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今天在朋友圈,有朋友發了個截圖,就是這個小學課本:

為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同時給出來一個記憶上的疑問:

為什麼不是“兩隻黃鸝鳴翠柳”?而是“兩隻黃鸝鳴翠柳”!

為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引來幾位史學界的大牛回覆:

劉裕峰:的確是“個”(畫外音老梁言:就跟你真知道似的!呵呵!)

李雷回覆劉裕峰:有沒有覺得“只”更唯美一點?

煮酒君:老師教的註釋是在毀詩。

這裡面,就屬煮酒君雞賊,顧左右而言他!

為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我們從小都知道,鳥的量詞應該是“只”,比如一“只”鳥。從來都沒有說一“個”鳥的。

難道是杜甫這位大詩人不知道鳥的量詞應該用“只”麼?

這對於“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杜甫而言,應該不會欠缺練字上問題。這樣一位珍惜自己文字羽翼的大詩人,使用“個”字,肯定是有他的原因。

也許有很多的朋友也可能會有這個小疑問,老梁就來談一談為什麼這裡要用“個”而沒有用“只”。

為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杜甫曾言“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所以,杜甫對詩句的理解是重於外人的,這裡面有一個小小的知識點,就是對聯的平仄對仗問題。

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的時候,都知道有四個讀音,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平音指的是一聲和二聲。仄音指的是三聲和四聲。

為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杜甫詩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大家看詩句的第二句:“行”,這個字一共有三個讀音:xíng ,háng ,hàng,

hàng的讀音肯定是排除掉的,就剩下前兩個讀音了,這裡無論是讀哪個個,都是平音。

為什麼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詩中鳥的量詞單位不是“只”麼?

所以,杜甫只能夠在上一句的第二個字進行一個小小的修改。如果是“兩個”真的改成了“兩隻”,那麼“只”字的讀音屬於平音,就有違平仄對仗對聯規則了!

由此可以判斷出,杜甫的這句詩,是有意而為之。(正能量老梁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