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府爲什麼叫衙門?衙門的真實出處。

古代官府為什麼叫衙門?衙門的真實出處。

衙門是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北齊書·宋世良傳》:“每日衙門虛寂,無復訴訟者。”史書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訛變轉而為“衙”也。”唐朝之後,衙門一詞廣為流傳。到了北宋之後,人們似乎只知道衙門而不知牙門了。那麼,古代官府為何叫衙門呢?

古代官府為什麼叫衙門?衙門的真實出處。

猛獸的牙齒象徵武力,古人經常在軍隊中的錦旗上裝飾獸牙。這種旗幟也叫牙旗,一般為大將或者天子立在軍門前。獸牙一般採用大象的牙齒。大象在古代是勇猛的象徵。《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薛綜注:“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杆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牙旗所在的軍門,稱為牙門。《後漢書·袁紹傳》:“曲義迫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牙門在軍中是個重要的位置。李賢,注:“《真人水鏡經》曰:凡軍始出,立牙杆必令完堅;若有折,將軍不利。牙門旗杆,軍之精也。”可見牙旗的重要性。因而,牙旗所在的牙門也就很重要了。

古代官府為什麼叫衙門?衙門的真實出處。

牙旗是怎麼形成的呢?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憑藉武力,因此特別器重軍事將領。軍事將領們以此為榮,往往將猛獸的爪、牙置於辦公處。後來嫌麻煩,就在軍營門外以木頭刻畫成型獸牙作飾,營中還出現了旗杆端飾有獸牙、邊緣剪裁成齒形的牙旗。漢朝末年,牙門成了軍旅營門的別稱,後來移用於官府。後人因訛傳而為衙門。

古代官府為什麼叫衙門?衙門的真實出處。

衙門雖然只是一個辦事機構,但它卻是古代國家和社會生活的縮影,涉及的範國和內容非常產泛。僅僅從衙門審理案件的活動來看,就可以判斷出當時政治是否清明,官員是否貪汙。在歷代王朝中,衙門都是一個重要的辦公場所,正如牙門在軍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