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巨製!

香港電影因為《打擂臺》《桃姐》《踏雪尋梅》《黃金花》具備港味的港產片而存在,還是會讓香港電影這張名片繼續留存。香港電影一直都在,只是沒有往昔的癲狂與過火了。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時光網特稿 香港金像獎新晉影后毛舜筠的影片《黃金花》4月28日在內地公映,經過“五一”檔,收入不過100萬元,成績相當慘淡。《黃金花》是香港導演陳大利的導演處女作,讓毛舜筠奪得了第37屆金像獎影后,這或許也是促成影片在內地上映的原因之一。

與《黃金花》同期在內地市場上映的電影還有《低壓槽:慾望之城》,後者是由張家輝自導自演,是一部商業電影,雖然投資不小,但在五一檔的三天中也未能拿到3000萬元的票房。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香港電影似乎都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市場境地。

在香港本地呢?香港觀眾似乎對香港電影更加冷淡,2017年港產片在香港的票房第一是《春嬌救志明》,收入3070萬港幣。好萊塢電影《美女與野獸》拿下香港電影市場票房總冠軍,收入6807萬港幣,差距何其之大。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榜單數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

從這份香港影史票房排行榜中可以看到,香港電影最高票房是《寒戰2》,收入6624萬港幣,榜單中僅排第19位,香港電影在本地完全無法抗衡好萊塢等海外電影。

回顧4月閉幕的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是《明月幾時有》,許鞍華導演,2017年7月1日在中國內地市場上映,累計收入6293萬元。《明月幾時有》是高成本電影,擁有周迅、彭于晏這樣的明星陣容,而且還是合拍片。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講述香港本地的現實題材,只能拍攝像《一念無明》這樣的低成本影片

《黃金花》和《明月幾時有》可以看做是現在香港電影的兩種生存模式,第一種本港製作模式,就像是《黃金花》紮根於香港本地,講述香港社會的故事,主旨在於培養新人導演,低成本、盡力去選用明星(香港的明星資源異常豐富)、講述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故事,從《黃金花》回溯,《點五步》《一念無明》《幸運是我》都是這樣的類型。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追龍》雖然是講述香港的故事,但這樣高的成本,必須尋求內地資金支持

第二種生存模式就是在內地的合拍片模式,這種合拍片模式基本都是高成本電影,比如《追龍》《美人魚》《西遊伏妖篇》《紅海行動》,這些電影有香港電影人和香港電影公司資本注入,導演都是香港人,不過這些電影更偏向於內地觀眾的口味。說直白一點,現在的合拍片更多是香港公司提供技術(導演或幕後團隊與明星),內地公司提供大量的資金,最後製作出一部票房有保證的電影。

2017年,香港電影年產量約為60部;1993年,香港電影年產量是234部。這兩組數據之間的巨大差異說明了香港電影已經從昔日的輝煌跌落到今天的谷底,艱難中前行的香港電影,生存現狀如何?未來的香港電影又將走向何方呢?

香港電影艱難現狀

北上才能拍大片,產量一路下滑

現而今的香港電影製作肯定是今非昔比,一年60部的產量,不僅僅是讓很多從業人員轉行,也讓很多新人導演沒有機會得到成長鍛鍊,沒戲可拍,讓香港電影始終處於緩慢前行的狀態。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1990年~2017年香港電影年產量列表,產量一路下滑

但作為曾經的東方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基礎仍在,飛速發展的內地電影市場很需要香港電影人的技術和經驗,近期內地狂賣的電影《戰狼2》《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中就需要香港導演或者香港武術指導的加盟,且不說中國內地,就連美國好萊塢之前也曾向香港電影學習武術指導和吊威亞的技術,影響力不言而喻。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香港電影的現狀是不太樂觀的,製作已經被分成了兩大種類,一種就像是《黃金花》《點五步》《一念無明》《狂舞派》《殭屍》《陀地驅魔人》這樣的中小成本電影,並不首先考慮內地上映,以本港和東南亞為市場依託,在創作上任意發揮;另一種就像是《殺破狼·貪狼》《美人魚》《紅海行動》《西遊伏妖篇》《一代宗師》等合拍片,成本在8000萬~4億區間,主打就是內地市場,這一類合拍片已經看不到多少的“港味”。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香港電影人北上,可以執導像《紅海行動》這樣投資過億的商業大片

曾有業內人士說:“以後就沒有所謂的港產片,隨著香港電影人的密切融入內地市場,以後都是中國電影。”

但是,香港市場每一年現在還會出產《黃金花》《29+1》《哪一天我們會飛》《狂舞派》這樣一批保持香港電影風格的港產片面市,有不少也進入內地市場,但票房多數都是零敲碎打,過1000萬都很難。那為什麼香港電影人還在堅持做這樣的中低成本港產片麼?

首要目的是為了鍛鍊新人導演。《黃金花》是有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拍攝完成,香港電影發展局設立的發展基金每年都會資助新導演拍片,以扶持新人導演的成長。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劉德華投資了《瘋狂的石頭》

不光是電影發展基金,其他電影公司或者電影人都會有扶持新人導演的項目,比如劉德華之前就有“亞洲新星導”項目,以資金來扶持兩岸三地的新人導演拍電影,不過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是甯浩執導的《瘋狂的石頭》。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香港電影在人才領域是全方位的青黃不接,所以香港電影行業從政府到公司近幾年都在有意識培養新人導演上位,沒有導演的話,香港電影就真的無以為繼了。

記者採訪了一位電影發行人Q先生,這位電影發行人Q先生是內地人,參與過多部香港電影在內地發行的工作,他對香港電影人才培養機制的看法是:“整體來看,香港電影行業的培養機制也在改變。比如過去是片場學徒制,像是吳宇森、杜琪峰、爾冬升、林超賢都是從片場副導演一步步做起來的。現在這種學徒制基本沒有了,成為導演的人大概是兩種,一種是學院派,從大學裡學電影專業出身的新人導演;還有一種就是創作派,並不一定是學電影或導演出身,自己做劇本然後從編劇到導演。”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青年導演郭子健就是創作派出身的導演,一開始以編劇身份進入香港影壇,編劇了《乾柴烈火》《大城小事》,之後憑藉陳奕迅主演的《野·良犬》升任為導演,再然後就是憑藉自編自導的《打擂臺》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大獎。《打擂臺》讓郭子健的導演水平獲得業內認可,其後他導演了《西遊降魔篇》《救火英雄》《悟空傳》等眾多高成本電影。郭子健也是新世紀之後少數幾位在香港影壇崛起的新導演,歸根結底,還是香港電影產量少了,新人鍛鍊的機會也少。

那麼,香港電影從鼎盛時期能進入北美院線上映的情景,到今天從產量到質量都令人堪憂的落寞,香港電影這幾十年經歷了什麼?香港觀眾為什麼不愛看香港電影了?香港電影還有恢復黃金時代的希望嗎?

香港電影為何走向衰落?

品質下降、人才流失、盜版橫行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香港觀眾現在不喜歡看香港電影了,進入新世紀以來,從2000年到2017年,香港電影市場的年度總冠軍幾乎都是好萊塢電影,僅有2001年《少林足球》(6073萬港幣)、2002年《無間道》(5500萬港幣)和2004年《功夫》(6100萬港幣)拿下過年度總冠軍,可見香港電影不再是香港觀眾看電影的首選。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注:《色戒》《那些年》算是華語片)

香港電影輝煌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對比來看,《阿凡達》在香港拿下1.78億港幣的收入,是香港歷史票房第一,《阿凡達》在香港吸引了145萬的觀影人次。但是,要比拼觀影人次的話,香港電影就要揚眉吐氣了。據統計,許冠傑、麥嘉主演的《最佳拍檔》在1982年獲得了287萬觀影人次,當時票房是2600萬港幣,但這個觀影人次直到今天仍是最高紀錄。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好萊塢打敗港產片真的很難。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對於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市場在1990年代末的由盛而衰,各方媒體也都有過大概一致的總結,主要是以下六點:

第一點:1990年代好萊塢全球化加快速度,港片的外埠市場臺灣、東南亞華人地區都被好萊塢攻陷,韓國本土電影崛起也讓港片失去陣地。一直依賴外埠市場的港片遭遇重大打擊。

第二點、1998年趕上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經濟造成衝擊,直接也影響到了香港電影的投資;

第三點、盜版的衝擊,當時是VCD橫行的時代,讓盜版更加廉價,對香港電影行業產生直接的衝擊;

第四點、香港電影自身的品質問題,長久以來形成的多快好省拍片的概念,讓電影品質開始不斷下降,這種問題在世紀末更是充分爆發;

第五點、好萊塢電影、日韓電影的大舉入侵。整個1980年代,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年度總冠軍都是港產片。到了1993年,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首次奪得香港電影市場的年度總冠軍,之後香港電影拿到年冠的次數越來越少。1999年甚至連日本的《午夜兇鈴》都拿到過香港市場的年度總冠軍。

第六點、人才的流失。1998年左右的世紀末,成龍、周潤發、李連杰、徐克、林嶺東、吳宇森等一大批香港一線電影人奔赴好萊塢拍電影,讓香港電影在開始走下坡的時候失去精兵良將,無疑是雪上加霜。

香港電影可能再崛起?

未來仍是北上融合 本港培育人才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好萊塢電影現在是香港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的首選

影評人亞蒙常年研究香港電影,對於香港電影未來發展,他說道:“香港電影恢復到1980年代的盛況已無可能。好萊塢片《阿凡達》《美國隊長3》在香港票房都是過億港幣的票房,香港電影票房歷史最高的是《寒戰2》6624萬。《復仇者聯盟3》在香港上映不到一週票房已過6000萬港幣,這說明什麼?說明香港觀眾已經不愛看港產片了,在內地市場票房很高的《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在香港的票房就很普通,香港電影的未來顯然是在內地。”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張家輝的新片《低壓槽》順利拿到內地博納影業的投資,並且在五一檔公映。博納的老闆於冬說道:“家輝之前導演的那部鬼片《陀地驅魔人》也曾找過我投資,但是內地放不了,所以我不敢投。這部《低壓槽》拍完之後,我也提了很多意見,家輝做了修改,順利通過。”

高成本電影需要內地資金和市場,《智取威虎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黃金時代》等等高成本電影,首先針對的就是內地市場。而類似於《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救僵清道夫》《大樂師.為愛配樂 》等針對香港本地市場的中小成本電影,需要面對的是好萊塢大片的競爭,這也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在本地市場的所佔份額越來越少。

未來的香港電影該走向何方?

電影發行人Q先生說:“類似於《黃金花》《一念無明》《幸運是我》這樣的香港文藝片,高票房肯定不是製片方的第一需求,獲獎或許比拿到票房更為實際一些,而且這些電影也確實獲得了金像獎的肯定。再說香港電影發展基金,這個基金資助導演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扶持電影新人導演,促進香港電影發展,所以發展基金也不是為了票房而投資電影的。”

由此來看,香港文藝片仍然會堅強生長,也會有一定數量的電影新人成長起來,所以這些文藝片有存在的重要意義。

香港電影人不斷北上是大勢所趨,香港電影工業的基礎紮實,尤其是拍攝商業片的經驗豐富,這都是內地電影工業值得借鑑和汲取的營養。香港電影行業依舊會存在,只是工業規模在縮減。香港電影行業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向內地輸送人才的基地,今後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的差異也會越來越小,以後都是中國電影。

香港電影製作處於冰火兩重天?堅守還是北上?低成本和鉅製!

但香港電影因為《打擂臺》《桃姐》《踏雪尋梅》《春嬌與志明》《天水圍的日與夜》等具備港味的港產片而存在,這會讓香港電影這張名片繼續留存,並作為中國電影的一個分支而存在。香港電影一直都在,只是沒有往昔的癲狂與過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