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端午是「詩人節」?

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百越舊俗說,有伍子胥說,有曹娥說,當然最流行的是屈原說。可見,端午節的內涵是逐漸豐富的。近些年來,有人稱端午為詩人節,也是說得通的。因為,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为什么说端午是「诗人节」?

魯迅先生在其《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屈原及宋玉》一文的開篇,如此評價屈原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戰國之世,言道術既有莊周之蔑詩禮,貴虛無,尤以文辭,陵轢諸子。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後儒之服膺詩教者,或訾而絀之,然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为什么说端午是「诗人节」?

當然,課本上說得更淺白:《楚辭》(以屈原為代表作者)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其內容非常豐富,雖然其中一些詩篇,能夠考證出可能的作者,即便如此,這些作者也並非以寫詩聞名。屈原則不同,他雖然也有從政的經歷,但他為後人所熟知,還是因為他瑰麗的詩篇。

为什么说端午是「诗人节」?

屈原是詩人,還是愛國詩人,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在端午節,紀念這樣一位詩人,並定義為詩人節,讓天下詩人以屈原為榜樣,愛國愛民,嚴以律己——雖然我不知道是誰最早倡議的,但覺得這個倡議不錯,應該附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