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今天剛好是我畢業一整年;我望著凌晨三點鐘的陸家嘴,寫下了這篇文章。

夏至過後,白晝的時間開始變短,二零一八年過去了一半。

世界變化的很快,區塊鏈變成了韭菜收割機;馬斯克把跑車送上了太空;老家的房價居然被貿易戰給拉遠了。

而上半年給我帶來的,是第四次失業。

回想起四年前,我操著一口濃重的東北話,除了打遊戲什麼都不會,來到上海彷彿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2017年畢業後,絕對是我做過的最傻X的決定:去做銷售。從房地產到保險,再從電銷跨到家居,沒一個做得好的,甚至還得到這樣的評論:

“你大學學點那點東西,一點用都沒有。”

“小范,你這個人真的不行。”

“你怎麼啥事都幹不了?”

“你弄得這些東西都是垃圾!”

......

物理地域的差異,個人因子的影響,讓我陷入了社會無止境的索取之中不能自拔。

就像那句話所說:

十四五歲時讀過的書,十七八歲時愛過的人,二十幾歲交過的朋友,大學剛畢業後栽過的跟頭、受過的委屈,它們就像人生前半場的斷舍離,讓人吃盡了苦頭,也讓人嚐盡了歡喜。

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真正令我改變的,是我走了一步“閒棋”。

“下閒棋”是圍棋術語,指高手在行棋時,若有若無地在某個空白處著上一子,這看似無意中佈置的一子,在後續焦灼的纏鬥時,往往起到巨大作用,甚至左右棋局的走勢。

年底的時候,我認為我已經沒必要再留在上海了,索性打包回家,虎踞龍盤,明年捲土重來。

正因為回家的這幾個月時間,我的思想就像原子突然發生核聚變一樣,換了一種結構。

那段時間我瘋狂的提升自己,吃飯喝水般的讀書,死磕各種技能,玩命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也正因為這段時間,意識產生自我覺醒。

現在看來,懂得“下閒棋”的人,是超越了自己的功利心,於無心處插柳,讓柳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成蔭。

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如今,我的收入翻了幾倍,也更喜歡自己的事業,更加善待身邊的人,更好的瞭解自己和這個社會。

在人人都能實現自己的時代,只要堅持,成功不會再是特例。

我靠著戰略上的勤奮,在職場上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我現在依靠的基礎,就是我個人永遠不會消失的思維能力。

從第一次工作到現在,有了自己的個人媒體,寫出了爆文,對幾十位年輕人搭建目標,而這一切,還是源於我的認知。

不誇張的說,這些“軟實力”對我的影響,至少讓我少奮鬥了五年。

還有很多人走在我的前面,他們也許是和我一樣出身於農村,也許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著,他們都是普通人。

那些整天在混日子的人,突然有一天發現,已經被遠遠摔在身後了。

你會說:你說的到底是什麼?

這還真不好解釋。

但我想,這種軟實力的形成,來源於兩點:視野和格局。

我想給能看到這篇文章的年輕人4點建議,希望不甘平庸的你,能夠和我一起勤能行之。

01

你的視野和格局

是最常接觸五個人的平均值

曾經有一個問題:和優秀的人共事,是種怎樣的體驗?

答案是:

優秀的人就像一團光芒,你和他們呆久了,你就再也不想回到平庸和黑暗。

看到優秀的人,你會努力改造自己,一步步追上他。

如果你和一個三觀不正的人,日日相處,你會很累,你的原則和底線會被破壞。甚至被他們拖到報廢。

你跟豬在豬圈打架,弄得自己渾身是泥,可是豬歡喜著呢,等哪天豬被拉去宰了,你才幡然醒悟。

你身邊人的層次,塑造了你的層次。

你看到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人,影響了你的視野和格局。

一個人能夠走多遠,關鍵是看和誰同行。

他們是看的見的高度,也是一帆來度你的船。

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02

這是一個選擇自我的時代

不是名校出身,沒有上過大學,一窮二白這些都無所謂。

讓時代來選擇你,讓自己的能力來選擇你。

拋棄掉一畢業就一行做到底的思維,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社會的不尊重。

我說過年輕人跳槽沒什麼不好的,在幾年的時間裡試錯,找到自己的大方向,併為之努力下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學生思維,就是很多東西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是一成不變的。

社會發展這麼快,一定要保持學習的心態,社會就是個金字塔,你不努力,你安於現狀,你渾渾噩噩,你思考犯懶,你就滑到中下層裡,你的孩子就會跟著你受苦。

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個框框裡,回想我自己從事的行業都跟我專業沒關係。最終還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風口。

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03

你年輕時生活過的地方

影響你的一生

有機會的話,多去大城市看看,它給你多樣化的價值觀,它告訴你人生不只有一種活法。

年輕人為什麼要去大城市,最好的答案在這裡!

就像一臺電腦,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競爭力其實是軟件。

軟實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響發展、最能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

也奉勸今年報考的學生,在選擇專業和學校之間,先選擇城市。

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04

人與人真正拉開距離的

是讀書

我的大學,其實過得非常頹廢。

整整三年,基本就只待三個地方:網吧、宿舍、圖書館。

在網吧通宵玩遊戲,然後回宿舍睡覺。

沒心情玩遊戲也不想睡覺的時候,就去圖書館彌補一下悔恨。

看了一大推亂七八糟的書,照樣還是每天打遊戲喝酒狼人殺。

那個時候我總覺得,讀書真是沒用啊。

後來我才明白:不是讀書沒用,而是在那個地方沒用。

真正讓我覺得讀書有用的,是我有一次在和同事吃飯聊天。

上菜之前他拿起手機玩起了知識問答,菜上來之後放下手機拿起筷子跟我說,裡面有一個問題:北宋之後是哪個朝代?出人意料的是回答南宋是錯的。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說,金滅北宋之後扶植的漢人政權,叫偽楚,前後也就30幾天。

“看書看到的啊。”

再後來,我幫人寫演講稿、計劃書、方法論;而這些,都是看書記下的。

那時候就真的覺得:讀書還是真的有用啊,雖然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有用,但很可能在某個瞬間就能改變你的命運。

其實,我讀的書,很多連書名都不記得了。

你吃的東西不知道怎麼變成身體的一部分。讀書,就象人吃五穀之糧,他是你成長的源泉。

關於讀書我想說的東西半年也說不完。但要記得,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寫下的每一個字,甚至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是你讀過的每一本書。

那個畢業一年換了4份工作的廢物,後來怎麼樣了?


對我而言,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幾年,發展都極為緩慢,而在今年,爆發式成長。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思維的升級。思想的升級源於正確的閱讀、深度的思考、穩定的輸出、刻意的訓練,思想升級帶來的是你技能、財富、地位的升級。

最後,用兩句簡短的小詩來作為結尾:

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