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日本明治朝廷下達斷髮令的兩個重要原因


看過《最後的武士》的朋友應該還記得,主角的兒子到了城裡,卻被巡警攔住,要求他把佩刀上繳,把丁髻剪掉。最後,他沒有拗得過,被巡警把丁髻剪了,頭髮散落。本圖是1868年的軍人,他們中的一些,還留著丁髻,但很快,就都要剪掉了。

明治政府建立之後,剪髮也提上了日程。最初是允許華族、士族自由選擇剪不剪,到了1871年,下詔全國百姓,必須“散發脫刀”。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其一是學習西洋文明。1871年,右大臣巖倉具視率領代表團訪問歐美,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人都是西裝革履,而他呢,穿著和服,扎著丁髻,一副到美國傳播日本文化的派頭。結果,被嘲笑是野蠻人,最終在美國把丁髻剪了,穿上了西服。

第二個目的,則是打掉士族的士氣。丁髻和佩刀,是武士們的標配,現在不準蓄髮、不準帶刀,就是讓他們慢慢轉變成平民,而非繼續做有特權的武士。最終,明治維新的改革深度破壞了武士們的利益,江藤新平、西鄉隆盛兩大元老起兵反抗,但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

隨著武士階層徹底涼涼,剪掉頭髮,扔掉刀子,已經深入人心了。

有點搞笑的是,當時百姓把斷髮令理解成,女性也要斷髮。後來不得不又出個通知——女性禁止斷髮。

到了大正年代,髮型早跟如今沒有區別了。我找到一張表,是日本理髮價格的。

明治四年是25錢一次。到昭和46年,100年間,價格漲到了640日元,漲了2560倍——當然,剔除通脹等,從購買力來講,可能並沒有漲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