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2018年,向改革致敬

我們可以對2018年從不同的維度賦予很多的意義,但其最大的意義,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

40年前,以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仁人志士,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擔當,殺開一條血路,開啟了中國改革進程。改革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版圖。今天,全球經濟重心再次回到亞洲,亞洲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區域,根本原因,是因為小平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推動的改革讓中國崛起,沒有改革,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馬光遠:2018年,向改革致敬

中國有很多人總是想當然的認為,中國能有今天的發展,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認為別人過去40年也都在發展,甚至認為中國的發展並不是最好的。將中國的發展看成想當然,這是極其危險的。過去40年,放眼國際,大國興衰,起起伏伏,並非所有國家都一帆風順,動盪者大有人在,戰亂之國也不在少數,至於經濟政治停滯不前者,更是比比皆是。中國的改革,也絕非像春夏秋冬的更替那麼自然,而是在40年前,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幫仁人志士眾志成城推動的結果。改革是中國到了一定階段必須做的選擇,但改革能有今天的成就,則和那一代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很大的關係。

改革的40年,也絕非一帆風順,改革與反改革的思潮鬥爭一直都很激烈,改革多次陷入夭折的危險。比如,92年小平南巡之前,中國當時的氣氛之壓抑,“左”的走回頭路思潮的瘋狂,對改革開放的否定和抨擊極其囂張,正是在這個關鍵時期,小平以88歲的高齡,挺身而出,用自己最後的、也最震撼的力量,硬生生將中國改革開放從“左”的思潮中解救出來。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面對左派人士對改革開放的否定和抨擊,小平嚴厲警告:“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誰不改革,誰就下臺”,這些極具魄力和勇氣的話,在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極其振奮,蕩氣迴腸,給人信心。不誇張地說,沒有這位88歲老人的南巡,中國的改革開放不知道還要徘徊多少年。

40年來,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但改革仍然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和未竟的領域,一些領域甚至成了多年來啃不下來的硬骨頭,改革仍然處在關鍵時刻,隨時都有走回頭路的危險。特別是,改革今天面臨的阻力,改革的難度,並不比40年前少多少。我們看到,今天改革的主題仍然未變:政治改革停滯不前,社會改革剛剛起步,經濟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但是改革的共識和改革可以依賴的主要力量上卻和40年前迥然不同。

就改革的共識而言,40年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人心思變,人心思改,改革對任何一個團體、任何一個階層而言,都是“帕累託改進”,但在今天,漸進式改革本身的天然弊端導致利益群體的分化,特別是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分好蛋糕”的階段,既得利益集團為了避免利益的受損,要麼百般阻撓改革,要麼曲解改革,要麼進行假改革,要麼借改革之名行維護既得利益之實。

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停滯和權力制衡的缺失,政治精英、知識精英和商業精英利用缺乏制衡的權力,互相尋租,導致社會風氣的敗壞,導致人心的渙散,導致改革共識的破裂,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左的思潮重新迴歸,讓很多人擔心中國改革的方向和道路選擇。一些民營企業家對改革的信心開始動搖,民間投資連續兩年都出現滑坡,本質上是對改革的信心出了問題。

馬光遠:2018年,向改革致敬

在40年後的今天,我們對改革最好的紀念當然是以改革的精神繼續推動改革。我們有責任告訴年輕人,中國改革的不易,有責任告訴國人,改革開放前中國真實的歷史,更有責任在改革受到質疑和反覆時捍衛改革。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應該以更大的政治擔當推動改革闊步向前。就今天中國的國力,國內的思潮,以及國人的見識而論,改革仍然處在非常好的戰略機遇期:

其一,儘管改革在很多領域進展並不盡如人意,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倒退,但就國內的主流思潮而言,渴望改革、支持改革仍然是中國當前社會的主基調,否定改革的聲音儘管有,但並沒有形成市場。也就是說,儘管在如何改革等問題上各界有分歧,但在要不要改這個原則問題上,中國社會有著高度的共識,走回頭路在中國沒有任何出路;

其二,經過40年的改革,中國事實上已經培養了足以進一步推動改革的中堅力量和社會體系:中國的市場理念深入人心,市場已經成為中國配置資源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中國社會已經從傳統社會向現代文明的契約社會邁進,任何大政府、強行干預的做法都會引起民眾高度的警惕,任何在改革領域的倒退或者走回頭路都不得人心,這種意識形態領域潛移默化的變化成為下一步改革最重要的觀念基礎;

其三,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在全球公共事務中的舉足輕重的大國,國際社會的重大事務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已經很難想象。這一方面意味著,中國必須尊重國際社會公認的遊戲規則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國要真正成為國際社會尊重的負責任的大國,必須繼續推動改革。應該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上之所以說話有分量,日益受到尊重,恰好是改革讓中國富起來的結果。

馬光遠:2018年,向改革致敬

我們希望,在改革40年到來之際,新時代的共產黨人以一個大國執政黨該承擔的責任和魄力,以開放的理念和姿態,重新構建中國的改革框架和路徑,打破目前改革的僵局,推動中國改革的進程,啃下改革面臨的硬骨頭,打破一些改革領域的堅冰,給國人信心。

筆者認為,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改革開放才是其真正的核心利益,作為中國的執政黨,打破重重阻礙,推動改革進程,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文明和民主,是其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我們應該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向改革致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改革的關鍵是建立一個在國際社會具有競爭力的文明的政治體制;具有高端產業支撐的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體制;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的穩定的社會結構。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2018年,讓我們向改革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