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與「白洞」

黑洞是當代科學“六大懸案” 之一。 最初指出黑洞的存在,並假設為一個質量很大的天體的是法國的拉普斯。他於1798年利用牛頓萬有引力和光的微粒學提出了這一見解。

“黑洞”與“白洞”

1939年,天文學家奧本海默對恆星晚期演化進行研究時,又發現恆星的核燃料耗盡後,恆星會在一瞬間縮小上萬倍而出現“坍縮”現象,他預言,恆星在“坍縮”中可能會演變成文黑洞。到了20世紀70年代,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把量子力學魚廣義相對論結合起來,進行“黑洞”表面量子效應研究,認為黑洞中的一切都消失了,但它所具有的強大引力依然存在,從而使黑洞理論更向前推進一步。

“黑洞”與“白洞”

目前,“黑洞”的存在只在數學上被證實,還從未被天文學家們觀察到,因為它的引力很大,甚至連光都不能從它裡面逃逸出來,所以,世界上任何一副望遠鏡都無法直接觀察到黑洞的情況。

“黑洞”與“白洞”

最近,美國科學家在宇宙空間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黑色天體,這個天體比太陽大100億倍,比銀河系的質量還要大。美國科學家們認為,他可能是一個“黑洞”,比已發現的任何黑洞大10~100倍。英國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的一個觀察小組,利用加納利群島帕爾馬山上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一顆比太陽還要亮1000萬億倍的類星體。在這個類星體的中央部分有一個黑洞,每年要“消化”掉相當於100個太陽那麼多的物質,並釋放出具大的能量。科學家們根據理論推測認為,銀河的中心核發射能量相當於太陽總能量1億倍的X射線,中心核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當週圍的環境氣體落入黑洞時,其重力能轉化為X射線能。但對氣體是怎樣落入黑洞的目前還不清楚,但對於太空中到底有多少個黑洞,它們是怎樣形成的等問題,仍然是一個待解的謎。

“黑洞”與“白洞”

太空中還有一種與黑洞相反的洞,叫做白洞。它也是廣義相對論中所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也有一個封閉的邊界。聚集在黑洞內部的物質,只可以經邊界向外運動。聚集在白洞內部的物質,只可以經邊界向外運動,而不能向邊界裡運動。因此,白洞可以向外部地區提供物質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區域的任何物質和輻射。白洞是一個強引力源,其外部引力物質與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圍的物質吸到邊界上形成物質層。當白洞內中心奇點附近所聚集的超密態物質向外噴射時,就會同它周圍的物質發生猛烈的碰撞,而釋放出巨大能量。白洞同黑洞一樣,充滿著神秘色彩,目前還只是一種理論模型,尚未被觀測所證明,還有待於天文學家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黑洞”與“白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