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青春痘有人很有效,有人又无效?这7点原因可以说明一切

青春痘,又称为「痤疮」。许多人都有青春痘的困扰,事实上它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皮肤问题。然而,很多人对其不以为意,青春痘患者就诊率估算不到40%。

最常好发的还是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为主,然而事实上青春痘可以在任何年纪、任何人都可以发生,不分男女。即使是新生宝宝可以长青春痘。或是大人所谓的成人痘。

治疗青春痘有人很有效,有人又无效?这7点原因可以说明一切

青春痘的成因是什么?

起因于毛孔阻塞。毛囊开口角质化异常,老废的角质常成为毛孔阻塞的原因。

至于老废的角质之所以无法顺利排出毛孔进而造成阻塞,则是因为皮脂腺的分泌旺盛,产生的油脂容易在毛孔内黏住该排出的老废角质,因而造成毛孔阻塞,进而产生青春痘。

细菌也扮演一个重要的成因。正常的皮肤本来就共存许多的细菌,其中,痤疮杆菌常常会进入阻塞的毛孔中。

治疗青春痘有人很有效,有人又无效?这7点原因可以说明一切

那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其生长繁殖,因此痤疮杆菌的数量会大量增加,因而造成阻塞的毛孔产生发炎(红、肿)。如果发炎的范围扩大,则会进一步产生较严重的囊肿或结节型的青春痘。

形成青春痘其他重要的恶化因素

(1)荷尔蒙的影响:雄性贺尔蒙在青春期的分泌会增加,导致皮脂腺增大。而女性经期的青春痘也与内分泌有关。虽与内分泌有关、但非失调,而是皮脂腺对内分泌较敏感。

(2)饮食:虽然没有证据显示特定食物会导致青春痘,但有些易加重发炎现象。(建议避免油炸、高热量、高糖分、高奶类食物。)

(3)生活作息:作息不正常会降低皮肤的自我修复作用,使青春痘情况恶化。

(4)精神压力。

(5)可能有家族遗传:并非绝对会遗传,但有家族倾向。

(6)不适当的护肤品或化妆品:有些护肤品较为油性,适合干性肌肤的保养,如果不能认识自己的肤质,随意涂抺护肤品,反而会将毛囊口阻塞。

(7)其他环境因素:气候、空污、药物(锂盐、类固醇)、反复摩擦(如前额的刘海、拖腮)、不干净的床单枕头套、肠胃排泄不顺等。

(8)过度洗脸:反而会造成皮肤干燥、发炎的问题。一天的洗脸次数以不超过2-3次为佳,伤害肌肤保护层,刺激油脂分泌与角质增生,造成青春痘恶化。

青春痘的形式与种类有哪些?

黑头粉刺:面疱长出皮肤表面,呈黑色。

白头粉刺:是长在皮肤表面下的面疱。

丘疹:粉红色的小肿块,可以造成疼痛。

脓疱:这些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面疱,基底部呈红色,顶部有脓。

囊肿:较深的疼痛的面疱充满了脓液。

结节:大的、疼痛的、实体的面疱,位于皮肤深部。

大多数的青春痘出现于面部,然而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背部、胸部、颈部、肩部、上臂以及臀部都是好发的位置。

1.皮肤外用药物:有许多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各有不同的治疗原理。有些含有抗菌的功能,有些则提供减少油脂分泌的功能。内含物可能含有A酸,浓度较高的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或是含有水杨酸。医生会根据病患的肤况而决定使用适合的外用药物。

2.口服药物:用于严重型的青春痘而造成皮肤有红肿发炎的状况,如囊肿型或是结节型的青春痘。这些药物包含:口服抗生素(具有杀菌及抑制发炎的效果);口服避孕药或具有调节荷尔蒙药物(对某些女性有治疗效果);口服A酸(是唯一针对所有青春痘的生成机制皆有治疗的效果的药物)

激光或光疗:具有抑制痤疮杆菌的效果。

化学换肤:特别是黑头粉刺及丘疹型的青春痘。

青春痘移除:适当的移除囊肿型青春痘的内含物,可以有效的减少疼痛及发炎,以避免后续永久型痘疤的形成。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有人很又效,有人觉得治疗无效?

因为,对青春痘有无正确观念是十分重要!!

1.青春痘需要治疗。很可惜,初期很多人没重视。

2.不要过度期待,青春痘是皮肤的慢性疾病,不要期待一周见效。需要进行长期治疗。通常需要4至8周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得到改善。

3.改善之后仍需持续治疗以避免后续再发。

4.除了药物,更需要生活配合。如充足的睡眠、正常的排便等。

5.温和清洁面部

6.保湿:青春痘用药容易使肌肤干燥,建议可以适度的使用清爽的保湿乳。另外防晒也很重要。

7.别乱抠。有95%的患者会挤痘痘

治疗青春痘有人很有效,有人又无效?这7点原因可以说明一切

没有妥善处理痘痘问题,严重危害可能会

低自尊心:会造成自我的感觉不佳,不喜与人交际,造成学习及工作上的影响,甚至旷课矿工。

忧郁:青春痘患者除了低自尊心外,严重者甚至会有忧郁症的产生。

色素沉淀:出现在青春痘愈合之后,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会慢慢消失。

永久性的痘疤:若长的是较严重的青春痘的种类,如囊肿型或是结节型,往往愈合后都会留下疤痕。若在年纪较小的阶段(8-12岁)即长青春痘,或是家族中有严重的囊肿型或结节型青春痘患者,应尽早治疗你的青春痘,可避免后续产生较严重型式的青春痘,进而留下痘疤这样的后遗症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