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1、一个故事

前几天在石家庄的公交车上听到一个故事。

两个中年妇女聊天,关于她们两个同事家两个孩子的经历。小A和小B从小就是好朋友,高中毕业俩孩子考上了北京的同一所大学。小A在大学里追求全面发展,学生会、社团、实习;小B则保持本心,继续刻苦学习,年年第一。大四毕业前,小B顺利保研进了北京另一所更好的高校读研;小A则含恨1分之差没有考上。

落榜后,小A多方寻找工作机会,最终发现还是回到父母工作了半辈子的单位,自身价值才更容易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于是,小A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进了这家市内也算是福利待遇第一梯队的单位。小B则继续留京求学。

入职一年后,家里凑钱在单位附近给小A准备了一套婚房。基本是市内最好的地段,还是学区房。第二年下半年,石家庄房价开始“造地式”暴升,原本不到一万的房子直窜三万。第三年,小A得领导赏识,被提成了部门主管。

小B这边学业顺利,家里就没计划着结婚买房的事,加上房价在一两个月内就涨到之前的两三倍,等反应过来早已经买不起附近的房子。三年后,小B硕士毕业,面了几家北京的国企,工资待遇都不太理想。然后在家里的劝导下也回到了石家庄,同样进了这家单位,成了小A手底下的一个兵。

为了听完这个祸兮福兮,波澜起伏的故事,我硬挺着坐过三站。下车后,我一边往回走,一边慢慢让自己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反思自己20年的上学经历。

2、从打死也不去到死磕20年

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7岁那年村里私立小学招生,上了一天学后我鬼使神差地再也不肯踏进教室半步。秋季农忙,母亲上午下地前各种“威逼利诱”无效后把我关进了家里放杂物的“小黑屋”,说不去上学就一直关着。

农村的孩子可能会有类似的感觉,对于阴暗潮湿,堆满杂物的屋子,我们总是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我是如何熬过那个漫长的上午,只记得母亲中午回来打开门问我,去不去上学。

我依然硬着脖子说,不去!

母亲歇斯底里,不去我今天就打死你!

面对严厉的母亲,我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喊出了这辈子为止最有骨气的一句话,打死我,我也不去!紧接着我被扒光衣服,挨了一顿柳条。

孩子的心总是很难揣测,第二年村里的公立小学建校开始招生。母亲并不抱多大希望地问我去不去上学,我说去。然后,我就和学校死磕了接近20年。

3、抑扬褒贬总相宜

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虽然说马上要迈入而立之年,但刚离开校园不久就去评价“上学读书”这个选择的得失,无疑是草率和短视的。然而大妈讲的故事、身边朋友和自己的经历是如此鲜活,又引诱我不得不强迫症地去做一些思考和尝试,来一窥这个“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题。

上学到底有什么用?作为一个在这件事上投入了20年时间,过去已经和它紧密相连,未来也必将和它继续紧密相连的人;作为一个目前并未因此尝到现实红利,反而可能错失了大把机会的人。

可能既不会一腔鸡血地到处给别人灌鸡汤宣扬“只有上学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为很多中学甚至小学辍学的同学早已经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且事业蒸蒸日上;也不会跟着酸溜溜地调侃“上学无用论”,因为同级的同学有很多进入了国内最顶尖的实验室,从事着最前沿的研究,也就是实现了小时候很多孩子的梦想:科学家。

4、一种选择

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我想说上学只是一种选择。

从最实用角度看,上学就像人生中面临的很多其他选择一样。站在岔路口,你并不知道哪一路能更快通向成功,哪一条路能更大程度改变你的人生。

一方面,它与其他选择并无不同。你走这条路肯定会收获一些东西,但与此同时你也注定无法得到另一些机会。

另一方面,它与其他选择也大不相同。在你不是家族企业继承人(如果是,很有可能得接受更多教育),没有领路者去做更有保障的选择的时候,对于一个来自普通家庭7,8岁的孩子来说,上学无疑是前景最明朗,回报率最高的一条康庄大道。

5、它告诉我,你可以的

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回顾20年的求学经历,以尚有限的认知和理解,我努力地对比做出总结,上学教会我最多的就是:你可以做到很多事情。换句话说,它给了我见识,给了我探索世界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如果我学会了的话)。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场景是,一旦把“套路”摸清,余下的日子就变成了日复一日的“事务性”重复。时间一长,很多人会生出一个想法,这个工作太没技术含量,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做。并且这样的对白也时常出现在我们平时的吐槽中。

这份工作真的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吗?肯定不是!首先这个岗位对本科甚至硕士的学历要求就已经把一大部分人拒之门外。退一步讲,我们砍掉学历这个门槛,也不会有高中毕业或者初中毕业生来申请这个职位。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认为自己能做得来。

举个例子,大学毕业去北京找工作,典型的目标是一个坐办公室的脑力活儿。而如果高中毕业,我的目标会是什么?是建筑工地,是保安,是地铁安检员。不止贫穷能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学历也照样可以!

高中毕业我连看都不会看那些“高大上”企业的招聘信息,首先我自己就已经认定了自己干不了。至于为什么,因为我没那个学历,没那个知识储备。不要求学历的活儿才是我的主场。

但事实如何,一个高中生和一个普通大学生(大专生)的差距有多大,相信很多上过大学的人最清楚。我也是一个二本里的三流学校出身,说实话,大学如果混,是真的可以混到毕业。那么问题来了,跟高中同班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同侪比,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给了我们一种神秘感,一种有学历的人总是让没学历的人感觉到的一种神秘感,没受过进一步教育的人总觉得进一步教育给了人一些特殊的能力。而实际上,跟他们相比,你可能只是多了解了一些原理,多见了一点那些“高大上”运作背后的机制和模式,多接触了一些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可能。

而正是这多出来的看似不起眼的一点积累就已经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正是这一丁点窥探向你展示了其实很多东西并不复杂,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到。学历给了你一块敲门砖,也给了你敲开门后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虽然它不一定给了所有人相应的能力。

在去中科院读研之前,科研、基金、科学家、院士,对于我都是远在天边的概念和崇拜。等到后来的一天,我在国科大频繁听院士的讲座,跟着国内最棒的专家做973和863的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我发现原来一切是这个样子,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你是不是想说,了解到这些又有什么用。说实话,目前来看,确实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即不能涨工资,也不能提干。但它减少了一些这个世界的神秘,开发出了我自身的一些潜能,或者说告诉了我,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有些时候,你不是不具备这个能力,你只是不知道你可以做到。那么谁能告诉你,上学可以。当然,并不唯一。

上学教你的,可以浓缩到遇见问题时的一个反应:我见过,我知道它是怎么样的,可以解决;我见过类似难度的,别的能处理,它肯定也可以;我见过比这个简单的,眼下的稍微难点可能会多花费一些时间。

我并不是想说跟小A相比,小B的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然后一路高歌猛进,后来者居上成为了人生赢家。小B也有可能始终不得机遇,最后含才庸碌。

我只是想表达,上学揭示了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更多可能,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上学让这个世界变得薄了一些,虽然并不一定是我们自己让世界变得更薄,但至少让我们能多看懂一些这个变薄的世界。

PS:调子起得过高,收不回来,天马行空。。。

上学有什么用?20年求学生涯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