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破發 觀幣圈韭菜風雨

今天小米登陸港交所,其上市首日,開盤價16.6港元,較17港元的發行價下跌2.35%,慘遭破發。朋友圈一位區塊鏈從業者說,小米是少有的上線破發後,大家還叫好的企業。也有一位區塊鏈創業者說,“大家對傳統金融有很多包裝,雖然小米也破發,但在投資者看來,投小米跌了是自己S B,投X幣跌了是發幣方S B。”

從小米破發 觀幣圈韭菜風雨

實際上,小米的破發在意料之中。和幣圈的許多項目號稱的一樣,小米也是一個搭載了許多概念、建立了新的生態的公司,雷軍在上市前的公開信中也呼籲投資者“看小米,要看未來”。但是,市場並不是只靠嘴喊“未來”就會買賬的。小米無疑是個好公司,市場不買賬的原因也很簡單:貴了。公司再好,買的價格高了也賺得少或甚至虧損。無論股市還是幣圈,這個道理是共通的。

從小米破發 觀幣圈韭菜風雨

不誇張的說,目前的公鏈項目方,大都“通稿寫的比代碼好”。縱觀整個公鏈行業,區塊鏈項目方上幣後,大多都比較關注自己代幣的價格,而不是項目和業務本身。所以造成其所做的公鏈項目,能將產品上線的是少數,也沒見過真正將產品落實到實際應用場景的。更別說創造社會價值了,不割一把韭菜便跑路可算得上是幣圈一股清流。

從小米破發 觀幣圈韭菜風雨

如李笑來所言,“不管你投機還是投資,賺到錢的才是成功的。”也許,這就是投機者和企業家的區別,李笑來壓根只想做一錘子買賣賺快錢,所以將賺錢放到第一位,而企業家深知只有實實在在創造了社會價值,才能走得更遠。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罷了?

割散戶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