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在每周一晚

,大锤都会为你揭秘三国,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本期第二十四回!

前两回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跟列位读者听友聊了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前期最大的BOSS、混世魔王董卓的西凉发迹和把持朝政的来龙去脉,包括介绍少年任侠豪迈的董卓、中年狂飙突进的董卓,而关于老董的这一期,我们讲的就是,曾经少年任侠、中年狂飙的董卓,又是为什么完的,怎么完的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在东汉末年带兵进京之后,老董充分发扬了他十几年间在西凉前线磨练出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要诀,屁股都没坐热,就采取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政治动作,在十天之内连续废掉一皇帝、拥立一皇帝、干掉一太后,这样的反贼壮举,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都属于动作奇快的。

而且,老董发扬自己的干活迅速优势,还不止于此,在朝政上大胆行动之外,老董同时还以最快速度吞并了死鬼大将军何进的余部,又在丁原采取对抗行动之前就抢先一步收买了丁原的头号马仔吕布,让吕布帮自己成功火并了丁原,使十天之前还只有3000人马的董卓军,一跃成为东汉末年京都洛阳附近最大的军事力量。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老董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治、军事动作之外,开始集中精力对付朝政问题。现在的老董身居三公高位,要兵有兵,军权在握,但是要在朝堂上玩政治,董卓缺人,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锤之前讲过,老董的优势之一就是常年在西凉前线,久经沙场,拉扯出来自己的一支私兵,但是同时因为西凉前线久经战乱,因此那里盛产打仗不要命的武士,但是基本停产能玩政治的人才。当时东汉人士对凉州人士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评价,叫做“凉州寡于学术”,这句话意思就是凉州人在当时别的地方的人眼里,属于比较没文化的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当然这个没文化,不是说凉州人都是文盲,而是说那里缺乏治学氛围,没有具备儒家学识和政治训练的人才,也就是说,后来的汉献帝也曾经评价过董卓手下大将李傕,说他好赖不分。请注意,这可是皇帝亲自盖的政治不及格章,基本就宣告了董卓和他的手下,不太适应东汉政府沿袭百年的名士名族那一套政治游戏。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这一伙擅长骑马射箭的西凉人,在朝堂之上,要去跟袁绍他们家这种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政治老狐狸们,玩文邹邹的专业政治游戏,董卓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大锤估计,当时的老董自己还是政治入门了的,但是董卓的大部分西凉爪牙,估计都是浑身散发着菜鸡气息的。

老董显然也清楚自己集团的弱点。因此他进京把持军权之后,把自己的亲信武将都安排在军队里,没有把这群大老粗拉上朝堂被名士们耻笑。为了快速拉起自己的政治势力,老董延续了之前废帝杀太后的刚猛,以大开大合的气魄,在朝廷政治上迅速搞出了一连串大事。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比如老董一进洛阳,立即对党锢[gù]之祸的罹难者彻底平反。20年前东汉几个皇帝和宦官联手制造的党锢之祸,打击了不少名门士大夫,由于牵扯到几任皇帝,十多年来东汉政府掌权者考虑到政治风险和巨大代价,没有人敢提平反之事,直到老董上台,这位西凉猛人二话不说直接平反,而且把因为党锢之祸而被贬官的官僚大面积升官起用了。

老董在平反党锢之祸的过程中,充分发扬了自己快速治国的特长,比如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荀爽,老董听说他有政治才能,立即升大官给大权,荀爽当时是平头百姓,结果老董只用93天就把荀爽从零级别一直升到三公级别,老董干的这种高速升官法,已经不能说是坐直升飞机了,这是乘坐了如今的美国马斯克的猎鹰火箭。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荀爽

与之并肩的还有汉末著名文学家蔡邕,三天之内尚书、御史、谒者这样的高官全都当了一遍。老董玩政治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快”,追求的也是一个字“猛”。

因此老董的政治势力也如同他的军事势力一样,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但是,老董在政治领域搞的这一套简单直接的快速治国法,给自己埋下了无数的隐患。简单直接,固然可以快刀斩乱麻,收到奇效,但是老董干的这些政治领域的大事,此前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过,而是没有人敢做。为什么呢?不敢干的那些人显然评估过,这么简单直接玩政治,将会付出多么高昂的代价。

就拿废立皇帝这事来说,西汉名臣霍光也干过,但是人家老霍有外戚名臣的巨大资本,有一个功勋盖世的哥哥霍去病,外加他自己20年累积起来的雄厚政治声望,尽管如此,霍光仍旧因为废皇帝这件事而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而老董只是一个外来的西凉军汉,没有什么政治资本和政治集团,进京十天之内就倚仗军队强行把皇帝给废了,如此明目张胆地破坏规矩,你老董如果此后还能仕途一路顺利,那么,这个政治游戏里面的其他玩家还怎么玩?

后来的曹操几乎重复了董卓进京的前期剧本,人家就清楚很多,坚决不肯在自己手上当皇帝,就是因为曹阿瞒比董卓有文化,他知道天下武功虽然唯快不破,但是在以妥协隐忍和长期较量为基本规则的东汉政治较量中,快刀斩乱麻,并不适用。曹操ca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曹操

而且,老董在这一系列以快治国的过程中,始终也无法填平自身集团与名门士大夫之间巨大的政治鸿沟。大锤在前面说了,凉州人没文化是当时东汉朝野的共识,当时的东汉学者应劭[yīng shào]就评价说,“董卓拥胡兵”,蔡邕的女儿蔡琰则在诗歌里面说董卓进京的人马“来众皆胡羌”。

也就是说,老董和他手下不仅在当时具有巨大政治影响力的名族士大夫那里基本等于政治白痴,而且还因为西凉军的边疆武人色彩而被名臣们视为羌胡野蛮人。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理论上来说,老董在士大夫政治圈子里处于这样低下的政治地位,已经被视为圈外人了,老董要掌握政权,首先需要完成自己的转型,也就是从一个边疆武将到一个中枢权臣的角色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政治声望积累、结识人脉并拉拢同盟,甚至还需要持久的利益交换和政治妥协,最终通过长年的名声积累,洗白自己,徐徐进入政治核心决策圈。

但是董卓却急功近利,强行进圈,紧接着又把自己的军事老经验硬套到政治领域,一顿快速操作猛如虎,结果非但没有拉拢一批政治铁杆盟友,反而给自己制造出来了大批政治敌人。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公元190年,关东诸侯纷纷起兵,联盟对付董卓。这件事最刺激老董的地方在于,这些对抗董卓的诸侯,大部分都是之前老董为了拉起自己的政治队伍,而委派到当地掌握实权的名门士大夫官员,包括袁绍、韩馥[fù]、孔伷[zhòu]、刘岱等人。

应该说,即便是没有老董的任命,这些人把自己家族出身累积的声望和人脉变现,一样能拉起队伍跟老董对着干,但是老董为了政治门面而册封这群人当州牧、当太守,大大加速了他们把自己的权力变现成讨董联军的进程。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拉拢来的全是卧底,封官封出去的全是仇人,老董在政治上的快速操作,就这样给自己迅速制造了一大批敌人。

遭到严重政治挫折的老董,估计是一副懵逼的表情,完全弄不明白自己的老经验为什么到今天就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董卓为了亡羊补牢,愤怒地把当初给自己出主意分封士大夫的几个名臣比如周珌[bì]、伍琼(就是这几个人向董卓推荐袁绍、韩馥等人离京去外地当地方实力派,袁绍出任渤海太守后就起兵讨董,其他人都是这个套路)给宰了。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 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下)

袁绍

然后老董痛定思痛,重新倚重起自己的西凉军骨干,坚决执行自己在西凉的成功经验,有反抗的就杀,有服软的就给好处,一时间洛阳内外腥风血雨,西凉军耀武扬威。

但是董卓的这一步亡羊补牢,才算是给自己彻底掘了一个完美的坟墓。西凉军本是董卓起家的依靠,为什么董卓被士大夫彻底耍了一轮之后,恼羞成怒重新起用西凉军,就成了董卓灭亡的致命昏招呢?我们在下一期,董卓灭亡之谜的补完篇,也是最后一期,为您揭晓谜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