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善而行,滴滴一下,溫情做伴好還鄉

乍暖還寒,狗年的春節比往年來的都晚,眾多情侶甚至來不及在情人節秀恩愛,就要踏上回鄉的道路。

擇善而行,滴滴一下,溫情做伴好還鄉

所有社會學家都認為,現代化的重要特點是社會分工的細化、個體差別的擴大與價值觀的多元。於是,物質越發達人們的同理心就越少,除了面對重大悲劇外,很難再有引起龐大人口情感共振的時刻。

然而,中國人似乎是例外。

在其他民族的文化體系中,年關都是出門狂歡的節日,這一天是全年犯罪率最高的一天。但中國社會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因為這是不管千萬裡都要回家團圓的節日。

在春節一天,中國人都想和親人一起,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明天,洗盡一年的鉛華,重溫遠逝的童真和古老的歌謠。

春節凝聚著中國人最高的文化認同,任何年齡、階層、地域的中國人在過年的時候,都會發現與他人在文化根袛上如何必然、緊密地連理共生。

擇善而行,滴滴一下,溫情做伴好還鄉

在數億人大遷徙的壯觀景象中,出行,是與回鄉過年幸福感關聯最大的一項體驗了,因為春節肯定會是交通設施與出行服務面臨供不應求的時段——票要搶,車要拼,連馬路都不夠用了。

最近,陳可辛導演刷爆朋友圈的春運題材視頻《3分鐘》,描繪的就是在公共交通資源極度緊缺時段的一幅溫情畫面。

其實,這兩天還有一個4分鐘的溫情微電影讓人淚目,由真實的滴滴專車司機故事改編,名為《最後一公里》,是擇善而行系列的最後一個故事。

老拾,一位快到退休年齡的老父親,為了給身患罕見克羅恩病的女兒治病,不畏大風大雪,每天起早貪黑的出車,“每天早起點,晚睡點,多拉幾單活,老了也沒那麼多覺了。”拾師傅自己吃得簡單,清水煮麵,饅頭土豆,他覺得雖然自己日子苦點,但多省下一點錢,就多一點希望!而每到拿到收入的那一刻,他是幸福的——只要有收入,女兒就能支撐下去,病就有希望治好。

然而,老拾還撐得住,那輛老車卻到了即將退役的年限。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滴滴得知了他的故事,緊急調度新車幫他度過難關。為了感恩,老拾提前1公里就給乘客結算,1年內共計2904次。 他說這1公里是他替女兒向幫助她的人說的“謝謝”。這一份小小的善意,在這一年中蔓延到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13億人口,得疑難雜症難以醫治的人不少,這個片子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講述的是一個與人們幸福感特別是歸鄉幸福感強關聯,卻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人群的故事。

誕生於2012年的滴滴,其初心是“讓出行更美好”。5年過去之後,它的確成功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習慣,從路邊揚招到線上約單,幫助很多人實現了出行方面的“供給側改革”。

滴滴希望的未來是讓城市更美好,但在現階段,滴滴平臺上提供車輛如同流感階段的醫院,存在嚴重資源緊缺的情況,各種矛盾彙總之下誕生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這種刷屏文章。

部分地區的乘客在春節期間增加的服務費全額給司機,滴滴每單還會給司機等額的服務費。此外滴滴還在全國投入了10億元的獎勵給司機。

這讓我想起,兩個月前滴滴在北京舉辦了2017年“滴滴出行全國十大車主&司機”頒獎典禮。在典禮上“誠信服務”、“仁義助人”、“分享大使”等6個單項獎也被授予給14位車主和司機。這24位獲獎者,既有服務於滴滴平臺的出租車司機、代駕司機,也有專車車主、優享車主、快車車主、順風車車主,還有豪華車司務員。

擇善而行,滴滴一下,溫情做伴好還鄉

此外,滴滴還將於2018年推出面向司機家庭群體的“小桔醫保”健康保障計劃。

這些措施雖然確實有商業訴求,但更多體現了滴滴對司機群體的善意。正如老拾把滴滴善意傳遞給乘客一樣,這些正能量的司機也為複雜的出行帶來更多善意。

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內,司機願意堅守一線,多接客人,是一種善,乘客多等幾分鐘,體諒司機也是一種善。是謂擇善而行。

擇善而行,滴滴一下,溫情做伴好還鄉

乘車歸鄉的時光須珍惜,開車送客的時光也值得珍惜。

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最後,附上王傑的《回家》,那就是一首遊子的詩篇。祝讀者歸鄉過節愉快。

突然看見車站裡熟悉的畫面

裝滿遊子的夢想 還有莫名的憂傷

回家的渴望又讓我熱淚滿眶

古老的歌曲有多久不曾大聲唱

我在歲月裡改變了模樣

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

那刻著我的名字年老的樹

是否依然茁壯

又會是什麼顏色

塗滿那片窗外的紅磚牆

誰還記得當年我眼中的希望

誰又知道這段路是如此漫長

我不在乎有沒有夢裡的天堂

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

回家的感覺就在那不遠的前方

古老的歌曲在唱著童年的夢想

走過的世界不管多遼闊

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