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藥引一覽表

中醫藥中有"君臣佐使"之分,使藥就是起"嚮導"的作用,帶領其他的藥物到達病變部位的藥引。另外,藥引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掌握了這些藥物,臨床用藥時就能指哪打哪。

常用藥引一覽表

常用的引經藥,按部位來歸類:

1. 引藥達頭兩側:川芎。

2. 引藥達額頭:白芷。

3. 引藥達鼻部:蒼耳子、辛夷花。

4. 引藥達目:菊花。

5. 引藥上行於頭:蔓荊子。

6. 引藥達巔頂:藁本。

7. 引藥達右上肢的為桑枝。

8. 引藥達左上肢的為桂枝;

9. 引藥達背部:薑黃、防風。

10. 引藥達頸部:葛根。

11. 引藥達胸腹部:木香、砂仁。

12. 引藥達腰背部:杜仲、川斷。

13. 引藥達下肢:木瓜、牛膝、雞血藤、防己 。

14. 引藥達少腹部:小茴香、艾葉。

15. 引藥達皮膚:蟬蛻。

16. 引藥走督脈:狗脊。

17. 引藥入肺:桑白皮。

18. 引藥入胃:半夏。

19. 引藥入心:丹參、黃連、菖蒲。

20. 引藥入肝:柴胡、當歸。

21. 引藥入骨:威靈仙、油松節。

22. 引藥入脾:蒼朮、白朮。

23. 引藥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24. 引藥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