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周年專輯

我縣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

文圖/宗和

今年是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為緬懷先賢,4月2日下午,寶應縣政協聯誼會召開“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座談會”。

華克之,寶應縣氾水鎮人,生於1902年,1998年逝世。他是我黨隱蔽戰線上的傳奇英雄,曾任國家安全部顧問。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在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時期,他挺身而出,赤膽忠心,屢建奇功。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參加座談會的有,華克之女兒曹芸瑄,《華克之傳奇》作者韓厲觀、陳立平,縣政協副主席、縣政協聯誼會會長王松年,趙文瀾、華佔全、沈立德、花培元、王振海、許榮幹、成明珍、劉世昌、王強、趙躍、張磊等老領導老同志。會上,與會者熱情發言,他們或深情講述,或激情朗誦,表達了對華克之這位革命英雄的崇敬、景仰之情,並表示要傳承、學習他的革命精神。

最後曹女士發言,她代表家人致謝縣政協召開這次座談會,並感謝在座各位的深切緬懷。她在發言中,還轉述了國家安全部對華克之同志一生作出的高度評價。

本期特推出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座談會專輯。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華克之同志百歲誕辰祭

趙文瀾

少小懷孤志,天馬欲行空。

光明與正義,所向亦所從。

初服三民策,其志在大同。

獨夫擎黑幟,水火不能容。

一刺驚世界,傷不及元兇。

顧此非長策,前景忽朦朧。

輾轉尋真理,馬列為歸宗。

延安聆聖教,豁然亮心胸。

終生不二懷,耿耿對蒼穹。

投身隱蔽線,復躡虎狼蹤。

孤膽兼奇志,克敵運機鋒。

所作驚人舉,一一奏膚功。

居功不言功,時時牧謙沖。

丹心天已鑑,奈何天不公。

潘案莫須有,千人一網中。

公為潘之臂,自難避其躬。

沉冤廿四載,鐵窗負詩雄。

詩成千餘首,直欲掃凡空。

或以懷故人,靈犀一點通。

或贊山河美,想見雪初融。

或以言己志,素懷白水同。

或為天之間,意在理之窮。

腳底鑿天渠,流水自淙淙。

隨流觀天外,澄雲託彩虹。

十月響春雷,霧開日曈曈。

還君以真樸,美玉脫塵蒙。

還君以潔質,清水出芙蓉。

氾光風荷舉,花開色愈紅。

亭亭一枝異,蕩蕩君子風。

鄉人親君子,君子即睆翁。

酹酒氾湖畔,我思入鴻濛。

注:華克之名睆,江蘇省寶應縣氾光湖人,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為潘漢年得力助手。韓厲觀與陳立平所合著《華克之傳奇》書其人其事,讀之令人魂驚魄動。

詞二首

紀念隱蔽戰線上的老英雄華克之仙逝二十週年

徐榮幹

臨江仙

經歷傳奇人世少,無形戰線豪英。奇功屢建卻無聲。中華勳績譜,濃墨錄君名。

仙逝廿年呈敬奉,神州霞蔚雲蒸。蜚聲寰宇顯崢嶸。國威非往昔,告慰在天靈。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長相思

憶華公,頌華公,潛入龍潭蓋世功。家鄉世代崇。

日曈曈,月曈曈,欣喜巨龍騰九重,在天含笑中。

緬懷先賢砥礪奮進(並序)

——重溫“實錄”紀念革命英雄華克之逝世二十週年

陳立平

革命英雄華克之是我縣氾水鎮人,國家安全部顧問。生於公元1902年,逝於1998年,今年是他逝世二十週年。他生活的上世紀前期風雲變幻,正是我們國家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國事日非,民不聊生的苦難時代。國難當頭,是自暴自棄,以酒澆愁,苟且偷生;或是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避亂世於桃源;還是拍案而起,挺身而出,挽救國家於危亡?這對當時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華克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後者,他不顧生死,挺身而出,毀家紓難,火熱地投入到救亡圖存的偉大洪流中去,闖龍潭、入虎穴、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從而歷史為他編織了許多令人心醉的故事。今天在他逝世二十週年之際,重溫他撰寫的《卅十年實錄》這部史書,追溯當年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驚變;思考他對國家民族、黨和人民的一往情深;回想他對敵鬥爭的大智大勇,無私無畏的精神時,仍然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充滿萬分景仰之情,因是特賦詩緬懷。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重溫實錄篇,字字扣心絃。

誦之金石裂,思之泗涕懸。

國殤爭赴死,易水出新篇。

血濺金陵日,舉世皆愕然。

獨夫驚魂後,惡令緝“兇嫌”。

懸洋十萬兩,集欲鑊油煎。

可嘆黃粱夢,志士已飛延。

主席款相待,銘感難入眠。

“七不”盟素志,任由黨派遣。

銜命轉地下,與敵巧周旋。

香島寒夜冷,申江愁雨綿。

國破山河碎,悲憤滿心田。

出入虎狼穴,生死俄傾間。

敵情報帥部,軍圖送前沿。

武器運蘇北,電波飛雲巔。

好戲連臺唱,捷報再三連。

中柩頒獎令,英雄美譽傳。

惜哉潘公案,蒙塵二十年。

青蠅只一點,白璧遂成冤。

丹心煉聖獄,抒懷千萬言。

愛國身可碎,何須隱私嫌。

幸有三中會,陰霾蕩若煙。

一身歷艱厄,歲晚復真顏。

遙望陵上草,終歲綠長鮮。

斯人已遠去,青史教元元。

愛國記初心,興邦步哲賢。

時時歌正氣,代代接浩然。

只留初心照後昆

——為紀念傳奇英雄華克之逝世20週年而作

韓厲觀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與陳立平同志奉命為傳奇英雄華克之立傳。成書之後,我們把自己的心得寫在“卷首語”中:

“當我們的接觸多了,並且得到老者的信任,讓我們瞭解他的主要經歷,閱讀他撰寫的《卅年實錄》和詩鈔之後,我們就不再僅僅在那些驚險的情節中獵奇,也不再僅僅在他的學問、智慧和勇氣上索隱了。我們更多地注意的是老人那種對黨、對同志、對人民萬死不變的戀情,那種心甘情願永遠爛死於泥沙的犧牲精神,那種在‘爛社會’、‘爛場合’打‘爛仗’,出汙泥而不染,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操守的純潔靈魂。”作為我黨情報戰線上的鋼鐵戰士,“其事蹟將永遠不見於經傳,但是他們的思想、道德、情操將是我們進行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

放在今天的語境中,這段話可以作這樣的概括:英雄華克之最值得我們欽佩和永遠發揚的是他“不忘初心”,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經歷了1935年11月1日的“刺汪事件”之後,華克之從同伴的血泊中醒來,認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決心徹底放棄“三民主義”,服膺馬克思列寧主義,投身到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之中。

1937年5月4日,在延安鳳凰山下中共中央的一間會議室裡,偉大的毛澤東主席接見了他,與他暢談國內外大勢,充分肯定他反蔣抗日的立場,接受了他的革命請求,委以民族解放事業的重任。他向毛主席宣示了“七不”誓言,即: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謊,不貪財,不想出頭,不埋怨組織,不討價還價。從這一刻開始,他就從一位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質變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在長期的隱蔽鬥爭中,他嚴守紀律,不逾規矩,牢記“有功不雲功,小過鑄大錯”的訓誡。他是在廖承志、潘漢年領導下搞戰略情報的,這部分內容只能是永遠的秘密了。然而他的那些“業餘活動”其意義就是尋常人所難以想象的。他曾親口對我們說,我們這些人做的那些事,拿任何一件事出來都足以塑造一名“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我們只能永遠爛死泥沙。是的,在日寇投降之際,從日本武士道將軍手中搞軍火,在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時,從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室搞軍圖,在大軍渡江前夕,及時把國民黨江防圖送到我軍指揮部該如何計功?該怎樣獎勵?

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在華洋雜處的港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為常態,置身其中的華克之卻說,在“七不”中以“不貪財”一條最為要緊。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金錢能決定他的人格;對一名共產黨員來說,金錢能測出他的黨性。他又說,共產黨人並不拒絕任何致富的機會,不過當他為自己的理想浴血奮戰時,任何一宗財富一旦到他的手中,就應該立即變為組織的財富,無產階級的財富,人民的財富。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僅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他利用工作之餘,從事金融和商貿活動,就淨賺了42萬港元,摺合黃金4200兩,全部交給黨組織作了活動經費。至於他白手搞到的540大箱黃白色炸藥、194挺嶄新輕機槍等軍工物資就不知價值幾何了。然而參加革命之後,既無皇糧可吃,亦無薪水可領。“三餐大飯一餐茶”得自己養活自己。他認為“一個共產主義者,從精神上說,他富有天下,從物質上說,在人民還貧困的時候,他應當固守清貧”。

1955年因潘漢年案牽連被捕,罹獄長達24年之久。他素志不改,對毛主席的崇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守毫不動搖,時時不忘“七不”誓言,在獄中,他全憑記憶寫了《卅年實錄》近30萬言和千首詩詞。將自己從1925年至1955年進行的大小活動、人事交往和盤托出,把一顆赤子之心交給黨和人民審查。

1979年春天,已經77歲的他,剛剛結束長達24年的冤案,馬上就去尋訪44年前因“刺汪”而犧牲的義弟孫鳳鳴的後代,然後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為孫鳳鳴樹碑立傳的活動中去。

他懇切地向中央負責同志報告:孫鳳鳴並不屬於晨光社這個小團體,他的刺汪義舉也不屬於哪個人。我所以要為他正名定份,自然與我們個人之間的深厚情義有關,但從根本上說,這是一次歷史的回顧,是一則歷史的總結,也是給歷史人物一個公正的評價。其意義與其說是為了歷史,倒不如說是為了未來,我們民族那種不屈不撓,敢於為國家興亡而慷慨赴死的浩然正氣是一宗值得永遠弘揚的精神財富。

他的努力不僅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與支持,也得到江蘇省、徐州市和銅山縣黨政領導的支持與幫助。1988年7月7日,抗日戰爭勝利51週年紀念日,一座造型仿黃花崗革命烈士墓、其型制略小的紀念碑終於在孫鳳鳴的家鄉銅山縣黃集鄉揭幕了。碑身正中橫書“孫鳳鳴紀念碑”六個金色陰文。上款“1935年11月1日於南京刺殺汪精衛遇難”,下款“銅山縣黃集鄉人民政府奉命敬立”。碑身背面是華克之撰寫於50年前改訂在50年後的兩首敘事古風,題目為“痛悼抗日愛國志士孫鳳鳴崔正瑤賢伉儷”。其中“生無私人怨,死因國事非”一聯是志士大義凜然的寫照,也應是華克之奮鬥終身的自況。

1998年春,我與陳立平同志在縣委常委、紀檢委書記華佔全同志率領下,代表家鄉人民參加了華克之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首都醫院的告別室裡,聆聽了黨組織對這位傳奇英雄的歷史結論:他的一生是為正義事業戰鬥的一生,是為黨的事業艱苦奮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2005年中共寶應縣委、縣人民政府在寶應烈士陵園為英雄立了塑像,設置了事跡陳列室,特別將他的“七不”誓言鐫刻在像基之上。從那時起,我和陳立平同志每年清明節都要率家人向英烈致祭,併為他遠在北京、上海的子女獻花代祭。

行文至此,情難以已。模仿先賢之制,擬詩一首,以奉心香一瓣:

鳳凰山下信念樹,豐功件件不落痕;

出生入死敢誇好,只留初心照後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紀念華克之逝世二十週年

張磊

接到參加座談會的通知,才意識到華克之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年了。可是我的感覺,華克之一直活在我心裡。

只要說到華克之,所有寶應人都會感到驕傲和自豪。寶應人驕傲自豪於華克之是我黨隱蔽戰線上的大英雄,寶應人還驕傲自豪於華克之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質和極強的人格魅力。寶應人提起華克之曾經策劃組織了震驚中外的“刺汪”行動,曾經為抗擊日寇侵略和打倒蔣家王朝出死入生、屢建奇功,曾經蒙冤受難卻忠貞不移,總是敬仰不已、讚歎不已!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我是寶應人,我為寶應歷史上出了華克之這樣的大英雄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此外,我還為我近六年來宣傳華克之而感到光榮。到目前為止,我宣講寶應地方黨史已超過100場,每次宣講必定有華克之的英雄事蹟。

事情得從2011年拍攝的一部電視專題片說起。

2011年,我在縣委黨史辦工作。在迎接建黨90週年紀念日前夕,縣委組織部、縣電視臺和縣委黨史辦聯合攝製了反映中共寶應地方史的專題片《日出水鄉》,經在紀念大會上播放,反響強烈,獲得好評。一晃2012年建黨紀念日又來到了,縣委決定組織一次中共寶應地方史講座,作為縣委中心組學習的內容,以此來紀念黨的生日。縣委把落實講座主講人的任務交給黨史辦。得到指令,我想,是外聘專家還是眼睛向內?恐怕外地專家未必瞭解寶應的中共黨史。自己能不能承擔主講?這個念頭閃過就再也放不下了。我開始精心準備講稿,發現如果僅僅把中共寶應地方史按照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一一宣講,就會重複去年電視專題片的內容,而且看不出寶應革命鬥爭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這部分內容應該是講座的重點。我開始深入研究,發現中共寶應地方史中只記錄了寶應境內黨組織、黨員及革命群眾的活動情況,對發生在境外的寶應籍革命者的活動幾乎沒有反映,少數有所涉獵也語焉不詳。我覺得,陳處泰、華克之兩位寶應籍大英雄在中國革命史上名垂千古,他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也應該是寶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於是,我把陳處泰、華克之的生平事蹟納入講稿內容,宣傳華克之從此開始。

為了宣傳好華克之,我不斷地走近華克之,韓厲觀、陳立平兩位老先生合著的《華克之傳奇》就是最好的路徑。我把這部紀實文學作品細細研讀了五遍,不僅熟悉華克之的驚天壯舉,還努力理解他的心路歷程。我認為,華克之具有以下崇高品德。

寶應傳奇英雄!紀念華克之同志逝世二十週年專輯

——信仰堅定。他從小立志救國救民,青年時期追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蔣介石代表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利益背叛革命後,他定下“中國革命要成功、必須除掉蔣介石”之決心。策劃組織“刺蔣”演變成“刺汪”以後,他不僅自身頭懸通緝利劍,還不斷有戰友、朋友、親人慘遭屠戮的消息傳來。痛定思痛,他終於認識到“中國革命要成功、只有跟著共產黨幹”。我以為,華克之之所以信仰極其堅定,與他在革命道路上苦苦尋覓、最終投身共產主義陣營有極大的關係。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而華克之比較的結論是用鮮血換來的,因此更加刻骨銘心。正是這刻骨銘心的信仰支撐著他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

——大智大勇。從揭露蔣介石背叛中山先生,到智賺國民黨國防部軍用地圖,華克之一生完成了許多讓人難以想象的艱險任務。華克之是一直頂著懸賞通緝、稍有閃失、人頭落地的危險來從事共產黨的隱蔽工作的。他既要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追捕,還要一次次深入虎穴。這種虎穴險境要在常人一定是唯恐避之而不及,他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每接到上級的任務,他都是多方收集對手的情報,認真加以研判、分析,找出對手的軟肋,然後針對其軟肋,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閱歷儲備、人脈儲備等等,制定周密的行動方案。要麼不出手,出手則務必成功。每當他沉著、篤定地出現在對手面前時,我都要讚歎其智謀和膽魄,那真是驚天地、泣鬼神。

——重義重情。華克之早年走上反蔣道路,不是因為和蔣介石有什麼個人恩怨,恰恰相反,蔣介石還許以高官厚祿利誘他。但是華克之堅守革命大義,凜然揭露蔣介石大逆不道、背叛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使蔣介石惱羞成怒把他投入監獄。經國民黨左派朋友營救出獄後,華克之捍衛中山精神、堅決反蔣到底的決心矢志不渝。華克之固守革命大義堅如磐石,而對志同道合的戰友、朋友又是情深似海。他對因“刺汪”而意外罹難的共產黨領導人陳處泰、對因“刺汪”而英勇就義的槍手孫鳳鳴及其妻子崔正瑤,滿懷悲痛自悔、深沉厚重的情感。他在晚年寫下大量的紀念詩稿、為孫鳳鳴奔走立碑紀念等等,此類所有行動都表現出他的真性情。

——廉潔自律。華克之視金錢如糞土,一生中無數次面對金錢考驗都毫不為之所動,他知道肩上的責任重於泰山,眼前的區區小利不足掛齒。但是,他又是一個特別想掙錢、特別能掙錢、特別能掙到錢的好手。這是多麼奇特的矛盾統一呀!潛行於十里洋場,他如魚得水、掙錢無數,曾經掙到的黃金累計起來有他人高,可謂“掙金等身”。然而,他掙錢不是為自己,他把每一筆收入、每一分錢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作為組織的活動經費。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化妝變換身份,但為了省錢,他從外面看是西裝筆挺,內裡卻捨不得買襯衫而用假領子代替;從外面看是皮鞋鋥亮,內裡卻捨不得買襪子而赤腳,甚至連吃一塊大餅都要算計。華克之的精神境界就是如此的崇高,他是一位用特殊材料製成的真正的共產黨員。

我以為,華克之智商極高,在中國革命大浪淘沙的歷史背景下,在錯綜複雜的敵、我、友關係中,在一次次極其艱險的任務面前,他總能尋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和戰勝敵人的突破口;華克之情商也極高,茫茫人海中他閱人無數,在什麼人面前該袒露心聲、傾訴衷腸,在什麼人面前該虛與委蛇、深藏不露,在什麼人面前該軟硬兼施、綿裡藏針,他都應付自如、不著痕跡。

我還以為,要宣講好華克之,首先要準確把握好華克之,既要反映出他的傳奇色彩和崇高品德,又不能神話他,而是要宣講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有忠肝義膽、有獨特人格魅力的共產黨員華克之。

在縣委中心組學習會上做講座的那天,當我講到我們大寶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時,開始有人面露驚訝神情,等講完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蘇中區黨委、蘇中行署、新四軍一師及其機構駐紮寶應一年多直至抗戰勝利,講完寶應老區人民毀家紓難、送郎參軍、支援革命,尤其是講完陳處泰、華克之兩位大英雄,大家顯得很激動,有領導和我互動起來。講座圓滿成功,獲得好評,縣委書記仲生當場佈置任務:“按照這個版本,廣泛宣講。”從此,我應邀去機關、學校、社區、農村宣講中共寶應地方史,對象有黨政幹部、中小學生、新招錄公務員、大學生村官、社區居民等等。只要聽到華克之的英雄事蹟,大家都很振奮,感到驕傲和自豪。

六年來,我還做了兩件事,和宣傳華克之有關。一是協助拍攝電視片《華克之》。2013年初夏,南京電視臺來寶應拍攝紅色間諜系列專題片,其中有《華克之》專集,我們熱情接待記者,聯繫採訪對象,提供相關資料和線索。系列專題片後來在南京電視臺和全國其他電視臺播出,擴大了宣傳華克之的受眾面。二是組織創作《陳處泰傳》。《陳處泰傳》的作者是曾經創作《華克之傳奇》的韓厲觀老師。他在寫華克之時,由於華克之和陳處泰是同學、兄弟、戰友,因此掌握了大量的陳處泰資料。要寫陳處泰的個人命運,繞不開華克之。我在為創作做好組織工作的同時,還協助校對、聯繫專家審稿和負責印刷發行。我以為,宣傳陳處泰是從另一個獨特的角度宣傳華克之。

華克之是狂飆突進時代裡無數真正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宣傳華克之,也是宣傳那些真正的共產黨員。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今天,發揚光大華克之精神,應該是對華克之最好的紀念。

我曾有幸面見過華克之一次。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作為寶應縣中學的校友,來校為全體教師做報告。那時我在寶中任教。我記憶中,華老個子不高、溫文爾雅,一位普普通通的長者,看上去真的很難將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和他聯繫起來。華老逝世已經二十年了,他留在我心中的還是那年見到的形象。華克之永遠活在我心裡。

原載於《寶應文化月刊》2018年4月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