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圖鑑》:分離無妨,在一起只爲更好

自家老太太說,自從參加了50年同學聚會,發現幸福指數遠不如年少時的同窗。她那位同窗當真是驚喜創造者,說去萬里之外的城市訪友,可以第二天就出現在閨蜜面前。60多歲的人了,這該叫做任性,還是獨立呢?畢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許多女人是做不到的,孩子,丈夫,老人,工作……總有可拿出手的藉口。老太太說,對,來去這些都是生活給予的責任,我反問,其實,又何嘗不是你對生活的依賴呢?

《上海女子圖鑑》:分離無妨,在一起只為更好

最近熱播的《上海女子圖鑑》裡,有一組廣為流傳的經典對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絕對不可能寄託在別人身上的。”身心自由,不可依賴於任何人。

中國的女性有個怪毛病,容易分階段為自己鎖定“生活重心”。比如,成年之前,以父母為重心;結交男友後,以愛情為重心;結婚後家庭為重心;生兒育女後孩子理所當然成為重心……看似忙碌充實,卻始終活在別人的影子裡。付出和愛,是女人的天性,但是,期待回報,也是人性的弱點,把重心放在別人身上,就一定會計較能否獲得同等的物質或情感回報。不論是對父母、老公,還是子女,都會渴望對方回饋以同樣的關注,甚至是依賴,這顯然不切實際。

回頭看《上海女子圖鑑》女主角羅海燕,雖然和許多夢幻劇的瑪麗蘇女主們一樣,前後經歷了8任男友,卻始終將命運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上海女子圖鑑》:分離無妨,在一起只為更好

初戀陳曉偉,選擇了回鄉的安逸生活,卻絲毫沒考慮過回到小縣城對海燕的代價。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海燕終於還是選擇了在大城市,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

第二任上海男友,看似是海燕“被分手”,其實在之前的相處中,海燕的獨立意識已經明確表達,“我要有自己的房子”,她不假思索地告訴男友。在上海這座城市裡,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是獨立人格的代表。所以,她註定無法以金絲雀的方式融入這座城市,融入這個上海本地人的世界。

《上海女子圖鑑》:分離無妨,在一起只為更好

值得一提的還有她的情人閒哥,在他倆的故事裡,海燕誤入旁人婚姻客串了一遭小三,最終鬧得一地雞毛,全身而退。好在,她和閒哥在經濟上是彼此獨立的,連禮物都義無反顧地歸還,如此,在情感上才可以勇敢地Say No。

故事的高潮就是海燕和林立的忘年戀,這個隱形富豪試圖用一紙婚姻契約將海燕圈為“金絲雀”,開出了極富誘惑的條件,卻沒想到被海燕看透,拒絕進入這座“更大的牢籠”。婚姻的本質是一種合作,需要雙方相對平衡,差距太大,怎能有主動權?許多人不理解,第二次林立找她開出“不簽約做林太太”的條件,卻為何打動不了海燕的心,其實,短期內無法縮短和林立之間差距的海燕,一定能夠明白,與其化作纏繞大樹的藤蔓,不如去做獨立在橡樹旁的那株木棉吧。

《上海女子圖鑑》:分離無妨,在一起只為更好

海燕最終選擇的張天皓,和海燕在各方面都是匹配而平衡的,不需要誰依附於誰,更不需要一方索取一方付出。誰離開誰,都可以活得很好,可我們在一起,卻都能過得更好。這樣的婚姻對女人才是最完美的。這份自由,非獨立不可獲焉。

我們像羅海燕一樣努力奮鬥,卻很難做到她那樣的堅持,會缺乏在誘惑面前堅守初心的毅力。畢竟,獨立會需要你足夠勇敢,而依賴卻可以獲得舒適和慰藉,孰易孰難?

記得有一套“尋找真愛”的漫畫,演繹了女人探索“另一半”的曲折。哪怕你覺得和對方完美匹配,也會隨著歲月流失而發生變化,最終,只有女人自身成為完滿的圓形,才可以找到那個“他”,彼此獨立,並不會讓雙方疏遠,反而讓幸福倍增。

再回看文初的兩位老太太吧,一個情感依賴,一個獨立自主,人生是兩種質量,這就是心靈被禁錮和放飛自由的天壤之別。其實,只要願意,我們並不屬於誰,除了自己。

所謂心靈自由,是一顆心獨立獲得快樂的能力。自己都可以過得美好,當然會選擇那個讓快樂倍增的人了。分離無妨,在一起是為了更好。相聚是美麗的短暫,孤獨也是不同的體驗。愛情如此,親情友情亦如是。讓愛自由,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