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用方言留住記憶,用鄉音留住鄉愁

01鄉音博物館欄目介紹

「鄉音博物館」

我們的鄉音,我們的方言,正在迅速流失。我們這一代或許還能說些方言,但我們的下一代,更大的可能是隻會說國語和外國語。

但方言承載著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更展現著地域獨特的文化。我們想保護它,想留住它。

南腔北調的中國,不是更可愛嗎?!為了不讓下一代,失去傳承的方言,讓我們一起:留住鄉音,留住鄉愁。

我們誠摯邀請你參加「鄉音博物館」,以一首詩,或一段文字的形式,錄製並分享來自你的家鄉的方言,以此留下一段鄉音,留住一抹記憶。

「鄉音博物館」第四期

來自北京的天輝,用北京話為你朗讀《北平的秋》,帶你一起體會老舍筆下勝過天堂的北平。

02換個角度聽鄉音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老舍

【作品名稱】《北平的秋》|《四世同堂》選段

【作者姓名】老 舍

【朗讀者】天輝

【方言】北京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

因為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是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02 《北平的秋》原文節選

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均。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裡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好象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裡,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麼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裡,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隻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無論是在店裡或攤子上,又都擺列的那麼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點也沒蹭掉,而都被擺成放著香氣的立體的圖案畫,使人感到那些果販都是些藝術家,他們會使美的東西更美一些。況且,他們還會唱呢!他們精心的把攤子擺好,而後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調的"果贊":"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歌聲在香氣中顫動,給蘋果葡萄的靜麗配上音樂,使人們的腳步放慢,聽著看著嗅著北平之秋的美麗。

同時,良鄉的肥大的栗子,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大酒缸"門外,雪白的蔥白正拌炒著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兩肉,有兩三毛錢就可以混個醉飽。高粱紅的河蟹,用席簍裝著,沿街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到正陽樓去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

同時,在街上的"香豔的"果攤中間,還有多少個兔兒爺攤子,一層層的擺起粉面彩身,身後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著蓮花,有的肩著剃頭挑兒,有的揹著鮮紅的小木櫃;這雕塑的小品給千千萬萬的兒童心中種下美的種子。

同時,以花為糧的豐臺開始一挑一挑的往城裡運送葉齊苞大的秋菊,而公園中的花匠,與愛美的藝菊家也準備給他們費了半年多的苦心與勞力所養成的奇葩異種開"菊展"。北平的菊種之多,式樣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時,象春花一般驕傲與俊美的青年學生,從清華園,從出產蓮花白酒的海甸,從東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殘敗,可是荷葉還給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象鮮豔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

03換個角度看詩歌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上學的時候我總是不能理解,為何老舍那麼喜歡北平。也不能理解郁達夫說“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只為飽嘗故都的秋味。”

老舍說,在他的理想裡,春天要住在杭州,夏天要住在濟南,秋天呢,則要住在北平,冬天就住在成都。

可能每一個城市都有屬於它最美的季節,我們喜歡甚至執著於一個城市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那裡有掛念的人,也可能那裡灌溉了我們的夢想,留存了我們的歲月和記憶,哪怕是因為某個人而愛上了那座城。

其實我對於北京最初的印象,應該是一年級語文的第一課《我愛北京天安門》。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親眼見到天安門,看看所謂的紫禁城、帝都是怎麼讓人如此著魔。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可真的當我走到天安門城樓下的時候,凝望在圖片或影視劇裡見了無數次的城樓、紅牆黃瓦的宮殿。才發現,我可能更喜歡的是老舍筆下那些還被稱之為“北平”時代的記憶。

於是我穿梭在南鑼鼓巷、 後海、菸袋斜街、帽兒衚衕、《城南舊事》的南柳巷,尋找書中記載的印記。才發現北京的老城牆都拆除了,老胡同也大都消失了, 只剩下幾座孤零零的城門樓子,和在一片鋼筋水泥中隱藏著那麼幾條被商業化的衚衕,衚衕中的一些老房子也頹敗了,房上的青瓦也有了裂紋。

眼前忽然就湧現林語堂、老舍、沈從文的作品集,他們似乎從書中向我走來,訴說著北平的故事。突然有點理解他們筆下,漫步衚衕裡,撫摸著粗糙的青磚,看著片片灰瓦,感受著古典的寧靜、詩意的滄桑,還有那些敘述著四合院與衚衕裡城南舊事,和徘徊在歷史長廊的行人。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我想我對衚衕的深情,應該就是從他們文字裡獲得的。有時候,年紀越長就會越喜歡那些老物件,因為可能真的一旦被破壞了,就再也見不到、回不去了。“倖存”的那些老胡同躲過了一次次硝煙瀰漫的戰火,躲過了一次次城市現代化的改造拆遷,躲過了“大革命”“破四舊”中愚昧和狂熱,這些老胡同能夠留下來,實屬不易。

我其實並不極度嚮往某個城市,因為我知道所有的城市都一樣。相似的房,相似的車,相似的街道,還有相似的步履匆匆,當然有相似的繁華,就也會有相似的貧瘠。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日漸趨向於國際大都市的北京,那些老胡同或許總有一天一如消失的老建築和古城。也許最終抗拒不了自然規律直至徹底消失。

但城門可以被推倒,牆壁可以被拆除,甚至磚瓦都可以腐爛,惟獨留存在文字裡的記錄是不朽的。

鄉音朗讀者誕生地

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鄉音博物館

北京,一個讓人著魔的城市,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報告也說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

雖然,很多時候它帶給你的壓力想要讓人逃離,但是,你還是會更愛它的包容,愛它給予的機會、繁華和看世界的新視野。

「北京」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

3000年以前,原始的北京城就建立了,並砌起它最初的城牆。它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如: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北平。天子腳下,絕佳的地理位置,正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下一期預告

來自廣西賓陽seven,用方言朗誦臺灣詩人楊牧的《讓風朗誦》。

——鄉音博物館

煮海時間:

後來的城市一樣的繁華,一樣的耀眼,但是還是覺得那些隱藏老樹下相互輝映的故事,勝過城市的燈光和夜晚繁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