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近日,網上一則新聞報道,“海歸兒子不找工作'啃老'十多年”,引起了我的關注。

原來王先生有一個10多年前耗資百萬送英國留學,如今一直在家專業“啃老”的兒子。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一想到是自己親手花錢養廢的兒子,恨鐵不成鋼的王先生,一怒之下就賣了兒子心愛的車,希望兒子能幡然醒悟,沒曾想,兒子直接砸爛自己的車,怒其不爭的王先生又將兒子家砸的一片狼藉。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父親的強勢行為立刻得到兒子瘋狂的報復,揚言要拿刀砍死父親。而傷心不已的王先生甚至想過再找個有出息的年輕人做乾兒子,不再管這個不爭氣的親兒子……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這對父子遇到問題暴跳如雷的樣子,簡直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極其重要,而孩子暴露出來的問題,多半也是父母之前教育不當埋下的伏筆。

雖然父母的溺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兒子的遊手好閒和不思進取,但我認為更多的是父母的努力用錯了地方。

王先生以為花巨資送兒子出國接受優質教育就萬事大吉,殊不知,教育其實是一件父母親力親為的事情。

他們既缺少對兒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兒子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和學習的習慣時,就把兒子推到國外生活),也沒有積極發現,引導激勵兒子從他所熱愛的事情上尋找到人生的價值(讓兒子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在能力被認可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然後轉換成源源不斷的內在驅動力推動他不斷上進)。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最後在精心的溺愛之下,只能收穫一枚“巨嬰寶寶”。

那父母怎樣做才能避免把孩子教育培養成“廢物”呢?

01.父母要明確自身認知的侷限性

父母的認知也是有侷限性的,若不能給孩子專業的指導,就不要讓孩子活在自己的安排之下。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父母的強勢操控只會讓孩子覺得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喪失了內在驅動力,自然覺得與其勞心勞力的工作,倒不如輕鬆自在的啃老。

父母只需要把為人處世的好習慣言傳身教給孩子,剩下的事就尊重孩子的選擇,順應孩子的興趣,就好比父母教會孩子飛翔的本事和一定的安全知識後,至於飛多高,飛哪裡由孩子決定。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02.每個人的天賦不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

胡可曾在微博上分享了安吉和小魚兒,一個彈鋼琴,一個愛烤串的照片,但她並沒有在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二人之間進行比較,而是充分尊重孩子們各不相同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在各自的喜好裡自由成長。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成長的寬度,前提是父母放下一顆與人攀比的心,是真正為孩子自身考慮,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強迫孩子在不擅長的興趣領域裡低效努力。

父母越是不限制,孩子越是報以驚喜給你。

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走,父母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段引導和陪伴。若孩子有成就最好,若孩子盡其所能,也只能成為普通人的話,那平安順遂,簡單快樂就是我對孩子最大的期望。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03.父母選擇匹配孩子興趣的內容,幫助孩子創造出無限可能。

這讓我想起了在真人秀節目《我和我的經紀人》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第七期,楊天真老師親自對所有新入職員工進行的第一課培訓。

在面對多數人認為經紀人就是幫明星做規劃,談廣告做宣傳……楊天真老師給出了專業的梳理——經紀人的工作內容就是選擇合適的內容,匹配到合適的藝人身上,創造增值空間。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楊天真老師又以演員趙又廷為例:在經紀人的努力下,趙又廷才同意出演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沒想到此舉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評價,以“整容般的演技”洗刷了觀眾之前對他演技的不認可。

如同明星在經紀人費心費力的推動下,參加各種項目增加曝光量一樣,我覺得父母也像是孩子的經紀人,都在竭盡所能運用身邊可利用的資源,讓孩子參與種類繁多的培訓班,期望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千萬別忽略孩子的真實需求盲目跟風,看見別的孩子學有成效後,就強迫自家孩子也跟著學,往往會適得其反。

前段時間爆紅網絡的流浪大師沈巍——一個撿了20多年垃圾卻飽讀詩書、口出金句的流浪漢。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造成這種“大師在流浪”的現象級話題,我覺得大部分要歸於其父母控制慾過強的錯誤的家庭教育。

面對沈巍酷愛畫畫和歷史文學的興趣,他的父親以畫畫不務正業,文科沒有用為由,簡單粗暴的強迫沈巍學習不喜歡的理工專業,從事不熱愛的審計工作。

無法跟自己和解的沈巍,只能靠流浪去治癒父親帶給他的不可逆轉的傷害。

強勢的父親顯然沒有把合適的內容匹配到沈巍獨特的潛力上,致使世間多了一個糾結擰巴的凡人,少了一個才華橫溢的牛人,令人唏噓不已。

只有當合適的內容與孩子自身的潛質和能力相匹配時,孩子才有可能創造出無限可能。

出生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高曉松,從小父母就希望他好好學習,長大成為科學家,他也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順利考入清華大學的無線電專業。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當他發現自己反而對音樂更感興趣時,就在大三那年毅然選擇退學,而父母的尊重與理解,讓他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堅持心中的夢想,經過多年努力,最終成為一位著名音樂人。

若想孩子有所成,父母必須改變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強勢態度,在基於孩子天賦,尊重孩子興趣的基礎上,以引導者而不是決定者的身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選擇匹配孩子的內容,下功夫陪伴孩子不斷去精進成為他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創造出孩子的增值空間。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父母不斷加速自己的成長步伐,來平和等待孩子的慢成長,仔細琢磨孩子的秉性,有方向的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不再是空有一番眉毛鬍子一把抓的焦慮。

其實,育兒的困惑焦慮誰都經歷過,但迷茫了就去找信仰,焦慮了就去找方法,在不斷學知識見世面的過程中,努力成為一個能解決各種問題的出色的“經紀人型”父母,與孩子共同合作一起成長為有正能量的人,去創造出更多更大的影響力。

我精心培養了個“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