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網際網路+」帶來發展新路徑

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互聯網+”帶來發展新路徑

養老產業面臨的問題分析

由於我國老年人群的快速增加,導致養老產業發展滯後於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養老產業面臨著供給與需求在結構上嚴重不匹配、難以滿足居民養老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等種種問題。具體來說,養老產業的問題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供給缺口大、結構不合理。一方面,以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老標準測算,我國床位需求至少在1000多萬張,而目前僅能提供550萬張,缺口高達450多萬張;另一方面,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全國養老機構空置率高達48%,符合大多數老

年人需求的中檔養老機構所佔份額還比較低。

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互聯網+”帶來發展新路徑

其次,養老產品種類單一。國內養老服務供給產品主要是日常生活類,內容單一;而需求最大的醫療保健、心理撫慰等相關產品和服務,則供給匱乏。

最後,產品質量不高。養老產品供給的質量低最主要是因為從業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技術及素養不高。

互聯網給養來產業帶來解決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互聯網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創新手段,通過自我變革和自我創新,實現“互聯網+”與養老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推動養老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提高有效供給,進而改善養老服務。

例如,在供需錯位問題上,互聯網技術憑著打破空間侷限性及時間滯後性的優勢,令供應商及時掌握養老需求的動態變化,並相應調整養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資源配置數量及內容,使得有限的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可解決養老產業供需錯位、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效供應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及服務。

總的來說,“互聯網+”技術的推廣與普及為養老產業提供了絕好的發展方向。互聯網技術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在於利用技術手段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通過打通供需之間的信息渠道、縮小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等手段,有效破解傳統養老服務模式所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因此,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養老服務的有機融合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互聯網+”帶來發展新路徑

“互聯網+”養老產業的新路徑

“互聯網+”養老產業的跨界融合是未來養老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具體可從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組織形式創新、人才機制創新五個方面來推進養老產業的壯大與成熟。

在技術創新方面,“互聯網+”與養老產業的融合必然會衍生出技術創新載體,其核心就是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它涵蓋了養老數據庫系統、養老服務應用系統、養老服務監督系統。這些系統為養老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的運用工具和發展思路,提升了產業的效率優勢。

4

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互聯網+”帶來發展新路徑

在產品創新方面,養老產業需要更加關注多樣化的產品及服務需求,專注於定製化供給和精益管理,從而引導需求發展。目前,老年人願意購買的智慧養老產品,主要集中於信息設備和通信設備,如數字電視、智能手機、智能手錶等。

在供給渠道創新方面,一方面可連鎖化經營等擴散方式,實現產品或服務的暢通及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是去門店化,降低租金、人員等成本。

在組織形式創新方面,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也可以促使養老企業將不再需要各種傳統的中間管理環節,極大優化企業的組織架構及溝通渠道,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促進養老企業的組織結構扁平化,組織管理更加靈活、柔性,企業管理幅度得到有效延展。

在人才機制創新方面,“互聯網+”養老產業主要通過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以及人才管理的創新機制實現。

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互聯網+”帶來發展新路徑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8年養老產業發展方向分析 “互聯網+”帶來發展新路徑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