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家庭心理學張老師


看到這個問題,我大吃一驚:我是不是要帶孩子去做DNA檢測?難道發生過什麼?

開個玩笑,我想歪了,面壁思過先……



紀伯倫的這首詩,很久以前就讀過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那一刻起,我便意識到:未經允許,我們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父母僅僅給了孩子“生”,而“活”才是孩子畢生要完成的使命。 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前,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為了孩子能夠好好地“活”。而這個過程,亦是漸行漸遠。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團聚,而父母之愛,最終的結果是分離。父母所有的養育,是為了給孩子強健的翅膀,飛出去獨立生活。



作家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敏敏老師說育兒


答:請看👇

1、當祖國把我孩子派往北美洲的時候,頓時覺得—— 孩子屬於國家的🇨🇳

2、2002年,獨生子女的孩子肩負使命召喚✈️至今十九個年頭……

3、因為時差,每週視頻一次,各自報喜不報憂❤️





綏格格


大約是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次打掃房間,他特別喜歡的玩具猴子在地上放著,被我踢了,第一次踢是因為猴子擋到我了,當時兒子一動不動,眼睛直視一個地方,過了一會就好了,自己繼續看書。

我沒當回事,繼續整理,接下來無意識又踢了一腳,兒子炸毛了,“媽媽,我忍你半天了,為什麼總是踢我的小猴子,猴子多可愛,你必須向它道歉!”說完抱著小猴子拍了拍,扭著胖屁股就回房間了!我當時震驚的無以言表,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但為了照顧他的心情,給小猴子道了歉,我們和好了!

後來,我慢慢發現,兒子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我再也不能用對待自己小寵物的心態對待他了,以前,兒子恨不得每一分每一秒掛到我身上。現在,嚴重懷疑兒子不是我的了,失落感特別嚴重!

比如寫作業,他能把老師在班上說的作業全部記住,對比老師發在群裡的內容,沒有落下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然後再玩。有時候我建議他先玩,他回懟我,要分清主次,我得先寫作業!……

比如,他經過多次嘗試仍然不能做成的事情,我們幫他完成了,他會自己在作文中寫到:遇到事情不逃避,要想辦法,要努力去做。……

兒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空間,有了自己的秘密,我們選擇尊重他,我們曾經跟他說過,在不犯原則的錯誤情況下,堅持你認為對的,並且努力的去完成,我們都支持。

看著兒子一點點成長,一點點進步,內心還是非常驕傲的!當然了,失落感還是很多!恐怕以後能幫到他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