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巔峯有多強大?

娛人夢工廠


俄羅斯從大公國到後來的蘇聯,都是通過一步步掠奪周邊國家的土地,才形成了那麼大的規模,哪怕是蘇聯解體,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他們本質上就有掠奪的本性,現在是被北約經濟制裁,經濟不行,才與其他國家抱團取暖,否則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鄰居。



第一,經濟發展。

國家必須有強勁的經濟基礎,才有可能支出更多的軍費來進行軍事發展,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時代吧,1964年,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下臺,不過此時的蘇聯經濟已經有些混亂,勃列日涅夫以不點名的方式批評赫魯曉夫不顧實際和科學,盲目的信仰意志,(人有多大膽在赫魯曉夫時期也有明顯的體現)面對爛攤子,勃列日涅夫首先對農業進行改革,到他去世時,蘇聯對農業的重視和投入已經據世界第一位。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中,勃列日涅夫選擇把絕大多數利潤留給企業,在他執政期間的第八個和第九個五年計劃使得蘇聯與美國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

經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肉蛋奶水果等一應俱全,家庭擁有手錶,自行車,電視機,電冰箱的數量也大幅提高,蘇聯經濟突飛猛進一路高歌,儘管在住房問題上還有一些不足,但是物價穩定,基本生活相對富足,比赫魯曉夫時代好得多。



第二,大力發展軍工。

勃列日涅夫作為一個飛車黨,在重工業方面非常下功夫,和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也大大刺激了蘇聯的軍事發展,首先是1975年後,蘇聯的核武器由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到數量上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而1981年,軍費支出已經超越1550億盧布,他把國家85%的收入都投入到重工業和軍工業上,雖然蘇聯的鋼鐵洪流讓世界為之膽寒,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差距,和西方卻越來越大。



顯然,光是蘇聯自己知道自己強大沒什麼用,必須得對外公佈,於是在1981年搞了一次大軍演,並邀請了很多北約軍官前來觀摩,而且軍演沒有任何要求,只要能最大程度的接近實戰就可以了。

同時因為蘇聯只圖戰略爭霸,不考慮經濟問題,因此向周邊國家不斷派兵打仗,就圖一個軍事威脅,比如入侵阿富汗,長達十年的戰爭下,是急劇擴張的軍費開支以及被拖垮的蘇聯經濟,間接導致蘇聯的解體。


軍事一點通


從蘇聯的81軍演就可以一窺蘇聯當時的強大。

西方—81是蘇聯在1981年9月4日舉行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演習,演習的名字直白的表明了這次演習是針對西方,而且蘇聯還大方邀請西方國家在參觀演習。
(蘇聯展示的鋼鐵洪流)

西方—81軍演歷時八天,參演的軍種包括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動用了眾多新武器,這些武器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動用的兵力超過五十萬,坦克上萬輛,這次演習展示了蘇聯裝甲集群的突擊能力,是蘇聯軍隊巔峰的真實寫照,代表了當時機械化戰爭時代的最高水平。

看到蘇聯的鋼鐵洪流,北約各國被嚇得面如死灰,美國總統里根說:“如果蘇聯1981年向我們發起進攻,美國將無力抵抗。”西歐各國估計,一旦蘇聯發動戰爭,一個禮拜之內就能佔整個西歐,封鎖沿海,阻止美國遠征軍登陸,北約的作戰計劃是在與蘇聯交界的地方埋原子彈來阻止蘇聯鋼鐵洪流的進攻,最後拖到美軍的到來。


蘇聯軍事的巔峰應該是勃利日涅夫時期,當時蘇聯總兵力達500萬,預備役有1000萬,擁有2萬多架飛機,十多萬火炮,作戰坦克6萬多輛,上千艘各種戰艦,4萬多枚核武器等等。而且蘇聯的生產能力也是驚人的,每年生產作戰坦克3000輛左右,生產5000多輛裝甲車,洲際導彈300—500枚,地空導彈5萬枚。作戰飛機和直升機2000—3000架,軍用運輸機200—400架,潛艇10餘艘,主力艦10餘艘,輕型作戰艦70餘艘,它一年生產的武器可以武裝整個西歐,其巔峰的軍事能力一週就可以完全踏平歐洲,它的核武器夠毀滅地球好幾次。
(蘇聯廢棄的武器)

在軍事方面,蘇聯極其強大,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能與其爭一高下,但是蘇聯除了軍事實力強大外,在輕工業和農業方面卻很差,到了後期人們的溫飽都解決不了,1991年這個強大的巨人轟然倒下。


史裡有料


蘇聯不倒,中國就不可能起來,地緣政治已經決定了一個地區不可能養得是兩個超級大國,為什麼美國要搞蘇聯,地球都養不起兩個超級大國,更何況三個,我們這方面應該慶幸蘇聯倒了,我們有崛起的機會,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1949年建國以來,到1978年,30年來我們有一半的時間是活在蘇聯的影響下,有10年的時間我們是被蘇聯捅刀,後療傷,剩下的,就是在等傷口癒合,80年以來,即使我們政策改了,到90年初,我們依然很困苦,蘇聯解體,是我們的機會,國家也抓住了機會,懂得了自己發展,抓住國際社會變化,才有了20年的黃金髮展,中國目前已開始起色,但我們應該看到,地球不可能養得起兩個超級大國,要想和平是不可能的,除非我們已經可以走向星際發展再更多的星球空間,


天之傷痕2


蘇聯巔峰時期的軍事實力,光看數字都讓人不寒而慄



當時的蘇聯軍事實力強大,二戰後更是唯一可以和美國一爭高下的國家,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更是達到了513萬。蘇軍更是分為五個兵種: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戰略火箭軍。從軍隊人數來說,巔峰時期是在1945年,當時蘇聯擁有1200萬軍隊,其中陸軍1000萬,坦克1萬多輛,戰鬥機2萬多架,火炮10多萬門。巔峰戰績是出動150萬大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短短數日就殲滅了70萬關東軍,迫使日本投降。



不過當時的蘇聯整體實力還是不如美國,但輪軍事而言,美國的兵力也是1200萬,包括陸軍的600萬,美國的陸軍數量不如蘇聯,但是海空軍則比蘇聯的強大,海軍擁有100多艘航母,和護航航母在內的數千艘艦艇。更為可怕的是美國的經濟生產能力和軍事生產能力,同時美國還擁有原子彈!



我個人認為蘇聯和美國相比,還是美國更勝一籌。


職業遊戲生涯


蘇聯作為曾經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超級大國,其實力之強大,讓全球眾多國家都生活在陰影之下。70年代,蘇聯最巔峰時期,美國都不得不選擇守勢。

那麼蘇聯巔峰時期有多強大呢?我們從4個方面可管中窺豹。

1、國土面積,蘇維埃作為一個由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擁有2240.22萬平方千米,橫亙於歐亞大陸。

2、人口數量,70年代末期,整個蘇聯人口已超過2.5億,居世界第三位。

3、資源量,蘇聯由於擁有廣袤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各類工業資源都能在其領土上找到,甚至有很多的資源排名世界前列,比如石油、天然氣、鈾、銅、鐵礦石等。

4、軍力,巔峰時期蘇聯擁有440萬的常備兵力,後備兵力更是達2500萬。陸軍主戰坦克65000輛和75000輛裝甲戰車,被外界譽為“鋼鐵洪流”,西歐談之色變。空軍總體實力與美軍大致相當,裝備各類型戰機數量超過一萬架。

海軍,雖然與美國在航母等水面作戰艦隻上有所差距,但超過上百艘的先進核潛艇部隊,極大的縮小了這份差距。同時,超過2400枚的戰略導彈更是讓世界震顫。

美軍高層就曾表態,一旦與蘇聯開戰,核武器進攻會是唯一的手段!


千字軍事


能打敗蘇聯的,只有外星人

七十年代,博烈日列夫剛上臺當政時期,是蘇聯最強大時候,美國加上西歐,加上他們的小弟,超過半個地球的國家,仍然沒有安全感。

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處於守勢。當時很多國家都認為,美國和歐洲不是蘇聯對手,一旦開戰,蘇聯排第二陸軍的幾萬輛,幾個方面軍的坦克會橫掃西歐,同時洲際導彈也會在美國開花。

當時蘇聯第一軍是火箭軍,第二軍是陸軍,全是進攻力量,從他的發展思路看,他就沒把北約在座的各位放在眼裡,因為他不需要防禦。

軍費

從1972年開始蘇聯一躍成為世界上軍費開支最大的國家,它在70年代的累計軍費開支超過美國20%~30%。

軍事:

1979年,蘇軍總兵力達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156架遠程轟炸機,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大型水面艦艇248艘,作戰飛機8479架。(當時的美國,歐洲用漫畫黑,說能和蘇聯對抗的只有外星人)

中國的三大甲種王牌軍(重裝集團軍中最拔尖的),坦克,步戰車火炮也才以百為坦克團或者加強的裝甲旅配置。

世界上,能用坦克組成裝甲方面軍的只有蘇聯。

空軍中最大的單位就是編隊,蘇聯的空軍編隊就是一個幾百架飛機,輕鬆洗地一個北約國家。

原子彈:蘇聯的核武器超過2000枚,能把地球反覆種蘑菇十幾次(在每個大洲都種上)。

組織:

1969年3月,在蘇聯的提議下,華約組織新成立了國防部長委員會、聯合部隊軍事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外長委員會等機構。華約組織先後組建了兩支武裝部隊:聯合武裝部隊、“一體化”部隊。(注意,北約是美國和英法的北約。華約是蘇聯的華約。)

經濟:蘇聯在冷戰期間,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是經濟強國。

工業:

蘇聯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產國之一。1983年能源產量和消費量分別佔世界的23%和19%。

農業:

1987年,糧食產量為2.114億噸,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0.9%,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小麥產量為8331萬噸,居世界次席。

航天: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1988年,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順利發射升空,象徵著蘇聯航空技術水平的巔峰。

教育: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據統計,1983年蘇聯教育經費為339億盧布,教育經費佔國民收入的6.3%。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看來,這是不可想象。就是二十一世紀,美國的文盲也佔很大比例。

當時,聯合國五常中,美英法是北約一方,中國是中立一方。

北約舉全國之力與之對抗,中國在東北陳兵百萬,高校內遷,工廠內遷,五七幹校,一號決議就是那時候搞出來的。可以說,當時的蘇聯是在和資本主義陣營全體為敵,與社會主義老二對抗,關鍵是資本主義陣營和老二並沒有感到勝算和安全感。

因此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法建交,中英建交接重而至。美國對華進行科技援助,世界銀行低息貸款,也是為了拉攏中國。放開對華封鎖,中美外交正常化。

能打敗七十年代蘇聯的,只有外星人。


yanlezhong


概括的說,蘇聯在冷戰結束,1991年解體這段時間,一直是擁有世界第一陸軍,世界第二空軍和世界第二海軍的強大國家。

蘇聯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1964年10月-1982年11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在1965年-1975年之間,蘇聯經濟實力飛漲。

和很多人的常識相沖突的是,實際上蘇聯時期國內人民的生活質量是相當高的。

舉個例子,1965年蘇聯的人均國民收入是美國的62%,到197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7%。(如果拿1975年和1965年的國民人均收入做對比,則增長了44%)。而即使到今天,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也沒有美國人的40%。後來蘇聯解體實際上和經濟沒什麼關係,嚴格來說是政治出了問題。

而1965-1975年這10年,蘇聯的經濟實力整整提高了一倍。隨著越戰結束,美國軍人階級影響力崩塌,此時的蘇聯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期,而美國也開始推行勢力收縮策略。

(歷史上的美國直到今天都有一個世代參軍的軍人階級,這個軍人階級在越戰之前的政治影響力非常大,越戰之後開始在政治上邊緣化)

當時間過渡到1975年後,此時的蘇聯核武器存量超過了美國,戰略導彈部隊實力全面超越美國。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達到巔峰期的蘇聯其勢力控制著全世界70%的面積。軍事上,蘇聯的軍費支出年年增高,從1965年到1981年,軍費支出從326億盧布提高到了1550億盧布。

到1981年時,此時的蘇聯裝備各型坦克57000輛(還不包括其他華約國家,總計接近100000輛),而且此時的蘇聯坦克仍然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這種技術優勢要到1990年後才消失)。

而勃列日涅夫時期最著名的時間,當屬“西方-81”軍演。1981年,蘇聯為炫耀武力,威懾波蘭改革派並震懾北約,舉行了西方-81軍演,並邀請了北約武官參觀演習。

西方-81軍演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開始於1981年9月4日,歷時8天。陸海空三軍,戰略火箭軍全部參加了演習,投入的兵力超過50萬人。演習中投入了上萬輛坦克。此次演習中蘇聯達成了一個成就:“以平方公里為部隊數量的計算單位”。此次演習中,蘇聯軍方要求“最大限度接近實戰”。導演部沒有對演習進行任何限制,純粹是紅藍雙方的自由對抗。

“七小時核戰爭演習”是西方-81軍演的一部分

而美國人對此次軍演有何反應呢?

演習前,美國軍方,北約各國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引用一下當時克格勃頭目的話:“從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七小時核戰爭演習的反應來看,美國實際上已經對華約集團宣戰。”

總結一句就是,顛峰時期的蘇聯,是真的能在歐洲消滅所有北約力量。


利刃軍事


蘇聯當然是很強大的,二戰後,美國把德國的人才搶走了,蘇聯把德國的機器拆走了。二戰後,世界形成兩極,蘇聯就是一極,甚至在某些領域,比如太空領域,蘇聯還領先美國。赫魯曉夫到美國參觀,美國人請他看香腸生產線,赫魯曉夫說,我們造導彈就是這樣造的。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蘇聯製造的一些大殺器,從中就可以感覺蘇聯有多強。

1.沙皇炸彈

設計當量為一億TNT,但據說如果試驗這個當量的話,莫斯科都要受影響,所以削減一半,只有五千萬。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彈。赫魯曉夫的表述是扔兩個在大西洋,美國就得完蛋。

2.DUGA-3 遠程警戒雷達

又稱鋼鐵墳場以及“莫斯科之眼”。這個雷達分兩部分,發射天線跟接收天線,發射天線寬210米,高85米,接收的更厲害,寬300米,高135米。

它一發送,全世界都聽得它的聲音,類似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所以稱為“俄羅斯啄木鳥”

而運行這個雷達需要發電站等各種輔助設施,所以這座雷達下面有一個專門為它運作而成立的小城鎮。

4.蘇聯奧卡420原子炮和聚光406原子炮蘇聯的自行火炮巨獸,口徑分別為406毫米跟420毫米。

米12

最大的直升飛機,看到旁邊的小飛機了嗎,跟它比,就是一玩具,這個直升飛機可裝數百人,一共生產了二架,因為機動性差,沒有量產。北約稱之為“信鴿”

安-225“夢幻”運輸機

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飛機。俄羅斯自己都沒有了,只有烏克蘭有一架。

掃雷坦克-“加溫-T”型

大家不要怕,它長得很兇,其實只是一個掃雷坦克。而且它的工作機能跟現在北京治霧霾是一樣的:主要靠吹。依靠上面的噴口噴出射流來掃雷。

蘇聯SVL高速火車

蘇聯的高速列車,雖然最高時速不到三百公里,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來說,也是相當驚人了,更重要的是頭頂兩個火箭型推進器,未來即視感馬上出來了。

另外,美國也有相類似的

蘇聯登月火箭

大家都知道美國登月了,其實蘇聯人也想來著,而且也做出實質的準備,比如這個登月火箭。

來張菊花圖,讓美國人的菊花緊一下

核坦克

這種坦克就像一個飛碟罩在坦克上面。這種混搭的效果當然不是為了好看而已,而且下面有四條腿,也不是為了走得快。一切只為了蹲得穩,這是蘇聯為了應對核衝擊而設計的坦克,要求在核衝擊下,坦克能夠繼續站著戰鬥,而不是被掀翻。蘇聯果然是戰鬥民族。

蘇聯“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

所謂地效飛行器,是利用翼地效應飛行的飛行器,飛行時要靠近地面或者水面。這種飛機沒有發展起來,西方也沒搞,就蘇聯搞了,當時把實驗地點放在裡海,西方稱為裡海怪獸。

核燈塔

如果只是一個燈塔好像沒啥出奇,但如果告訴這是一個核能燈塔呢?蘇聯人在俄羅斯北海岸搞了一堆這樣的核能燈塔,裡面有一個迷你型的核能發電機。

不過,因為GPS的普及,這些燈塔就沒人管了。據說雖然有核幅射,但依然有不怕死人願意到此一遊。

大氣層外導彈攔截彈

為什麼攔截導彈要這麼大?因為這是一枚核導彈,而它攔截的也是核導彈!

螺旋推進車

橫行在西伯利亞的巨無霸,碾碎一切擋在前面的小渣渣!

颱風級核潛艇

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怎麼大法?裡面有一個健身室跟游泳池。

LPL潛水飛機

一種可以潛入水底的飛機,不過全能的代價是性能下降。飛行速度慢,時速只有二百公里,還比不上現在的五環飈車黨。

機動戰略導彈 RT-23 列車,也叫末日列車

不看後面的發射架,你肯定想不到這是一個導彈發射火車。


蘇聯解體後,他扔掉不要的東西,在我們眼裡都是寶貝。

我們大飛機剛下線,他已經扔了一大堆

直升飛機整排地扔

體育館也不要了

水軍基地,扔!

坦克火車一起扔

九成新的車說不要就不要了

坦克隨地扔

這,這,這難道是防空導彈?

看著跟新的一樣的導彈運輸車說扔就扔

核基地成了鬼城

導彈發射架也生鏽了

整個軍事基地一起不要了

燈塔也不要了

裝甲車隨地一扔

整座城市一塊扔掉

大會議廳說扔就扔

療養院也不要了,物資也懶得運走

飛機墓地

監獄也扔了

劇院?荒棄!

開會的總部灰有三層高

火車站也不要了

核潛艇裡的導彈也不要了

五星級的會議室也不要了

雷達站,扔!

雷達,扔!

坦克,扔它就跟扔一爛玩具似的

還是雷達,扔!

核彈存儲庫,扔!

伐木場,扔!

地下工事,扔!

飛機坦克一塊扔!

潛艇當魚缸

猜得出來這是什麼嗎?

再猜

沒錯,這是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車間,咱也不要了

這是飛機車間外觀

這麼好的東西,能送給我們中國嗎?買也行啊。


腦洞歷史觀


我從另一個角度說吧。

蘇俄建立在1917年底。

蘇聯成立於1922年底。

蘇聯解體於1991年底。

如果從蘇俄算起,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大約存在了75週年。

如果從蘇聯算起,這個社會主義聯盟大約存在了69週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2018)迄今為止建國69週年零一個月。和蘇聯比較,我國社會主義歷史也才剛剛超過蘇聯(如果從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來算,那就還差幾年呢。)



coolguy666


近日普京在採訪時表達了對蘇聯的懷念,來看看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國家有多強大吧。


國際事務上的強大

蘇聯是二戰時戰勝國,戰後和美英一起創辦了聯合國,制定了戰後的世界格局,英國戰後唯美國馬首是瞻,對蘇聯不足為道,蘇聯的對手是美國。


作為五常之一的蘇聯,美蘇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遠大於其他三國,兩國在世界範圍內搶佔勢力範圍,蘇聯的勢力範圍遍佈全球。


軍事上的強大

常規軍事

蘇聯的“鋼鐵洪流”鼎盛時期擁有重型坦克65000輛,裝甲車70000輛,這比二戰時期西歐各國總和還要大,令西歐各國在冷戰期間瑟瑟發抖,據估計蘇聯的鋼鐵洪流可以在一週時間推進到西歐海岸。蘇聯兵力在1945年達到頂峰1200萬,冷戰期間最低保有量也在300萬以上。

蘇聯頂峰時期擁有9艘航母,7艘服役2艘建造,僅次於美國;還有龐大的核潛艇部隊,更對行成對別國的戰略威懾。



蘇聯在鼎盛時期擁有各類作戰飛機13000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圖系列戰略轟炸機,擁有世界最大的安系列戰略運輸機,還性能有可以媲美美國的蘇系列和米格系列戰鬥力。


蘇聯時期的軍工體系非常發達,技術實力僅次於美國,國內的工業生產力非常龐大。

航空業走在世界前列,1954年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走在美國前列,使得美國非常驚慌,美國由此成立NASA,兩國開始進行太空競賽。蘇聯的火箭技術專家基本來自對德國的人才爭奪。

1962年蘇聯的衛星太空對接,1968年美國完成首次太空對接。蘇聯首次把人類送入太空。

核武器

就說一下蘇聯的核武器數量吧,1958年時蘇聯擁有869枚核彈頭,而美國有9822枚,蘇聯從60年代奮起直追,到1985年,蘇聯核彈頭擁有39137枚,美國則只有23510枚,將近美國的2倍,這一時期蘇聯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


1961年蘇聯試爆了人類有史以來當量最大的核彈-大伊萬,設計為1億噸當量,後減為5000萬噸,是美國投放日本原子彈的近4000倍,毀天滅地的威力,這更多的也是一種戰略威懾。

情報系統的強大

當時世界有四大情報系統:美國中情局、蘇聯克格勃、英國軍情六處、以色列摩薩德。其中以蘇聯克格勃最為龐大,人數最多時達到50萬,部門眾多、機構繁雜、人員眾多、裝備精良、素質過硬,活躍於世界各地,刺探各國情報,更有女諜聞名於世。



疆域遼闊

蘇聯疆域2240萬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鋼鐵等戰略資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遼闊的國土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縱深和防禦能力。



冷戰期間蘇聯共花費了10000億美元的費用,用於和美國全球和太空競賽,拖垮了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