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人生一串

2018

解毒指數:9/10

導演: 陳英傑 / 劉執戈 / 金穎 / 張嶽明 / 趙雲澤 / 李根

類型: 紀錄片

編劇: 陳英傑 / 張嶽明

燒烤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

光臨燒烤攤的時間最好是晚上,凌晨更佳,因為炭火的光亮和油脂的“滋啦”聲會更易打動你。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越晚生意越好的燒烤

環境最好是室外,裝修越富麗堂皇,越失去了燒烤的精髓。

燒烤講究的是“街頭煙火氣”,塑料桌子,塑料板凳,奢侈點的還有個塑料大傘,塑料三件套組成了一個“攤”字,跟在“燒烤”後面甭提有多親切。

衣著打扮也有講究,西裝革履的當然不能入場,會破壞燒烤攤市井氣的和諧。

標準打扮是大褲衩、小背心、人字拖,還有一看就沒洗的頭。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這種烤串只適合生性隨意的人

去年,翻拍的《深夜食堂》被鋪天蓋地的差評吞沒。

原因顯而易見,它太過於簡單粗暴地複製了日本的拍攝模式。

日料、居酒屋、和服……這既不是我們的,也不是我們嚮往的。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國人沒有共鳴是毫不意外的

一爐火,一堆串,一群人的燒烤攤才是中國人承載深夜的覓食處。

燒烤攤的最大魅力就在於,這裡不僅是個提供美食的場所,還是掏心窩、吹牛逼的聖地。

千萬年的原始人,八成打完獵後也是這樣圍火而食。

顯然我們繼承了這一傳統,圍在火邊就感覺打開了話匣子,任各種情緒傾瀉一地。

等一桌燒烤吃罷,崩論是悲傷還是憤慨、焦慮還是憂傷,都跟著那堆竹籤一起丟進垃圾桶。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圓滾滾的肚皮和一聲響亮的飽嗝,然後讓月亮和路燈照亮回家的路。

燒烤攤,多麼美妙的地方啊,這麼現在才有人拍?

01 不吃燒烤 不足以談人生

《人生一串》講的是燒烤。

攝製組走訪全國30個城市的500多家燒烤攤,為的就是把這道“江湖美味”搬到屏幕前。

友情提示,現在可以打開外賣APP點燒烤了。

《人生一串》完美避開了《舌尖3》的所有缺點: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徹底砸了口碑的《舌尖上的中國3》

不發掘歷史、不強行煽情、不對切華麗詞藻、只以食物為本。

所以不會出現諸如“飯做了一半,突然開始告訴你廚師二女兒面臨高考有多大壓力”這種神轉折。

倒是和白鍾元的《街頭美食鬥士》有幾分接近。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每次吃飯都像撿到寶一樣的白大叔

《人生一串》和《街頭》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食物上,如食材的選購、製作、口感,還有食客的感受。

區別在於,《街頭》是針對旅遊時不知怎麼選餐館的韓國觀眾,《人生一串》是針對那些對燒烤有抹不去情懷的中國觀眾。

以至於這些觀眾不光自己愛吃燒烤,還得看看外地朋友們怎麼吃燒烤。

《人生一串》目前更新了三集,分別講了“肉類”、“黑暗料理”和“素菜”。

開播的第一集,上來就用“無肉不歡”四個字,讓你感受到攝製組滿滿的惡意。

四川西昌長籤火盆燒烤。

文案是這麼寫的:西昌的燒烤,自帶漢彝混居的氣質,總是在野性中充滿了秩序,也在秩序中顯露了野性。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感受下秩序和野性

王牌是梁山小豬肉

小米椒、蒜蓉、鹽、菜籽油按比例混合,醃製半小時,靜待調味料滲入豬肉肌理。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從攪拌開始,就已經在挑逗味蕾

拿一根長籤串起一大塊肉,直接伸進火盆裡烤,肉上方的空間也不浪費,可以烤菜。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愛吃肉的小夥伴要注意葷素結合哦

梁山小豬肉的精髓在於連皮烤,豬皮要烤至金黃髮亮,油滋滋啦啦地冒。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烤好了的小豬肉長這樣

口感自然也分成了三個層次:豬皮焦香酥脆,然後是勁道的膠原蛋白,最後才是大塊瘦肉,結實耐嚼。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配上辣椒、芝麻、黃豆調和成的蘸料,你們感受一下

饞不到你?沒事,後面的“殺招”多著呢。

徹底把我防線擊垮,讓我在深夜看著空蕩蕩的冰箱哀嚎的,是這個:

烤生蠔。

生蠔啤酒,越吃越有。

做法分了兩類,最常見的是蒜蓉生蠔

把生蠔的殼敲開,小的扔了,大的那半就成了天然的烤盤。

放在火上一烤,生蠔體內的汁水慢慢滲出,隨後佐以蒜蓉、辣椒、蔥花,當然剁椒、粉絲之類的也可按口味添加。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等著被吃的生蠔小可愛們

一口吃下去,鮮、嫩、辣、香,肉質Q彈,滿嘴餘味。

要命的是,片中這家生蠔店,一隻才要2塊錢。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這一大盤子也就十多塊

不吹不黑,我能吃到吐。

追求食物原味的也可以試試原味生蠔

原味生蠔的秘訣就是不用撬開殼,整個生蠔放火上烤。

這樣生蠔本身鮮味就被鎖在殼內,水分也跑不了,生蠔肉的味道自然更佳本真。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完全體生蠔見過沒

吃的時候,食客自己把殼打開,和熱氣一起撲面而來的,是生蠔自帶的“體香”。

生蠔肉夾出來蘸點醬油、芥末,一口吞下,能嚼得你整個人都飄飄欲仙。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只羨小哥不羨仙

千萬別忘了把殼裡的汁喝了

,那才是精華所在,是不是吃蠔的外行就看喝不喝汁。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喝生蠔汁的正確姿勢

口水氾濫了?沒事,下一段應該能幫你緩解。

02 吃著烤串 還要聽著故事

可以把《人生一串》整部劇看做成一根烤串。

一根烤串分解來看,無非三個組成部分,“籤子”、“食材”、“調味料”。

代入到《人生一串》中,“籤子”是串聯一集的主題,如第一集的“無肉不歡”,就是以各種肉類為主。

“食材”就是主角,在《人生一串》中,主角自然是各式燒烤。

然而《人生一串》對於“燒烤”製作之精細,和片中那些燒烤攤的老闆有一拼。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簡單說,就是沒有用鏡頭糟蹋美食

至於“調味料”,自然就是“人情了”。

別誤會,這裡的“人情”沒有反客為主,和烤串的道理一樣,調料太多反而品不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人生一串》中的人情是燒烤攤的一部分,比如白天裝大爺、裝孫子的人在燒烤攤吐露的一句真心話,或者打個照面就知道你要點什麼菜的老闆。

這都是大飯店中不具備的“心靈土雞湯”

你看第二集,講的是重口味燒烤——“比夜更黑”。

我強烈懷疑這集的導演是貝爺,否則怎麼會在開頭出現這樣的警示?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貝爺你又要吃什麼鬼東西!

吉林遼源的小軍深諳黑暗料理,尤其是壟斷了“蠶蛹”的一生。

其中,烤蠶蛹是入門。

蠶蛹的選用有個前提,必須是活的,在它還扭動屁股的時候,就被小軍穿在了籤子上,隨後飽受慢火的熬煎。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蠶蛹好可愛為什麼要吃蠶蛹?老闆來五串謝謝

烤完的蠶蛹外表酥脆,裡面鮮嫩,咬開皮後,一股鹹鮮汁夾雜著烤成固態的一起進入口腔。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從不吃蠶蛹的我第一次有了想吃的慾望

肉質自然是彈牙的爽口,嚼起來簡單說就是“帶勁”。

進階階段是蠶蛹的幼年階段,烤蠶。

最好的蠶生長在初夏時期,住在山上老夏每天現抓幾隻,帶下來給小軍。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看著倒是皮薄餡大

烤蠶,吃的就是烤蠶皮,第一步就是將蠶體內的一切內臟等東西擠出來。

由於略顯噁心,我就不放圖了,請各位自行想象黑色、綠色的枝葉從蠶屁股被擠出來的畫面。

烤蠶是個耐心活,需敏銳捕捉到烤蠶水分消散後,在其最脆的那個瞬間收火上盤,早了不脆,晚了都是焦味。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迷之想吃是怎麼回事?

好不容易破繭而出成為“大撲稜蛾子”,也依然逃不脫被烤的命運。

小軍的烤蛾子,能吃下去的都是真正的勇士。

先是拔翅膀,捏住蛾子直接撕,撕完穿進籤子開烤,一系列過程行雲流水。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烤得差不多了的撲稜蛾子

先用大火讓外皮酥脆,再用外火煎熬內部,就能形成外酥裡嫩的口感。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大哥吃完這下點頭是認真的嗎

屬於燒烤攤的特定“人情味”就在這裡,由於這些黑暗料理的稀缺性,想吃?你得先和小軍喝上兩杯。

小軍擼完一根串,坦言自己從小就想當老闆,現在真當上了,感覺是真的辛苦。

但轉頭又拿自己的勞累和心酸飆起段子: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老妹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黑嗎?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

同樣,還有吃著火盆燒烤,說,“想家的時候,除了想我媽,就是想這塊肉”的小哥。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試問誰不想呢

烤羊球(羊睪丸)的老王,天快亮了,催客人回家,客人卻說“回什麼家啊,這就是我家”。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老王也是黑暗料理屆的一大頂樑柱

第三集,因為燒烤攤結緣,步入婚姻殿堂的茄子妹夫婦。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兩口子一手烤茄子,烤得出神入化

燒烤為主,人情為輔,成功拉進了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感。

片中的食客、老闆都是那麼生活化,吃點烤串,喝點啤酒,再聽點故事,或溫暖,或悲傷,或快樂,不是詩情畫意,都是真情實感。

理所應當的,看這部劇的感覺也如同吃完燒烤一樣舒心暢快。

最關鍵的是,好像這家燒烤攤就開在你家樓下。

03 燒烤情懷 屬於每一個愛熱鬧的人

拍燒烤,主要是總導演陳英傑的個人愛好。

陳英傑當導演的日子不短了,多年來走南闖北,每當有人請客吃飯的時候,他都提議去大排檔、燒烤攤。

陳英傑說,很多人覺得大排檔不夠資格表達“有朋自遠方來”的尊貴感,但他就是喜歡,“桌子雖小但人捱得更近”。

“幕天席地,通暢透氣”是陳英傑最享受的快事,拍成片子也是多年來的心願。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這份自在就是陳導的追求

去年1月6日,案頭準備完成後,陳英傑帶著老婆孩子還有製片人從北京出發,沿路尋找適合拍攝的燒烤店。

帶老婆孩子實屬無奈,因為人手嚴重不夠,必須讓老婆當司機,孩子沒人管也不行,就當出來長見識了。

有意思的是,老婆孩子還發揮了陳英傑沒有預料到的巨大作用。

許多燒烤攤的攤主不信任陳英傑,覺得哪裡會有人帶著拍電影的設備拍自己?一看就是蹭吃蹭喝的騙子。

這個時候,婦女兒童就贏來了不少印象分,畢竟哪有拖家帶口行騙的?

這件事對陳英傑倒是也起了不少激勵作用,“正是他們的半信半疑,更堅定了我要拍好這個片子的信念。”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劇組拍攝現場

包括陳英傑在內的攝製組成員,大都看過《舌尖》系列,開機前第一件事就是和《舌尖》區別開來。

燒烤攤這個極有特色的題材就成了最好的區別方式。

《舌尖》的視角拔得很高,局開得很大,但我們的題材不用。

《人生一串》拍的就是大家每天晚上都會接觸的街頭美食,我們追求的是草根,是落地。

在拍攝手法上,陳英傑也根據題材,融入了更多隨性的手持風格,以及食客、老闆、服務員等等被攝者的第一視角。

追求的是把拍攝對象更真實,更生活的一面表現出來。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減少一切人為加工的痕跡

開拍前的準備工作,就是讓陳英傑先和攤主瞎扯些有的沒的,從燒烤門道聊到人生故事,往往把攤主聊的一見如故,給攝製組烤起串來攔都攔不住。

所以陳英傑在拍攝第一站就喝大了。

但這種感覺剛好,拍攝下來恰恰是最能體現燒烤攤人情世故的瞬間。

全片也正如陳英傑開拍前期待的那樣,“我盡力把《人生一串》做得有溫度,有趣味”。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從劇照中就能感受到這種人的溫度

《人生一串》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敏銳地捕捉到燒烤攤這個小地方里,那些美食和人情味交織後的氣質。

這裡能用美食安撫你空虛的胃,也能傾聽你的得意和失落,愉悅和悲傷。

三五好友,一桌烤串,天大的事和屁大的事都能擺在燒烤桌上。

烤肉、烤魚、烤生蠔、烤蠶蛹、烤土豆、烤茄子、烤韭菜、烤西蘭花、烤豆乾、烤玉米、烤龍蝦、烤螃蟹、烤雞皮……都是黑夜的最佳拍檔。

人間不值得,還好我們有燒烤攤

當然少不了烤羊肉串

看下時間,你的燒烤送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