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李玉刚|电影院里的回忆

点击上方“芝兰园”关注我们

「流年」李玉刚|电影院里的回忆

【原创首发】作者 | 李玉刚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票价六十? 不看,太贵了,回家。”

“别,别,爸,爸,现在电影都这个价,咱们还是享受的会员价呢。”

在经过女儿软磨硬泡的纠缠之下,我勉强地跟着她走进了电影院。坐在电影院松软的沙发座椅上,看着“无边无际”的电影银幕,却找不到一点看电影的感觉,满脑子都是儿时记忆里看露天电影的场景。

像我这样奔五年龄的人,童年的精神生活都很单调,那时候可玩的东西很少,不是听有线小喇叭广播,就是翻看那些看了N遍的小人书,可是记忆并不苍白,当时的露天电影就成了改善我们精神生活的晚餐。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偶尔演一场电影,可谓是给大人小孩开洋荤。童年的记忆里那无法抹去的暗夜亮色,是带来童年欢欣和外面世界讯息的窗口,是寄托孩童走出去的一切力量。那个年代的露天电影,是我永远也不会消失的记忆。

村里演电影一般会提前一两天知道,就像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模式一样,在这段时间里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人们会走街串巷互相转告并提醒着“到时别去迟了”,“去的时候叫我一声”。小孩子们则兴奋的两天都睡不好觉,有一种盼望过年吃肉、穿新衣服的感觉,那几天无论大人小孩,所有的话题都与电影有关。

「流年」李玉刚|电影院里的回忆

演电影的地址一般都在我家附近的大队院子里,傍晚的太阳余晖还未隐去,我们这些小屁孩儿就搬着杌子、长板凳去占位置,还有的搬几块石头放那儿,也有的放几个破篮子或者长木棍之类的物件先把地方占着,然后留几个人看着,其他人轮流回家吃晚饭。

“喂,啊……各位村民请注意了啊,啊……今天晚上大队部有电影啊,啊……想看电影的村民现在就可以往这儿走了啊。”大队部的破高音喇叭像驴叫一样地喊着,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从各家各户涌出来,有抱孩子的,扶老人的,有扛椅子的,搬凳子的,嬉笑声、打闹声、吆喝声,好不热闹,一会儿工夫,大队部的院子里已是人山人海。

那时的放映员就像“老天爷”一样,特别受群众的欢迎,他指挥着别人搬着梯子挂银幕、扯电线和搭放映桌。在放映员调试机器时,我们就围着放映机看热闹,心里不停地嘀咕:一个电影盘子里到底能装多少人呢?怎么就藏在这么小的一个铁盒里呢?那么大的人怎么装的下呢?他们在铁盒子里说话吗?十万个问号在脑海里依次闪烁。

看到放映员关掉了灯,银幕前的那些老娘们儿的破嗓门也立刻关闭了,聊天的人群很快安静下来,偶尔还有小娃子饿了想吃奶的哭声。两个电影盘子慢悠悠地转动起来,发出美妙的哧哧声。一束强光射到银幕上,杂乱的声音骤然停止,响亮的音乐声瞬间传遍了整个院子。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银幕上不断转换的画面。

「流年」李玉刚|电影院里的回忆

那时的电影一般演的都是战斗片,如《血战台儿庄》《小兵张嗄》《地道战》《三毛流浪记》《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等等。人们的情绪随着银幕上的故事情节变化而变化,李大娘一看到有流血的镜头,嘴上就“啧啧”不停,所以招来周围很多的反感声,张大爷看到日本人杀害中国人的镜头,直接高呼大骂“我日你娘的小日本……”观众立刻笑声一片,原来张大爷的父亲就是被日本人杀害了,难怪张大爷那么激动。

银幕前的人们随着电影情节时而激动时而哭泣,时而欢笑时而怒骂,如同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甚是壮观。

放映员中途换片子的时候人们才松一口气,有人趁机溜到墙根去小便,小孩子们趁此机会吹吹口哨蹦跶几下,少男少女们趁此机会也赶紧打个情骂个俏,还有的干脆跑到银幕的背面好奇的张望着,直到电影再次开始时才安静下来。

渐渐的,坐在前面的人坐不住了就会站起来看,后面的人们会不知不觉地都站起来看,到后来又不知不觉地站到板凳上看,直到最后面的人吆喝着“诶,挡住了”“看不见了”,前面的人才极不情愿地又坐下去,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就在这瞬间结束了。

随着银幕出现“完”或“再见”的字迹,电影放映结束,曲终人散,更是一片喧嚣。此时,大人呼唤小孩的声音和亲戚相互寻找的召唤声交织在一起,是任何有天才口技的人都无法模仿出来的,人们或搬着凳子或掂着马扎一边往回走一边饶有兴致地探讨着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或悲伤,或欢喜,似乎自己就是影片中的角色。

第二天,学校里的孩子们常常为影片中的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争得面红耳赤。“听说今晚还演了”“今晚在秦家坡村演了”“听说下次演两个片了,还是武打片呢”,大人们也是意犹未尽的讨论着,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都是在与电影有关的话题中度过的。

“爸,怎么不走,还没看够啊。”

女儿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原来电影已经演完了。

「流年」李玉刚|电影院里的回忆

边往外走边看着这豪华的放映厅,丝毫没有感受到电影的那种魅力与文化。时过境迁,那个年代的电影,那强烈的光束,如一朵艳丽的花朵,绽开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仿佛在银幕、在心底、在人生旅途中分分秒秒的闪过,存留下的是一段经历,一种渴望,一份愉悦,是我永远不会消失的记忆。

但不管怎样仍让我忘不了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情景,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无法体会和理解的一种怀旧情结。

李玉刚河南林州人,网名,果玉居士,佛门中人,现经营佛教用品,少有文字见诸报端。


「流年」李玉刚|电影院里的回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因微信系统修改,【原创】标识处只能显示开通赞赏的账户,芝兰园公众号公用赞赏为“作家吕志勇”,此账户即为【公用账户】。

作者版权仍归作者所有,我们在题目、开篇及作者简介处均清晰标明作者,尊重原创,拒绝抄袭,未经平台和作者同意,不得私自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