需輸出品牌與運營,淨租金雙方7比3分成。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2015年初宣佈萬達集團進行第四次轉型,將萬達從一家房地產公司,轉向一家以服務業為主的世界一流跨國企業。按照王健林對於萬達集團的轉型規劃,王健林給萬達的輕資產模式定了兩個具體目標

:一是2020年集團服務業收入、淨利佔比超過65%,房地產銷售收入、淨利佔比低於35%;二是2020年海外收入佔比超過20%。

2016年底,萬達商業與中信信託、民生信託、富力集團等,簽約90個萬達廣場、共1050億元的投資。約定2017年-2019年,每年開業交付30個萬達廣場給投資方,淨租金雙方分成。這就是萬達的“資產包”模式,對方拿錢投資,萬達建設完畢後交付,後期再運營。

所以,萬達廣場不少蓋,每年30個,只是模式變了,以後都是合作的形式,而不是萬達完全自持,這樣有助於緩解負債率,所以說什麼萬達要賣資產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這是萬達早在2015年就做好的戰略規劃,如今不過是加速執行了而已。

這加速的導火索,就是銀行對貸款的緊追而已。

所以,王健林戰略沒變,只是節奏變了。就是這樣。


趙冰峰


萬達的撤退對後續的中國經濟沒有任何影響。萬達的撤退是基於萬達公司轉型升級的需要,萬達由於過去擴張太快導致債務壓力過大,為了緩解萬達的債務壓力,萬達選擇了撤退,萬達的撤退後變成輕資產公司了,這樣一來是債務壓力減輕了,同時也把一些過去不賺錢或者虧損的文旅項目賣出去,儘量留下能持盈利的優質項目,這一點王健林的判斷和決策是正確的.接下來萬達如何真正完成轉型升級,王健林只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萬達還將面臨更大挑戰和困難。原因是中國房地產行業舊的商業模式已經結束了,房地產行業必須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社會,整個房地產行業只有向金融地產轉型才有出路,每個房地產公司如何轉型升級需要各自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去創新選擇。中國經濟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任何公司的變化都不會影響中國經濟,更不要說萬達這樣的公司,更大體量的公司即便破產了也不可能影響中國的經濟,因此,萬達的撤退只能是萬達公司自身轉型升級的需要,對任何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不了影響。讀者朋友如果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關注並給我點個贊,以鼓勵我為您們發表更多的有價值的觀點。謝謝。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萬達實際上談不上撤退,對經濟影響是正面的,對於房地產影響是負面的。萬達實際上上是在加大轉型升級力度,走輕資產之路。賣掉酒店等項目是萬達走輕資產轉型的進行時。不妨回顧一下王健林關於萬達走輕資產轉型升級的講話。

萬達為什麼做輕資產?萬達的重資產發展也不錯,自己投入,所有租金歸自己,物業升值也歸自己。但重資產負債率高,發展速度不夠快,萬達已開業109個廣場,對一個企業來說已是夠大,但對近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來說還遠遠不夠。我們要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就要進入別人都不敢去的三四線城市,把中國的大中小城市全覆蓋,佔領所有物理市場空間。萬達進入的其他行業,如文化、旅遊、體育等,戰略目標也不僅僅是具有競爭優勢,也要排斥所有競爭對手。

經濟有周期波動,全世界都是如此,這是必然規律,誰也擋不住。中國這一輪經濟週期從2013年開始進入下滑通道,國家降準降息,依然未有大起色,說明經濟下滑規律性仍在起主導作用,週期還沒結束。經濟週期會對週期性行業帶來致命打擊,房地產就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週期一來,房子無論怎麼降價吆喝都很難賣,人們的心態就是買漲不買跌。中國房地產行業經歷過1993年至1995年、2007年至2008年的這兩個下滑週期,企業生存非常困難。萬達之所以轉型,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轉型熨平經濟週期。萬達的輕資產模式,投資萬達廣場的錢來自機構投資者,或者通過理財產品募集,因為沒有房地產銷售,而萬達廣場的大眾消費定位,又是抗週期的,所以房價漲跌跟輕資產萬達廣場投資關聯不大,這樣做就避免經濟週期影響。


萬達輕資產大量進三四線城市,因為三四線城市消費忠誠度更高。萬達在上海已開業7個廣場,我們打算開業到20個,但也只能影響上海幾分之一的人口,況且一些區域已沒有投資空間。三四線城市不一樣,一個萬達廣場就可以覆蓋全部人口。比如河北廊坊,市區人口不到40萬,但每天有4至5萬人去萬達廣場消費,相當於全部城市人口的七分之一。重慶萬州,市政府多次邀請萬達去建萬達廣場,萬達發展部門考察後的報告偏負面,萬州市區人口只有40萬,而且是經濟落後地區。我考慮萬州時任領導的招商熱情,還是投了一個,我當時說實在不行就當扶貧。沒想到,萬州萬達廣場開業時破了萬達廣場的開業客流量紀錄。開業頭三天客流達110萬人次,也就是說大部分萬州市民三天內去了多次。在很多三四線城市,沒有好的商業綜合體,沒有好的酒店,萬達廣場一去就形成商業中心,成為市民消費的首選。而且從投資租金回報率看,三四線城市是高於一二線城市的。


餘豐慧


大佬們能夠得到的數據更準確更宏觀,必然已經看到房地產泡沫必然崩潰的結局,提前撤出是最為理性的選擇。至於影響短時間內看不出來,畢竟擊鼓傳花的遊戲還沒到最後一擊,只要有人接盤,這個遊戲就還能繼續玩下去。


房地產泡沫起始於一線城市,然後逐漸擴張到最小的縣城。但是真正開始崩盤時,可能正好反著來,小城市提前開始出現還不上房貸的,跳樓的,然後逐漸蔓延。


李嘉誠的離開說明了一些問題,現在連萬達都開始撤出房地產了,對於開發商們應有極大的警示意義。而炒房者,聰明的應該已經出手或者正在出手,剩下的爛到手裡無人接盤極有可能。


財智成功


坑人的王健林,有誰看見過買王健林的商品能升值?不但不升值,還鉅虧,12年前跟王健林投資哈爾濱萬達,當時的市長說,我給王健林的地是哈爾濱的眼珠子,12年後別的地產最少有10倍升值,哈爾濱的眼珠子比當年的30%價低都沒有人要,沒有人租,還要交鉅額物業管理費,(哈爾濱眼珠子讓王健林給扣瞎了),更蹊蹺的是王健林成功的把這個萬達甩掉給別的物業了(他脫身了),王健林就是這樣回報他的客戶顧客,王健林坑人三步.1、欺詐廣告忽悠你,2、聯合銀行套牢你,3、利用規則甩掉你,奉勸大家不要和萬達有任何接觸,坑人王 ,寫這個評論,就是為了告訴大家遠離萬達,當時投資這個萬達時沒有人是為了炒房,基本所有的的人家都是老少幾輩把所有的積蓄在加上貸款才買的,把信任給了萬達(王健林),大家也都是知道投資有風險,都是被忽悠了,還是那句話,千萬別和萬達有接觸


憨H豆D


作為昆明人、我覺得市WSJ被老王狠狠的擺了一道、這感覺太酸爽,臉估計現在都在疼,這就是為什麼賣產業不賣牌子,如果再賣牌子,就真的不給GCD一點面子了,那耳光刷的太響了、市WSJ估計看到新聞那剎那、真想吐口血、才籤的協議,才離開沒幾天,而且當時來昆明的時候市WSJ跟SZ還極力舉薦老王去看看其他地方、就去晉寧繞了一圈,那陣仗搞的那是滿城風雨最後來個勞命傷財啊、還捱了一耳光啊、說真話,如果萬達換了,關注度就真不如從前了,就算還剩個牌子,那有什麼用?都是哄人的好吧、就是為了讓GCD稍微保留點面子而已,對買家、對老百姓來說,那就是改頭換面了,已經不知道現在這家開發商還有沒有這個實力跟能耐了,所以大部分消費者、會從衝動、計劃變成觀望,甚至改變計劃、更甚至覺得就是個爛尾盤了、就算蓋起來也運營不起來了等等,都會有這個想法、所以、昆明這項目還沒開挖就基本上死了一半了、、老王還真狠、把這些有頭有面的領導逗的團團轉,市WSJ那可是京城直接委派來的,關係那不用說,就好像穿著黃馬褂來一樣,肯定要打小報告、老王還真有點危險了,樹立的敵人有點多了、而且平時兩父子還這麼高調、真有點懸了!


謎一樣的男子3


萬達的撤退,向全社會釋放一個重磅信號!

第一、“旅遊地產”前景堪憂,想靠“旅遊地產”讓房地產經濟東山再起的幻想已經破滅,希望十分渺茫,核心你大把投錢,市場卻是無人“埋單”。

第二、旅遊業,並非想象的那麼誘人,旅遊收入“火爆”的景區是極少數,絕大部分旅遊景區,甚至是國家5A景區,都有點名不符實,甚至入不敷出,旅遊經濟的“火爆”,也是一種“假象”和“虛榮”。看是十分熱鬧,景區收入卻不盡人意,投資旅遊,也是一廂情願。

第三、高檔酒店業的市場前景,同樣不能令人樂觀,互聯網時代,市場競爭大打成本戰,加上“高壓反腐”,奢侈生活與奢侈消費市場受到嚴重衝擊,經濟高增長才能高消費,緩增長形勢下,捂緊口袋讓高消費市場出現斷崖式暴跌,高檔酒店業自然在劫難逃。

中國經濟面臨發展轉型,房地產經濟之後,誰來挑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梁,或者說“地產業~地產經濟”如何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後果很嚴重!


藍色星球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2017年萬達將旗下89個項目以632億元的價格賣給融創引爆朋友圈;2018年1月份萬達將其海外佈局的首個房地產項目“倫敦ONE”賣給富力地產及中渝置地聯合體。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撤退的領域主要涉及文旅、酒店及房地產領域,並非全面撤退。而樓主所問萬達的撤退對二線城市,乃至中國經濟會有哪些影響?個人認為萬達的撤退,對中國經濟並不會產生影響,對依賴投資的二線城市經濟的影響也比較有限。

萬達的撤退,只是萬達轉型的第一步。

萬達的第四次轉型早在2014年初就開始實施,萬達從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向服務業為主的企業,形成商業、文化、網絡、金融四個支柱產業。

而近年來,萬達在文旅、酒店等方面的撤退,只能說明萬達商業邏輯發生了改變。甩掉重資產包袱,萬達的目標是進化成更加國際化的強勢品牌輕資產模式。

萬達毫不遲疑的陸續卸下身上的重資產包袱,目的在於打造一個新萬達,徹底甩掉地產商的帽子。


萬達的撤退,對中國經濟會造成影響,未免誇大其詞。

商人趨勢,萬達的撤退,是王健林站在全集團的角度上做出的調整,為了日後萬達更好的發展。放棄盈利有限,前景不佳的產業,轉向更朝陽、利潤更佳的領域,是每一個商業集團最基礎的判斷,這對萬達來說同樣不例外。

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例如自然因素,人口數量,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絕非是一個企業的發展興衰所能左右的,但萬達的撤退無疑為房地產市場發展釋放了一定的信號。

房地產市場發展已經到達了頂點,地產市場的整體投資價值已經轉變,從上升期轉向下降期,國內地產界“大佬”紛紛套現離場也在說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萬達的撤退,或對過度依賴投資的二、三線城市帶來些許影響

部分二三線城市人口流量少,在沒有標杆項目的情況下,當地政府從招商引資、改善當地的就業環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質等角度看十分樂見萬達等投資集團的進駐。以消費為主的萬達除了能創造有限的就業崗位,創造可觀的稅收,對拉動經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若誇大該作用則顯得毫無道理。

畢竟一個城市的整體經濟擺在明面上,而非一個企業的撤退與進駐就能受到大的波動。

目前,我國經濟增速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勢必將順應高速增長的經濟形勢做出調整。萬達多領域的撤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民眾的選擇。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居民放棄購房轉向租房,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年青居民,租房居住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現在也在糾結租不到好房子的話,可以下載嗨住app,房源多,房源真,全城房源一網打盡,讓你輕鬆租到好房子。


嗨住租房


萬達的撤退,向全社會釋放一個重磅信號!

第一、“旅遊地產”前景堪憂,想靠“旅遊地產”讓房地產經濟東山再起的幻想已經破滅,希望十分渺茫,核心你大把投錢,市場卻是無人“埋單”。

第二、旅遊業,並非想象的那麼誘人,旅遊收入“火爆”的景區是極少數,絕大部分旅遊景區,甚至是國家5A景區,都有點名不符實,甚至入不敷出,旅遊經濟的“火爆”,也是一種“假象”和“虛榮”。看是十分熱鬧,景區收入卻不盡人意,投資旅遊,也是一廂情願。

第三、高檔酒店業的市場前景,同樣不能令人樂觀,互聯網時代,市場競爭大打成本戰,加上“高壓反腐”,奢侈生活與奢侈消費市場受到嚴重衝擊,經濟高增長才能高消費,緩增長形勢下,捂緊口袋讓高消費市場出現斷崖式暴跌,高檔酒店業自然在劫難逃。

中國經濟面臨發展轉型,房地產經濟之後,誰來挑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梁,或者說“地產業~地產經濟”如何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後果很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