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论画界炒作与营销能力

谁都不服,我只服他

◆◆

现如今,人们为了“出名”可谓是绞尽脑汁,炒作手段花样百出。你天真的以为真实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团队在背后蓄谋已久的。不仅是现在,早在古代,为了让自己的书画卖出好价钱,书画家们也是煞费苦心。比如下面这一位:

张 大 千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大家都知道张大千的营销手段堪称一流,可是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小编就带你“见见”张大千是如何营销自己的

1935年,刚到北京的张大千,并非在上海那般潇洒自如,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无人知晓,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去,生活甚是艰辛。

一天,张大千游走在大街小巷,来到了一家看似不错的小画馆门前,想欣赏里面的画作,便走了进去。不多时,进来了一位身着显贵的客人,为了不打扰老板的生意,张大千转身欲离开画馆。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石涛山水立轴画

“这幅作品多少钱”客人的一句话让张大千停下脚步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这不是石涛的作品吗?莫非这位达官贵人喜欢石涛的作品。”

张大千返身来到客人身旁,装出认真欣赏作品的样子,嘴里时不时还发出赞叹的声音。看着有人肯定自己的眼光,这位客人自然是高兴不已,几番询问下便重金买下了这幅画。

攀谈之后张大千得知这位客人,果真如自己猜测那般,对石涛画情有独钟,凡是石涛的画作都想收入囊中。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石涛作品

看着这位客人穿着富贵,于是张大千一边盘算着一边不紧不慢的说:“我认识一位朋友,家中有一幅石涛的作品,之前听说想转手卖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买家。”“你朋友家住何处。”“这可能不便告知,不过我可以将这幅画带来先让您欣赏。”

听张大千这么一说,这位客人激动的连忙点头答应,临走之前还一直叮嘱张大千不要忘了。

几天后张大千带着“石涛画”如约而至,看着对方对这幅画爱不释手,张大千竟大方的说“这幅画送你了。”还在赏画的友人一下子愣住了,待缓过神来连连说不,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掏钱,张大千自然不会真的白送,假装推脱几次后便收下了。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张大千 《芭蕉仕女》

不明实情的友人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其实只有张大千知道这幅画作哪是石涛的真作,而是自己用这几天的时间临摹的“石涛画。”

拿到钱后他立马雇佣了几个学生,每天到各个画馆中询问老板:“你们这有张大千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张大千的画?”

一开始,画馆老板以为这是一群闲来闹事的学生,但抵不过长时间的询问,就在老板们纷纷猜测张大千是谁时,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出现了,这一举动让他成功的卖出了作品,也让他在这一带小有名气。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一段时间过后,不屈于现状的张大千,找到了自己的好友于非闇。于是,另一场“营销战略”拉开序幕。

于非闇,也就是现在的工笔画大师,当时在一家还算小有名气的报社中工作,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因为初来北平,想借助自己报社的力量发扬自己的名气,身为好朋友自然是持支持的态度。但是怎么才能让张大千“一夜成名”,成了当下困扰俩人的难题。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张大千 徐操

思前想后无果的张大千随手拿起桌上的报纸翻阅,突然被报纸上徐操两字震住。徐操,可能初闻此人,你会感到陌生,但是说起他的另一个名字徐燕秋就再熟悉不过了。

徐操当时在北平的地位可不容小觑,据说当时谁要是想在北平发展,必先前去拜访徐操,之所以在北平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全凭画得一手好画。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徐操最擅长绘画仕女图,他笔下的仕女美妙至极,而那时候张大千还没有去莫高窟学习人像,以至于笔下的仕女看起来惨不忍睹。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上面这幅画算是他画的不错的仕女,再看他早期的人物画,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嫦娥》

嫦娥,女神级人物,眉清目秀,长发飘飘,看了张大千笔下的嫦娥,真的是无力吐槽,这颜值直接分分钟输给徐操的宫女。

于是他剑走偏锋,为了打响自己的知名度,张大千借助徐操的名气,开始了一场娱乐圈常见的“炒作”。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1935年春季,中国画研究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办书画展开始。 张大千展出了一幅与于非闇共同创作的《仕女扑蝶图》,画中题诗:

“非闇画蝴蝶,不减马香江;

大千补仕女,自比郭清狂。

若令徐娘见,吹牛两大王。”

这首诗,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藏玄机,前两句大拍马屁,后一句则暗讽徐操。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周肇祥

如此明显的暗语被前来参展的周肇祥一眼看穿,心直口快的周肇祥当即对徐操说:“孙儿,你看这幅画是存心同你开玩笑,这徐娘就是你徐燕孙啊。”

这话一下子激怒了血气方刚的徐操,年轻气盛的他哪能吃的这般亏,用照相机拍下此图后便生气的离开了。

在暗处观察的张大千知道徐操已经上当,欣喜若狂之余立马赶回报社,将事情告诉了于非闇,接着便在报纸上披露了此事,借着徐操的名气,这条报道迅速引起了北平人的议论。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徐操自然是气不过,明明是你先借画讽我,我还没找你理亏,却被反咬一口,三天后,徐操将张大千一纸告上了法庭,不怕事大的张大千更是请了北京最有名的律师来跟徐操对薄公堂。于是,一场笔墨官司就这样发生了。

于非闇见徐操将张大千告上法庭,眼看就要吃官司,不但没有停止报道甚至刻意的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在他主笔的报刊上连篇累牍地滚动报道,引得其他报社也纷纷转载,一时成了人人瞩目、街谈巷议的社会新闻,而报道中提及的“张大千”也顺利成章的成了人人关注的焦点。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张大千 《三美图》

然而就在事态愈演愈烈,大家好奇谁赢谁输之时,这件事情却不了了之,甚至有人见张大千、于非闇、徐燕孙三人一同出游,有说有笑,不像闹过矛盾的人。

后来才得知,三个人早已在朋友的帮助下和好如初,甚至重新画了一幅《扑蝶图》。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扑蝶图》徐燕孙画仕女,于非闇画双蝶,大千补景

至此这场历时近一年的笔讼风波圆满化解,但这一场笔墨官司在京城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提高了张大千的知名度,也让徐操又“火”了一次。不久,他们二人同时在中山公园办展,果然参观的人很多,画也卖得好。

其实张大千并不是个只会“炒作”的书画家,他也知道自己人物画与徐操距离甚远,于是一段时间后,他走进了莫高窟,在这里他没有炒作,只是一心学画。

@所有人:论“炒作”,我只服他!

《 白衣观音》

人人都说,张大千的成功,源自张大千的善于炒作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如若真不懂艺术,只专注炒作,或许会红极一时,但不会名扬一世。

张大千

一个善于作画与营销于一身的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