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把耳朵叫醒

小記——把耳朵叫醒

“1像鉛筆,2像鴨子,3像耳朵,4像紅旗……”這樣的數字歌幼兒園的小朋友恐怕都耳熟能詳,由此,您能推斷出我們的“愛耳日”應該設立在哪天吧?

小記——把耳朵叫醒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殊不知耳朵才是真正的“窗籠”。《靈樞•衛氣》說:“窗籠者,耳也。”耳朵,古又稱“聽戶”、“ 龍蔥”,五官之一,是我們感知生活,聆聽世界的“配套設施”。可別輕視了這個小小的零部件,一旦出現“非停”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

小記——把耳朵叫醒

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就是在一場高燒之後失去聽覺、視覺,從而影響了語言的學習甚至一生的命運,可見耳朵的作用至關重要。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耳朵都乖乖長在腦袋上,蟋蟀的耳朵就是生長在前腳的小腿上,夜蛾的胸部和腹部到處都是耳朵,蛇的頭部既沒有耳朵也沒有耳孔,魚的耳朵長在頭骨中與神經相連,稍有一點聲波震動它都能聽到呢。耳朵,真是奇妙!

小記——把耳朵叫醒

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相學相術,相師常會把耳朵與命理運程相連,從耳朵的形狀、顏色、大小、厚薄等著眼算命,認為耳朵的生長位置宜靠下,“輪廓分明有墮珠,一生仁義最相宜”。在老舍、沈從文的文學作品中都曾提到過《麻衣相法》一書,這是宋代起影響最大的一本相書,其中便有以耳論人的記載,耳高則福,耳小則貧,耳亮則聰,耳薄則病,“其堅如木,至老不哭”。

小記——把耳朵叫醒

此類看相解命之說雖多為無稽之談,但對古代文化研究還是有一定用處的。《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外貌描寫是“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這從相術來說便是忠厚仁義之相。

小記——把耳朵叫醒

古人是比我們有“耳福”的,蹀坐吹羌笛,哪怕是哀怨悽楚的楊柳歌;月落聽烏啼,哪怕是青楓漁火愁難眠;急雨聽春潮,哪怕是野渡只見孤燈漂漾;夾岸聽猿聲,哪怕是輕舟越過萬重山巒。“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是生活,也是享受;“車聲吵聲施工聲,聲聲噪音”,也是生活,卻是難受。

小記——把耳朵叫醒

不妨讓我們把耳朵叫醒,凝聽自然的奏曲,聆聽身邊的故事,靜聽心靈的迴音。

小記——把耳朵叫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