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滄州八極拳實戰,對陣者竟是全國散打冠軍

可能很多網友都看過下面這個老視頻,在網絡上,一般標題為“80年代八極拳實戰”,但是具體這場比賽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呢?比賽的雙方都是誰?一般人都不知道,功夫史君也看到還有的媒體也在網上徵集知情者講述。

功夫史君於是走訪了一些武術人,最後從當時也在現場的,八極拳老一輩武術家楊國明老師那裡,得到了這場比賽的完整經過,很多細節雖然在意料之中,但也真的很讓人驚訝。

80年代的滄州八極拳實戰,對陣者竟是全國散打冠軍

生於孟村,在天津發展八極拳的吳秀峰

這段錄像是由日本人拍攝的,當時滄縣感化屯有活動,天津八極拳和孟村吳連枝帶隊的八極拳團隊一起搞了一次八極拳的聯合表演,內容包括套路和散打,當時日本人正在孟村學習,於是拍攝了活動的過程,這就是其中的散打表演賽。

當時因為八極拳是天津最重要的拳種之一,天津散打隊也是由八極拳人成立的,是由八極拳王景祥的弟子,劉壽昌,劉壽榮擔任教練,這場比賽的雙方,也正是他們培養的天津散打隊隊員,全國散打邀請賽60公斤冠軍李寶貴,以及天津散打冠軍劉萬福。

可能很多人會被這場八極散打比賽吸引,並且發現傳武同樣是願意進行實戰的,既有搏擊的對抗性,也有傳武八極的風格,但是可能很多人,包括功夫史君都沒想到,他們竟然是傳武出身的,市級,甚至是國家級的散打冠軍。

80年代的滄州八極拳實戰,對陣者竟是全國散打冠軍

1983年李寶貴在石家莊八極拳社訓練日本武術訪華團時,李寶貴身手被日本人稱為“中華虎”,尤其李寶貴的黑虎五龍拳更是讓日本友人開眼界

經常有傳武黑在網上噴:說那麼多沒用,有本事上擂臺贏一場?很可惜的是,不是贏一場的問題,而是拿到全國散打冠軍的傳武人就很多(不止是他們,還有比如早期東北的佟慶輝和莊海,都是傳武人出身的全國散打冠軍)。

散打無疑起源於傳武(注意是起源),它的奠基人基本都是老一代的傳武人(東北的佟慶輝,北京的梅惠志,山西的梁曉峰,或者再老一輩的蔡雲龍等),就像我們說的,中國武術在古代是大槍和騎射,在狹窄空間和刺殺時變成詠春,而散打就是中國武術在現代擂臺的表現形式。但是我們後來統一了技術,在宣傳教育上割裂了和中國武術的關係,導致今天的散打人不再清楚散打的起源,但,這真的不是中國武術人應該忘記的一件事。

楊國明老師教導學生

練習八極小架

功夫史君也問了楊國明老師,為什麼後來八極風格的散打在擂臺上消失了,和我們想象的差不多,後來官方和傳統武術的很多觀念產生了分歧。這使得劉壽昌,劉壽榮等離開了散打隊。而今天,傳武的擂臺化越來越沒落,這成為了擺在所有傳統武術人面前的問題。

楊國明說:現在很多門派都有現代擂臺培養,八極拳也有國際培訓中心,也有散打培訓,但大部分以外地小孩為主,現在孟村的小孩 ,家長都捨不得他們吃苦了。“培養選手需要條件,我教的是套路,一年都得搭進去幾萬塊錢,教搏擊就費用更高了。我因為做生意,還能撐住。但民間搞搏擊是條件不夠的。現在的散打搏擊大家打的都一樣,沒有傳武的選手,沒有門派風格特色,這是傳武的悲哀,我們很希望能為此努力,但面對的困難很多”。

但是,在今天武術沒落,“大師”橫行的時代,仍然有很多傳統武術的熱愛者,堅持學習,堅持實戰。下面這個視頻,是第二屆孟村八極拳展演活動的徒手對抗項目中,由八極拳八世傳人,仇寶龍老師的學生,馬凱與張春彪的一場練習比賽,張春彪是去年國術會70公斤級冠軍,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業餘從事著熱愛的八極拳,這場激烈的對抗也打出了很多八極拳的特色。

很多人說,傳武80年代的對抗,已經打出了散打,後來國家職業化培養的選手(雖然第一批教練基本上是傳武人),已經碾壓民間的愛好者們,為什麼還要號召傳武擂臺化?這是因為我們認為:散打雖然成為了一項成功的體育運動,但它有自己的不足。這個不足就是國家統一了散打規則之後,為了大規模推廣,又官方出臺了散打技術,這就使得中國的散打練習者技術千篇一律,沒有個性,沒有特色和風格,而這是對散打搏擊的商業化和全民接受度是非常有害的——打個比方,90年代散打對泰拳對抗賽為什麼好看?因為那是兩種風格、技術的對抗!

而在今天,因為搏擊的產業發達,傳統武術人和現代資本合作,重新培養具有傳統武術風格的搏擊選手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國功夫史和很多有志於此的傳統武術老師都在致力於這方面的工作,請大家支持我們,期待我們的成績!

功夫史邀請對實戰八極拳有興趣的朋友,包括仇寶龍老師,張春彪,馬彪,陳浩哲等八極拳的練習者,共同成立了功夫史八極拳愛好者群,歡迎中國各地的八極拳練習、愛好者加入,共同學習進步,推進中國武術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