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瘦身」的快遞包裝

剛剛落幕的“6·18”年中大促再度讓世人見識到了電商狂歡帶來的威力。但隨著大促落幕,接踵而至的快遞也產生了大量物流垃圾,“每天扔兩三個快遞紙箱”已成為不少消費者的生活常態。在快遞包裝汙染關注度與日俱增的同時,紙箱的價格也在節節攀升,雙重因素影響之下,綠色物流的推進再度成為行業熱點。

“減肥瘦身”的快遞包裝

去年用掉40億個包裝箱

“1天1億件”的快遞量不但讓分揀配送壓力陡增,包裹流通帶來的環境汙染也愈發嚴重,尤其是快遞的過度包裝,一直以來都備受詬病。某地區的一位孫先生向記者透露,自己前幾天在電商平臺購買了一些水果,到手後發現在保鮮盒外有一層紙箱包裝,而在裡面還有兩個冰袋,每種水果還被保鮮膜纏了好幾圈裹得嚴嚴實實。

“當時我跟送快遞的小哥說這樣的包裝太浪費了,而且也不環保,快遞小哥也比較無奈,說因為水果屬於生鮮產品,為了保證在運輸中不受損壞,且要低溫送達,所以只能這樣裡三層外三層。”最後,除了冰袋孫先生放在冰箱可以重複利用之外,剩下的包裝只能扔掉。

根據國家郵政管理局披露的數字,2017年快遞行業包裝使用量達400億件。產生的固體廢物中,塑料快遞袋達到80億個,快遞包裝箱有40億個。而這一數字在今年仍在不斷提升,僅在今年5月就完成了41.8億件,同比增長達25.1%。

前端使用環節的消耗量在飛速增長,但在末端回收環節,由於快遞包裝回收重複利用所花費的人力、清潔等成本要遠遠高於包裝本身,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會讓消費者自行處理掉,並不會主動回收。

快遞包裝難以回收再利用

據瞭解,像紙盒、塑料這些原本可回收的快遞包裝,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汙染後也將無法再回收。

而除了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造成回收難之外,快遞包裝盒上的膠帶也是回收的難點,“纏上透明塑料膠帶的紙箱,在造紙廠打紙漿時,膠帶的黏膠會影響過濾器工作,從而造成機器損壞,所以回收時纏有過多膠帶的紙板箱,會全部被丟棄。”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也達到了85%至90%。

包裝成本不斷提高

快遞包裝帶來的環境汙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快遞紙箱不斷上升的成本,使得降低包裝成本成為了企業的迫切需要。據瞭解,受原料廢紙近期價格上漲提振,6月下旬起紙箱原紙市場又迎來新一輪漲價潮,而這已是從去年7月至今,原紙價格第三次上揚。煙臺一紙箱廠廠長趙光勝告訴記者,同等規格的紙箱價格已經在一年內漲了兩成以上。

與快遞紙箱成本上漲相對應的,卻是各大快遞公司單票收入的下降。根據順豐、圓通、申通、韻達4家快遞企業公佈的5月經營指標簡報,各家快遞企業單票收入持續降低,4家企業單票收入分別為22.91元、3.42元、3.1元和1.58元,單票收入同比降幅1.42%、2.27%、1.59%和14.33%。

汙染和成本的雙重壓力使得不少企業開始了快遞的包裝“改革”。2017年,蘇寧推出了“共享快遞盒計劃”,用可循環回收的共享快遞盒代替常用紙箱。京東也推出了可重複利用的京東自提袋、電子發票等產品。京東物流還聯合九大品牌商共同發起“青流計劃”,推出瘦身膠帶、可降解包裝袋等環保產品,預計到2020年將減少一次性包裝紙箱使用量100億個。

綠色物流仍需眾人拾柴

綠色環保已經成為快遞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從目前來看,這些嘗試還僅僅處於初始階段,其示範性遠遠大於實際可操作性,離真正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綠色物流的發展牽涉到社會、環境、經濟等各個方面,目前缺乏的是一個長效協同的發展機制,快遞、電商以及包裝類企業“各自為政”,尚未形成合力。雖然在政策標準體系上相關部門已經提出了國標、行標,但現在尚不能很好地落實,行業之間如何進行作業、使用和推廣還沒有明確的細則,相關部門的監管等尚未協同推進。

“現在無論電商還是快遞企業都在發力綠色物流,但是他們所推行的終端環保包裝的數量和全行業400億件快遞包裝使用量相比還是杯水車薪。而大多數中小網店仍因為成本高以及意識不強在使用傳統的快遞包裝。另外,目前快遞包裝物的回收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方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中心法律顧問單位: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