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父母不幫助子女帶小孩子?

在中國父母幫子女帶小孩子是很普遍的,但在美國卻不是這樣。

為什麼美國父母不幫助子女帶小孩子?

網友美國生活速遞:

中國最難處的是婆媳關係。但是多數家庭都需要父母來幫助帶小孩,就連一些明星也不例外。但是美國多數家庭都是夫妻自己帶孩子,父母只是偶爾幫助短時間照看一下而已。這主要是與美國的家庭觀念有關。

美國人最注重的是獨立。這包括金錢、精神與生活上的獨立。通常孩子在上大學時,就要學習自己借錢或者賺錢養活自己,一般成年後都會搬出父母家而獨立居住。而自己成立家庭之後,是孩子的撫養與照顧則要由夫妻兩個自行解決。即使是老人幫助照顧一下,也是暫時的。如果是長期的,還有人需要付給父母工資。經常有時候看到成年的母女兩個在超市買東西,前後腳,各付各的錢。也有時候看到一在家子人吃飯,最後要付三五個不同的賬單。這種事看上去似乎不合情理,但是卻非常實用地解決了許多不必要的紛爭。尤其是美國的養老制度比較完善,人們年老後,也不用孩子還瞻養,所以,在有生之年,儘可能獨立生活,儘可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

有時候,臨時找不到看孩子的小時工,也有人會將父母短時間照顧孩子。當然,天倫之樂是人之常情,美國人也是一樣的。通常祖父母對下一代還是比較溺愛的,總是會買許多禮物送給孩子們。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則以尊重孩子的父母為主,並不能孫兒們進行嚴厲的管教。

美國的年青人,通常比父母經濟條件差一些,但是無論是單親還是雙親家庭,都會自己想辦法將孩子帶大,而不是交給父母負責。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屬於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時也減少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反而促進了親情。

網友230808398:

我也是這樣想的,房子我已為兒子準備好,兩套,我們自已的名字,到時候兒子一套我們自己住一套。不會考慮改名。因為百年之後自然是兒子媳婦的,我們帶不走。至於女方的離婚後的設想和安全感我不支持,也不理解。我辛苦掙的家業是為兒孫生活的好(包括媳婦),為別人家的女兒所謂的安全感倒貼自己一生的積蓄,我做不到。彩禮合理範圍內可以接受,畢竟是中國傳統。天價免談,我不會買兒媳婦。因為現在的媳婦不像以前,進門就操持家務,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如果真能做到,再貴也不算天價。畢竟妻賢夫禍少。花多少錢都值得)。月子我能照顧會盡力照顧,如果媳婦不滿意,我會請月嫂。媳婦生完孩子,如果願意上班,我可幫忙帶,如果不上班,請自己帶。如果不需要我帶,我也樂得輕閒。但不會補貼什麼保姆費。平常相處融洽,多走動,我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不融洽,可不走動。媳婦如果孝順,那是媳婦的家教和人品好,也是我的福氣。如果不孝順,也可以理解。用現在流行的話:我沒有生養媳婦,她無義務照顧我。(希望有這種想法的人,結婚的時候就不要跟別人要彩禮,彩禮是老傳統,現代進步青年應該和孝順公婆一樣,進行抵制)。但媳婦無權阻止兒子看望父母和對父母盡孝。

網友步步高141276651:

美國父母不幫助子女帶小孩子,並不是不親孩子,而是思想觀念的問題,是好事還是壞事,很難說是對和錯,這只是一個大流觀念的趨向問題,依我的看法是好事,為啥?因為隔代教育有差距,是親的多的教少,小孩的潛載意識容易受到爺爺奶奶輩的影響。父母不給子女帶孩子,在國內還條件不允許,為什麼?因為在普通的家庭,年輕夫妻小家庭,兩個人在外打拼,錢都不夠花的,如果再一個人下來看孩子,家庭生活就會很困難,平日生存都是問題,還能有什麼好的生活。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會慢慢的提高,也許以後也會不用父母給子女帶小孩了,是生活更加美好,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網友無所謂213478592:

一代人的生養,是一代人的責任,跟上一代人沒有關係。所以,美國人的父母是不帶孫輩的,如果幫子女帶了孩子,那是父母的情份。孩子是夫妻倆人的責任,現在中國的女人思想走入了一個誤區,女人嫁到了男方,生下的孩子是男方的。錯了!嫁和取只是叫法不同,夫妻在家庭的地位是相同的,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是相同的,孩子體內流著夫妻雙方的血。

網友FsY73926677

“你養他的小,他養你的老”,這就是中國。中國的老人所以都要幫子女帶孩子,完全是為了死了有人埋葬啊?中國人所以重男輕女完全是為了死後有人每年到墳頭上掃墓啊?一個大吼不照搬西方民主的國家嘴巴上總是三句話不離美國,一個有五千歷史的古老國家眼睛總是盯著只有幾百年歷史的西方國家,一個有幾千年腐敗文化的國家竟然不如只發展了幾百年的西方國家發達。中國老人所以幫孩子帶孩子,是因為中國人都是為別人活著。美國人所以不幫孩子帶孩子,是因為美國人都是為自己活著。中國人只講主權,不講人權。美國人主權人權兩不誤。中國的老人很空虛,不帶孫子就無事可做。美國的老人過得很充實,會享受生活,不缺錢花,想旅遊就旅遊。顯然,西方與東方的人的區別有高級動物與四足動物的區別那麼大。中國人還是別移民美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