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進擊萬億市場:兩年的菜鳥供應鏈金融做對了什麼?

馬雲進擊萬億市場:兩年的菜鳥供應鏈金融做對了什麼?

兩年來,菜鳥供應鏈金融累計放款已經過百億,平臺效應初步成型。

文 | 萬德乾

作為阿里新零售商業基座之一的菜鳥網絡,有必要圍繞著物流服務推出全方位業務。供應鏈金融,就屬於菜鳥為商家提供全方位業務的基本範疇之一。

而這個服務,現在菜鳥的已經擴大至所有商家。即菜鳥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聯合金融機構準備了上百億資金,為所有商家提供“入倉即可獲得貸款”。

這套“入倉即可獲得貸款”的普惠供應鏈金融服務,已經在半月前的天貓618年中大促中,得到初步的檢驗。

- 1 -

新零售供應鏈金融升級:“入倉即可貸” ,幫助商家備戰雙11

研究供應鏈金融,菜鳥的供應鏈金融,以及不久前推出的“入倉即可獲得貸款”,是一件特別繁複,但也特別有意義的商機。細數其切入點,則還是要回到菜鳥作為阿里新零售基座說起,從落地阿里新零售的天貓說起。

熟悉天貓平臺品牌方的人士知道,天貓的品牌商,依託天貓平臺,已經構建一條完整的從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商業閉環。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品牌商的貨品,尤其是國外品牌商在華的業務架構,往往依託國內代理商打理。

新零售要求在商品、庫存和資金等所有環節數據打通,在代理人模式下,就遭遇壁壘。如何將貨品依託代理商打理背後的倉儲、財務和資金信息打通,是此前商品流通領域非常缺失的一塊。

菜鳥供應鏈金融的“入倉即可獲得貸款”,啃的就是這塊“硬骨頭”。

馬雲進擊萬億市場:兩年的菜鳥供應鏈金融做對了什麼?

馬雲在菜鳥2018年全球物流峰會上講話

菜鳥供應鏈金融總經理趙威表示,金融科技的沉澱和突破,“目前行業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因綜合風控能力有限,在消費品動產融資領域涉獵較少,市場上只有少數商家才能貸到款。菜鳥供應鏈金融經過兩年沉澱,已經可以做到只要進倉,就可以獲得貸款。”

以前菜鳥的商家服務,很多交易也發生在阿里平臺。“入倉即可獲得貸款”服務的推出,意味著商家線下庫存(即庫存商品並不一定在阿里平臺售賣),也具備庫存的商品流、信息流形成一個完整數據閉環,更有利於整個國內商業的供應鏈金融信息鏈的打通。

馬雲在5月31日菜鳥五週年大會上就曾表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物流業不僅要自己發展,還應該成為製造業的利潤擔當。即為商家省錢,也是菜鳥供應鏈金融的任務之一。

從7月開始至今年10月,菜鳥供應鏈金融“入倉即可貸”的服務將得到全面推廣。伴隨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建設,該服務已經覆蓋到菜鳥雲倉體系,將幫助物流企業和入倉商家備戰今年的雙11。首批試點的雲倉物流的有中國郵政、科捷、心怡、髮網、天圖等業界知名企業。

- 2 -

從倉到一切的金融化:與天貓協同,“物流+零售+金融+數據”全鏈路打通

經過兩年的發展,菜鳥供應鏈金融已經推出多種針對性解決方案。包含:存貨融資、預付融資、銀票、跨境外幣融資、車輛融資、CP保理等。而菜鳥的資金來源,包含多家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機構。

實體流通業的金融,對於更多人來說,只接觸過消費端的消費類金融,比如傳統銀行發行的信用卡,螞蟻金服推出的花唄,解決消費者購物資金需求的短期性融資。

同理,發生在供應商和零售商的供應鏈金融,解決的也是商家在商品在庫存狀態(出售前)的資金佔壓和即時性融資。

消費類金融的資金獲取,金融機構參照的是信用和數據。對於供應鏈金融來說,除了傳統的庫存(動產)和物產(不動產)之外,菜鳥供應鏈金融還有一個授信維度,來自數據。而這,恰恰是傳統提供供應鏈金融支持的機構,難以觸達的關鍵。

就拿庫存本身(動產金融)來說,現在的菜鳥,對於倉內或關聯倉內的貨每分鐘價值動態,都能做到實時抓取。商家在菜鳥倉的庫存情況,包括什麼時候進來、什麼時候出去,以及貨品品質和售後顧客點評,商家貨品的下一步銷售預估,都能實時獲取。

中國在動產金融方面的商業信貸,增速明顯。相比2004年的12%,現在已經至少增加到40%,主要由中小微企業受益。

趙威也提到類似的解釋:“在消費品動產融資中,菜鳥沉澱了很多獨特能力,如倉內消費品全行業的估值能力,能實時監控倉內融資商品的動態價格、週轉趨勢,實時計算授信和水位。以及對消費品B2C、B2B倉儲的系統化、制度化的倉儲監控監管體系和能力等。”

能做到這些,得益於菜鳥作為阿里新零售基座,與天貓等前臺的協同互動,以及“物流+零售+金融+數據”的全鏈路數據打通。

也因為這樣,菜鳥的供應鏈金融不止於金融。菜鳥能對商家的成長和需求深刻把控。並在貨品的庫存和銷售之外,接下來還要對圍繞著庫存協同作業的運輸車輛、司機、快遞員等提供賦能。

菜鳥的供應鏈金融,已經超越金融。在很多金融機構眼裡,司機、快遞員和物流從業人員,作為物流產業的底層人員,相比商家的信用和資金狀況更為被動。但在菜鳥網絡,依然能發現這個群體的規律性。比如一個司機的業務穩定性、月度作業頻次、每次作業里程和貨品的關係等,都能獲得數據維度的信息確認。對於這塊,如果能對他們提供金融服務,可預見的規模將是一個涉及萬億級的市場。

因為這是中國的一個現實情況。

馬雲進擊萬億市場:兩年的菜鳥供應鏈金融做對了什麼?

菜鳥網絡的倉儲內景

中國的物流行業,可統計的從事機構和個人,多達上百萬,是一個高度分散化的市場,還有越來越多的新的物流公司在誕生。單純使用傳統的IT邏輯決策供應鏈端的金融服務,已經不具備同步整個商業大背景的變化趨勢。只有將越來越多的物流要素,包括人、貨、車、倉、店、設備等所有物流要素整合鏈接起來,才能把新零售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做起來。

截止5月底的數據統計,目前菜鳥網絡單日訂單處理平均在數千萬以上。獲得菜鳥供應鏈金融的訂單量,日均只在幾百萬單左右,菜鳥供應鏈金融還有巨大的衝擊空間。而這,也是菜鳥趕在618之前推出“入倉即可獲得貸款”的原因之一。

就像菜鳥副總裁史苗所說的那樣,馬雲為菜鳥網絡的未來,提出的履約體量,以及全國24小時達、全球72小時達要求。顯示菜鳥供應鏈未來的業務場景,可挖掘的細分領域非常之多。或者跟貨品庫存相關;或者跟車輛相關;或是跟設備相關;或者跟全球化相關,也跟新零售相關。大量跟物流行業相關的人、車,倉等需要發生大量資金需求的物流要素,菜鳥都將用數據、系統和協同作業模式,逐步予以涉及。

兩年來,菜鳥供應鏈金融累計放款已經過百億,平臺效應初步成型,正在把金融科技能力向外部金融機構輸出,彌補銀行原本無法滲透到企業的交易流、物流、資金流,僅能靠財務報表和實地走訪瞭解企業經營的痛點。

隨著新零售、新物流戰略的推進,菜鳥供應鏈金融的整個業務推進過程,一定是遵循一個“點-線-面”的擴大過程。以數據、金融技術和阿里平臺的協同效應,從庫存出發,把服務範圍從線上覆蓋到線下,從B2C延伸到B2B,再逐漸向物流相關聯的所有要素,全面服務品牌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以及生態中的物流供應鏈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