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畢業典禮是個很特別的場合。

成長、收穫、離別,畢業典禮向來承載了太多情感。師長的致辭,是情理相融的教誨,更是目光灼灼的囑託。聽君一席話,便是將更深妙的人生智慧裝進了行囊。

觀點流開設“畢業觀 · 叮嚀”欄目,每期選取一篇高校畢業典禮上的精彩演講,為我們的大讀者、小讀者們提供記錄時代思想、把握人生航向的可能。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本期是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暨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2018屆畢業典禮上,張丹丹教授的演講。面對教育的高投入與嚴峻的就業現實之間的差距,學校教育給人帶來的收益如何計量?如果不從事科研工作,為什麼還要接受嚴苛的學術訓練?張丹丹教授提供了看待這個問題的一個更長遠、更宏觀的視角——面對生活更高級的體驗、思考問題更自由的思維、審視世界更多元、更包容的視野,這些都是教育所帶給人的本質改變。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京大學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國發院 張丹丹教授

尊敬的饒毅教授,姚院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作為教師代表給畢業生致辭。首先祝賀大家畢業。終於畢業了!此刻我很願意和大家分享這份喜悅!

看著同學們的面孔,我還能記起你們在國發院入學面試時的樣子。我記得在問到為什麼要選擇國發院時,很多同學說嚮往國發院的學術氛圍,嚮往林毅夫老師身上經世濟民的情懷,嚮往周其仁老師對“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的關切,希望從事與發展經濟學有關的學術研究。

如今你們畢業了,我不知道你們當中有多少人今後從事學術研究,還是去了投行私募。不過沒有關係,大部分情況下,初心不是用來實現的,但需永遠銘記。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標誌性景觀 未名湖與博雅塔

最近一段時間,我見到了一些國發院的畢業生。有的事業順利意氣風發,有的還依然在迷茫中求索。這是生活的常態。我禁不住去想象你們未來的樣子。今天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節點,生活就像馬爾可夫鏈:每個時點的狀態是由多種可能性構成的矩陣,依據概率,隨機遊走到未來的多個可能性中去。你們今天的樣子只是這個可能性矩陣裡的各種奇妙組合之一。

“未來”由“今天”延展開去,充滿無限可能。在這個矩陣之中,國發院的經歷促使你們完成了馬爾可夫鏈轉移過程,並在此時將各位推向未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過去的幾年中你們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而我們國發院給予的教育在其中究竟起到怎樣的作用?

對於身處其中的我們,想明白這個事情並不容易。就像故事裡的那條老魚,有一天它問另外兩條小魚,“早上好呀,孩子們,你們感覺水怎麼樣?” 兩條小魚不置可否,繼續向前遊,終於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一條 “到底什麼是‘水’呀?”。對,什麼是教育,什麼又是北大國發院的教育,它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一直以來,勞動經濟學家有兩個共識:一是,學校教育對工資的邊際貢獻遠高於工作經驗;二是,高等教育的工資回報更高並且隨時間不斷增長。國發院處於高等教育的頂端位置對個體的影響更不可忽視。在過去的幾年,你們系統地學習了經濟學各類課程,也瞭解了多種研究方法。花了大量的時間打磨畢業論文,獲得有益的建議也經受批評質疑。如果未來不從事科研工作,為什麼要經受這種學術訓練?在我看來,其意義正在於培養一種“不將就”和“不妥協”的精神品質。而具有這樣品質的個體將會體察思維的自由、生活的精妙和時代的契機。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校園景觀

如同魚兒在水中,意識不到水的存在,我們也會忽視一些最為顯而易見的重要事實。正是這種“無意識”讓我們很難打破自我視角,以他者的眼光審視自己。教育的意義一方面讓我們用嚴謹的邏輯、抽象的公式去觸摸這個世界中的無限可能,體味它的精深和微妙;另一方面,它賦予了我們不斷獲得打破慣有思維的自由,真正瞭解我們所處的外部世界。

比如,在公共場合開門時意識到後面的人而為他們把門儘量持久地打開,這是“公德心”;比如,對我被指派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致辭,在過去幾天準備過程中所經歷的煎熬報以同情,這是“同理心”;比如,在聽到一個與你三觀不符的新觀點時,不是用慣性思維去牴觸,而是思考它的道理,這是“平常心”。“意識到”多元存在的可能,在自我的世界裡注入他人,在單一視角里注入多視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斷地解構、建構。

我很同意一位國發院EMBA校友的“豆子理論”,他對我說“來國發院讀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把自己揹著的‘豆子’倒出來,否則無法裝進新‘豆子’”。

這種不斷打開新世界,放棄舊認識,裝進新豆子的過程,正是我們國發院所提供的教化的力量。它所帶來的改變不只是獲得更高薪的工作、更大的房子、更豪華的汽車,而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能讀懂了一段文字,可以欣賞一副畫作,試圖開始理解一個人……我想這才是教育對於我們而言更高級意義的改變。這種改變促使我們不再將就以往的生活,而能夠去體味生活中更加精妙、更加關乎生命本質的部分,最終樹立不妥協的特質。

還記得,2012年我回國加入國發院,那一年中國經濟增長經歷了從兩位數到7%的下跌。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開始加劇。經濟下行既是危機,也是機遇。在這大潮退去的時代,那些能不斷創新的對品質不將就的企業才可以露出水面,成為行業的引導者。用周其仁老師的話說,這將開啟了一個“水落石出”的新時代。新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出更優秀的企業基因。這個“不將就”的新時代精神氣質也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似乎幾年之間我們經歷了時代的轉折。如果說教育的作用是恆定存在的,在經濟過熱的時候,教育相對難以訴求出其真正的價值,而在新經濟環境下,教育的作用會日益凸顯出來,發揮它對於創新的積極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勞動經濟學家觀察到高等教育的回報不斷提升,其背後是技術進步和創新時代的訴求。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 靜謐校園

畢業是人生重要的時間節點。走出校園投入社會,你會發現學校裡充滿善意。這裡目標設定單一,可以清晰地識別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在這裡,你不需要做太多的選擇。離開學校,人生會以更多元的方式像你們展開。接踵而來的選擇和競爭,你將不再被告訴什麼是正確的事情,究竟該怎麼選擇。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對很多人來說,是巨大沖擊。在這樣充滿變化的世界裡,你會經歷沉沉浮浮。姚洋老師說過:“中國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不是勞動力供給不足,而是勞動力質量不夠,最終勞動力會被人工智能全部替代掉,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的一個大風險”。但正如上面所說,這種“不將就”和“不妥協”的品質能讓你們一直體味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新奇,保持持久的創作力。正如陳春花老師所說,創造力是唯一無法被智能化取代的人力資本。教育讓我們認識世界,之後,改變和創新便接踵而來。希望大家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感受真實。在似水流年中,保持單純。在我看來,單純是比憤怒和謙卑更能催生理想主義的東西。

生活本身是一本自傳。我們可以選擇走好走的路,也可以堅持走“正確”的路;可以選擇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也可以為了更多人的福利去奮鬥;可以“差不多就行了”,也可以“不將就”“不妥協”;可以選擇“套路”,也可以選擇“真誠”。 人生是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生活充滿選擇,非此或彼。今天我向給大家表達的是一個選擇,多元中的一元,而不是正確的觀點。這是我在國發院工作六年來的一些感悟,我受益於此。

林建華校長說 “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今天你們正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

祝賀2018屆畢業生們!

謝謝大家!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歷史上北大校長的畢業寄語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北大教授:人生路,不將就,不妥協!

2018 北大畢業生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