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投資心理是無比重要的

投資禪院,價值投資的禪修院!

健康的投資心理是無比重要的

文 | 凌鵬

範·撒普在1990年的《通向財務自由之路》中提及:成功交易等於60%的交易心理+30%的頭寸管理+10%的系統發展,而在2012年《超級交易員訓練法》中糾正:成功交易百分之百由交易心理決定。這或許有點矯枉過正,但也確實表明健康的投資心理在投資過程中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交易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對工具的看法。

波濤在1998年的《證券投資理論與證券投資戰略適用性分析》將投資流派分為學術派、基本面派、心理派和技術派。學術派就是我們在學校裡面接受的教育,有效市場假說、CAPM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基本面就是格林厄姆和費雪爾的理論;技術派囊括波浪、江恩等;而投資心理學並不多見。

波濤在其著作中提及兩個人、三本書。兩個人分別是勒龐、尼爾,三本書分別是《烏合之眾》、《逆向投資的藝術》、《大癲狂》。但就我看來,勒龐和尼爾是社會心理學家,他們的著作並不只針對投資,而《大癲狂》所描述的人類瘋狂也不僅限於南海泡沫、鬱金香熱。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波濤所提及的“心理學派”並沒有真正涉及“投資”這一專項領域的著作。由於“投資心理”在投資過程的重要性,本文試圖對這一流派加以補充。

、個體非理性和群體非理性

投資的主體是人,投資心理學首先要加強對人的理解。而“人”又分為個體的“人”和群體的“人”。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而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個體的“人”還是群體的“人”,都有諸多不理性。這些非理性,事後看是非常荒謬的,但又幾乎是不可克服的。建立健康的投資心理學,就是要在冷靜狀態下強化對這些非理性因素的理解。

關於個體“人”的行為研究,始見於凱恩斯的“動物精神”,在70年代的行為經濟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有許多著名的著作和論文,大家可以參見。

而關於群體“人”的非理性行為,《烏合之眾》、《大癲狂》確實是這方面的經典之作,每個做投資的人都應該仔細閱讀這兩本書。關於群體的非理性,研究者的態度非常重要。很多人懷著看笑話的心態閱讀《大癲狂》,這樣的心態是永遠無法在這些案例中汲取養分。需知,在任何一次人類社會的瘋狂中,我們都只是被時代大潮裹挾而前的“蟻民”。就像這幾年的“價值投資”大潮中,很多人慌不擇路的對“創業板”投以鄙夷的目光,生怕晚了就不夠理性。何奈,就在幾年前,我們也曾是創業板泡沫的推波助瀾者。

以上兩個方面的研究,還不專屬投資領域,是更泛的人類行為,但可為奠基之作。

二、專屬投資領域的書籍

學術派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不可戰勝的,任何東西都無意義,所以傾向於被動投資。基本面流派太過於冷冰冰,只專注基本面,剔除了市場波動、人的情緒。而真正現實的投資必然要兼顧市場、情緒和基本面,研究三者的互動。

在這方面,《股票做手回憶錄》是繞不過去的,這本書時讀時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而利弗莫爾從一個只會讀紙帶的短線交易者成長為一個耐心把握大機會的冷靜狙擊者,也浸透了很多投資人的成長過程。

克羅是現代意義的利弗莫爾,克羅關於行情和消息的論述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大部分人太過於專注短期的就事論事,而忽視了中期的大趨勢。例如週末盛喧塵上的“貿易戰”,其實沒有“貿易戰”,A股也會調整的。一個短期不停歇上漲20%的指數,劇烈調整8%在歷史上比比皆是,不是“貿易戰”也會有其他因素。而且,隨著指數再次向上,你會神奇的發現:貿易戰也消失了。關於行情和消息在A股中的運用,我在《寬體策論》第13篇文章《偶發、推斷和藉口》有詳細論述。

而索羅斯比克羅又進了一步,他認為人的行為和情緒會反作用於基本面,改變基本面。而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騙局和假象,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無法證偽的時候順應之,而證偽的時候抽身走人。《金融鍊金術》是人類歷史最好的五本投資著作之一,保羅·瓊斯在《金融鍊金術》的序言中寫道:索羅斯的理論是給了技術分析派一道曙光,讓他們走出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漫漫長夜。有種“世不生仲尼 萬古如黑夜”的感覺。

健康的投資心理是無比重要的,可能是從研究走到投資、知行合一的最後一步了!

健康的投資心理是無比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