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我是逆鱗。

01

再次看《上海女子圖鑑》,感慨頗多。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因為工作對英語的要求很高,想要在事業上更進一步的羅海燕,果斷報了英語補習班,因此認識了上海人楊呈遠。

或許是緣分,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羅海燕第一次和楊呈遠父母見面的時候,就被楊母嫌棄不是上海本地戶口,還是租房住,甚至還嫌棄她工資低。

最後,楊母一句話敲定,兩人還小不著急談婚論嫁,意思就是不滿意兒子這個女朋友。

但讓羅海燕最尷尬和難受的,應該是楊呈遠當面說她工資低:待遇嘛,還是國內水平,這加班倒是超國際水平。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羅海燕把重心放在工作上,經常惹得楊呈遠抱怨,說自己最大的情敵居然是女朋友的工作。

抱怨歸抱怨,羅海燕並沒有因為男朋友的抱怨,而放棄自己對事業的追求。

在羅海燕的意識裡,她羨慕上司自己買房,她也想要自己買房。

也許是受上司的影響,也許因為獨自一人在外漂泊,也許因為在事業中有所盼頭,羅海燕更不願意把男人當成是救贖,把婚姻當成是避風港。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因此,她花更多的時間在事業的打拼上。

02

得知羅海燕的想法後,楊呈遠急了。

楊呈遠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場:

“你將來是要結婚生孩子的。

而且我已經想好了,結婚以後,我還是想和我父母住在一起。一來方便照顧父母,二來以後方便父母幫忙帶孩子,一舉兩得。”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雖然這樣的婚姻生活,是很不錯的一個狀態。

但對於羅海燕來說,她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真正的獨立,有獨立的工作和人格,自己買房,不做婚姻的附屬品。

楊呈遠嘗試說服她放棄這種想法和打算。

“我媽說了,一個女人的最終歸屬地還是在家庭,只有在家庭裡,你才能實現你最大價值。獨立可以讓你幸福嗎?可以讓你有家庭,有孩子,有丈夫嗎?”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楊呈遠搬出了來自媽媽的教誨。

他有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女人獨立就沒有資格獲得幸福嗎?再者說,有家庭、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就一定會幸福嗎?

男人甚至很多女人,總是覺得女人的最終歸屬地就是家庭,只有迴歸家庭,伺候老公孩子,才有價值。

但事實上,家庭主婦在這個世界上,卻是大部分人覺得最沒有價值的身份。

我想這個世界對於女人最大的不公平,就是覺得女人最終的歸屬地是家庭。

其實,每個人最終的歸屬,只有自己,只能是自己,特別是對女人來說。

03

面對有自己買房想法的羅海燕,楊呈遠的眼神裡有了不一樣的東西。

沒過幾天,在相親角,羅海燕看到了楊呈遠的徵婚信息,寫著非上海戶口勿擾。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羅海燕決定上門問清楚。

對於相親這個事情,楊呈遠說是母親的決定,但也攤牌說母親是為了自己好。

他的答案已經很明顯,兩個人不可能繼續了,也不會有結婚一說。

你看,一旦女人有自己的目標,男人就如臨大敵;如若這個目標可能會把自己比下去,男人乾脆就直接撤退。

對於這個羅海燕要自己買房,楊母很不滿:“買房子?還沒有結婚,就給自己想好退路了。”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在楊母的眼中,羅海燕是應該放棄事業,迴歸家庭做飯燒菜帶孩子的。

如果羅海燕拼事業,最後事業有成,那勢必會影響兒子的家庭地位,楊母擔心兒子以後會成為燒飯做菜的那一個。

楊母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女人為家庭犧牲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是不能逃避,不能有退路的。

任何拼事業的女人,都需要謹慎考慮。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但事實真的像楊母所說的那樣,女人迴歸家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嗎?

我想並不是。

不管說是退路也好,說是最終歸屬地也罷,一個女人,還是要有獨立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控未來的生活。

否則,也只能在婚姻裡唯命是從了。

04

迴歸家庭,只是女人選擇的一個生活方式,或者說社會為女人選擇的最佳的生活方式,她們經由婚姻變得更成熟,家庭讓她們的人生更完整。

但一個女人最終的歸屬,還是她們自己。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在《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以為自己婚姻會一直幸福下去,結婚時丈夫所承諾的“我養你”會一直有效。

但就是在羅子君完全依附家庭的歲月裡,這些諾言開始腐蝕。

而最終,她被離婚,被迫回到職場,才發現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贖。

無獨有偶。

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飾演的安安,也是一位放棄自己,把家庭當成最終歸屬地的可憐女人。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終日無所事事的她,與丈夫的爭論和矛盾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失去彼此。

和羅子君一樣,王子文經歷了同樣的被迫無奈,被離婚,被迫回到職場,從頭開始。

兩人的共同點在於,重新擁有自己事業的她們,反而比過去更幸福,更自信,也更具魅力。

正如《我的前半生》所說的那樣:

沒有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

沒有一個女人能因為與一個男人組成一個家庭,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這只是她們生活的一部分。

重溫《上海女子圖鑑》: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只有一條

最好的狀態是,我們心懷期待和欣喜走入婚姻,我們可以為家庭犧牲,但不是一切。

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女人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放棄自己意味著,你可能會經歷被放棄的一天。

一個女人最終的退路,不是婚姻,而是自己。

一個女人最終的歸屬地,也不是家庭,而是處於或者未處於家庭中的,那個真實獨立自己的內心世界。

共勉。

—END—

插圖 / 人物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