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

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的变化大。陆地生存着恐龙,海洋生存着海生爬行动物、菊石、以及厚壳蛤。新的哺乳类、鸟类出现,开花植物也首次出现。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4℃。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6500万年前,一颗十公里宽的小行星碎片抵达地球,它质量达20000亿吨,速度在地球引力下快速加快,从每小时6.5万公里增加到7.2万公里,合每秒20公里,这么快的速度,大气层根本无法减速。它进入大气层,开始燃烧,温度接近20000℃,亮度是太阳表面的100万倍,冲向位于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墨西哥湾,小行星撞击力度极大,所及之处,一切尽毁,连它自己也刹那间气化,撞击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数百万个核武器能量的总和,没有哪个地方是安全的,连空中也不例外,撞击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中。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小行星还引发了地震和海啸,致使火山大量喷发,云层厚几千米,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 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十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植食性的恐龙也饥饿而死;没有了植食性的动物,肉食性的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地消亡。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能幸免于难,在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小型的陆生动物,像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祖先哺乳动物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下一篇介绍一下人类的起源之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一起讨论,一起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