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人出手大方,對家人卻很吝嗇,這背後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先說一個實例:A先生,五十歲,中專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工廠當技術員,後來工廠倒閉下崗,於是擺攤賣菜,生意平平,生計艱難。

再後來賣起了燒烤,生意紅火,收入也好了起來。從那時起,便開始聯繫上許多過去的同學,同事,又結交了許多新朋友。

但凡這些人來吃燒烤,都會給予打折甚至免費的待遇,於是在外人的口中,是一個非常仗義的豪爽之人。 然而回到家裡,對待家人的生活,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但格外吝嗇,還斤斤計較,不依不饒,捨不得付出,捨不得承擔。

後來燒烤生意不好了,無奈關張。但是依然是花錢給朋友們,然後獲取讚美,哪怕自己早已捉襟見肘也停不下來。

對待家人就更加吝嗇了,過去給別人買這買那的時候,家人還能跟著沾點光,如今連光也沾不上了。縱使家裡有許多需要花錢的事情等著去辦,他也是先拿了錢去在朋友面前顯示。

妻子和孩子對此抱怨,不理解,然而他沒有任何改變的意思,不但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還反過來呵斥她們。

這樣的情形,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呢? 我們來倒著推演一下過程:

1,首先這是一種上癮行為,為什麼上癮呢? 因為他從中獲得了快樂,什麼樣的快樂呢?就是當獲得了別人的誇讚,獲得了仗義疏財,豪爽大氣的定義之時,心理上的滿足。

2,為什麼卻對家人吝嗇呢?

經濟能力所限,還做不到裡外都照顧到,只能顧及一方。

3,那為什麼選擇顧及外人呢?

因為一來得到家人的肯定,也只有家人自己知道,而外面人很多,能夠口口相傳;二來家人的感受對他來說不那麼重要,而別人怎麼評說是他最最在乎的。

4,為什麼那麼需要外人的讚揚,那麼重視別人怎麼評說呢?

因為是心理上的需要,需要以此來得到生活中的勇氣,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形象,以表面的虛幻和華美來掩飾心靈上的焦慮和空虛。

5,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解決心靈問題呢?

心靈的焦慮和無助,做不到由自己解決,也就是做不到通過自己的改變,樹立獨立意志,充實內心空間,來得到安全感和自由的心境,於是只能轉而向外訴求,通過外界來填充。

6,那為什麼用仗義疏財的方式呢?

是認知上的問題。

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

決定了具有怎樣的價值觀念;

決定了有無必要去做一件事情;

決定了不同的人,都是如何去對待;

決定了很在意什麼,又不在意什麼。

對外人出手大方,對家人卻很吝嗇,這背後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