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賺錢的火鍋店

最赚钱的火锅店

最赚钱的火锅店

海底撈即將赴港上市。

目前港股餐飲股的頭把交椅,是另一家火鍋公司呷哺呷哺。相信這個位置就快會讓出來了。

查看港股餐飲股走勢,中餐大多差強人意。比如小南國、翠華、大家樂等等,都是一路向下。

唯獨呷哺呷哺,市值一路走高:

最赚钱的火锅店

呷哺呷哺市值走勢

橙線為市值,藍線為PE

中式餐飲中,火鍋的商業價值是最好的。

口味標準化是所有餐飲公司做強的大前提,中餐很難實現。

一家中餐廳,做到好吃很容易,但想大量異地複製,很難。

火鍋卻在這方面有天然優勢,中國餐飲市場中,它的市場份額也是最大的:

最赚钱的火锅店

我對比了呷哺和海底撈的關鍵指標:

最赚钱的火锅店

可以看到,海底撈的營收和淨利接近3倍於呷哺。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海底撈的翻檯率居然比呷哺還要高。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有次下午四點去排號,結果服務員說,午場還沒結束,晚場已經排了幾十號了...

之前多次提到過,「量價齊升」是消費大牛股的普遍邏輯。

在價格上,餐飲的人均消費值增速都非常有限,合理定價本身就是餐飲經營的一部分。

財報顯示,兩家火鍋公司的人均消費,每年漲個一兩塊。

增量都靠異地複製,開分店。比如海底撈,這次上市融到的錢,60%要拿去開店。

最赚钱的火锅店

火鍋不依賴廚師,天然易複製。

從財報的角度看,甚至不用拿它當餐館,更像是加工廠—把肉和菜拿來加工下,賣給消費者。

凡是涉及到「加工—銷售」模式的生意,還有兩個維度可以參考:

上游—應付賬款

下游—應收賬款/存貨週轉

一般來說,應付帳款的週期越長越好,說明對上游的議價能力很強;

而應收賬款或者存貨週轉天數越短越好,說明下游賣得好;

我們在5分中看懂海瀾之家中也分析過這個邏輯。

很多人覺得餐飲的擴張關鍵是和互聯網結合做O2O,但外賣的作用只是增加坪效而已。

呷哺的財報顯示:外送貢獻2%-3%的同店營收增長。

「異地複製」才是線下業態最主要的擴張方式,而擴張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好規模和效率

海底撈營收保持30%+高速增長的同時,淨利潤增速卻下降巨大—2016年的淨利增速137%,2017年驟降至22%。這和快速擴張開店有巨大的關係。

另一方面,招股書顯示,海底撈門店一般在1~3個月內實現首月盈虧平衡。

過去兩年

我們來看下中國最牛的五大餐飲品牌是什麼樣子的:

最赚钱的火锅店

可以說,海底撈是中國最牛的餐飲公司,大幅領先第二名。

另一個側面是,前五大餐飲品牌佔總市場份額的0.8%,說明這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難言天花板。

目前市場給呷哺呷哺的估值為32倍,看看能給海底撈多少吧~

我們的港股打新知識星球也會密切關注海底撈的上市和申購情況。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查看所有【股票】相關的文章。

回覆:估值可以查看25支主要指數的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