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工智慧,究竟誰更聰明?

人工智能下棋可以輕鬆贏人類,但是人工智能本身又是人發明的,所以,人和人工智能,究竟誰更聰明呢?

人與人工智能,究竟誰更聰明?

網友地震博士 :

首先,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的超強的學習能力,而人工智能現在已經能夠深度學習,所以這方面與人類的差距會逐步縮小,最終憑藉這一點超越人類。這一點從2016年和2017年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相繼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柯潔就可以看出。而最新的AlphaGo Zero從空白狀態學起,在無任何人類輸入的條件下,能夠迅速自學圍棋,並以100:0的戰績擊敗“前輩——AlphaGo。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正在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領域會被人工智能如圍棋一樣擊敗!

網友科技向令說:

人工智能由人創造,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人類,但終究難以取代人類。二者不能簡單的說誰比誰更聰明,需要從不同維度進行考量。

人與人工智能,究竟誰更聰明?

在數據提煉、分析、處理能力上,似乎人工智能更勝一籌。騰訊財經推出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能利用算法編寫稿件,在一分鐘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阿里推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店小蜜,工作量堪比3.3萬人工客服;摩根大通開發的金融合同解析軟件,只需要幾秒就能完成原來律師和信貸人員每年需要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且錯誤率大大降低。目前人工智能領先的工作普遍具有低附加價值,機械重複,可替代度高的特徵,且人工智能領先的能力均是物質世界範疇的概念,尚未跨越到意識領域。

網友唐映紅:

首先要界定,什麼是“聰明”。如果“聰明”指的是快速高效運算,那肯定是機器更聰明。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機器,還沒提到人工智能。

一個計算器,手機裡自帶的那種小程序,輕輕鬆鬆碾壓人類運算能力。但沒有人會覺得計算器聰明。

其實,計算器運算能力碾壓人類運算能力,其性質與汽車碾壓人類的移動能力,電話碾壓人類的遠程通訊能力沒有本質的區別,人類發明工具就是為了彌補人類天生能力的侷限以及短板。

人與人工智能,究竟誰更聰明?

迄今為止,人工智能的性質不過是更為複雜精密的機器,它只能根據設定的參數和指令運算。哪怕是名聲大噪的AlphaGo,以及碾壓前者的AlphaGo Zero;或者率先取得沙特公民資格的香港製造的機器人索菲亞。它們只不過集現代技術之大成,被設定來模擬人類某些智力活動的機器運算程序罷了。

網友MLTech :

當我們在討論人和人工智能誰更聰明的時候,就已經把人工智能多半看成了人,因為聰明這個詞默認是形容有靈性的一些東西,而不是機器,我們很少說這個汽車、手機很聰明,更多使用的僅僅是智能。如果把人工智能看成是人,那麼按照傳統的觀點,評定其是否聰明就要用到一些標準,很容易關聯起來的有智商和情商。

網友極果網:

其實這個問題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樣的,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只能說看自己的理性思維方式還是感性思維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了。雖然現在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高級,但是人類領先於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優勢就是人類擁有獨立思維和智慧。就這點來看,人類目前還是依然統領所有人工智能。帶未來如果人類學習能力停滯不前,那麼必然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網友亦新湖:

人與人工智能,究竟誰更聰明?

人工智能說到底應該是人的智慧產物,是人的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在單項上可以有出色的優異的表現,但是永遠不同於人的智慧。人工智能都是人類的設置,或者說是人類植入進去的。本質上講,人工智能都是一些程序編排。

所謂的機器人做得再像,哪怕是惟妙惟肖,也是對人的思維和習慣行為的模仿。現在有國際象棋和圍棋對戰現實人。在九十年代國際象棋大師與人工智能勝多負少,上個世紀末國際象棋大師要取勝比較困難了,到了新世紀國際象棋大師已經沒有辦法與機器人對戰了。人工智能完全佔有了上風,根據發展趨勢現實中的象棋大師今後幾乎不可能戰勝人工智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