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文‖刘杉 题图‖王琳 主播‖ 赵雨蓉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e家之声——赵雨蓉来自光荣e家

00:00

09:10

点击上方绿色图标收听周末文苑专栏诵读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多考一分,挤掉万人。我人生中的第1次高考是在地方,走进考场,开始答卷,愿或不愿地接受结果。无论愿或不愿,喜欢或否,每到一处,与一群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相识相知倒也成了一种常态。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入伍后,军事训练、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快节奏的生活,时光似水流年,每日严格的训练执勤、相同的生活节奏,让我慢慢地失去了一开始的激情,静候着为数不多的军旅时光。

三月,班长说,考学去吧,拼一把,也许会开启不同的人生。虽并不抱有太大希望,但还想趁着这次机会,搏一下,考上了便是全新人生,失败了也是种经历。

两个月恍然如梦,最终发现一切那么短暂,一切都那么让人忘怀。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天化学老师走进教室时,大家全体起立,鼓掌欢迎老师的到来,而老师似乎感受到了这群军人对知识的渴望,眼中充满着敬意,话没多说,拿起了笔,开始教学。

集训期间,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每天早晨起床后便在楼下背记知识,队长和文书班长挣扎着睡意,一起陪读。每次老师离开时,我们都是鼓掌欢送,感谢他们这三个小时的辛勤授课。每天晚上的英语练习是必须,15题单选,1篇完型,4篇阅读,是标配。每晚半夜12点以后仍在奋战,有时陪读的队长扛不住睡着了,大家的黑眼圈里似乎都散发着幽怨,但累到熟睡的队长却是纹丝不动,直到有的战友熬不住上前叫醒他,一句解散,“哄”的一下所有人都离开。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而队长,顶着睡意,风雨无阻地“护送”我们女兵回去后,再一人行走在午夜的营区。有次下大雨,电闪雷鸣,一行四人商量了下,决定绕远路。忽而的闪电照亮夜空,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恐怖电影的画面,而她们三人还饶有兴致地讲起了鬼故事,突然脚下软软的触感,惊得我大叫一声,四人迅速散开成一个包围圈,用手电定眼一看,原来只是一堆黄泥。

这样的生活,紧张有序,却也乐在其中。晚自习只要有队长“坐镇”,那教室里一定安静的只能听到空调制动的声音,威慑力堪比高中班主任。每周六的体能考核,3公里,30*2蛇形跑,仰卧起坐,还有战术训练,当那一骑绝尘的匍匐身影突然被铁丝勾住动弹不得时,总是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在一边调侃被卡住的战友,一边帮忙解开被铁丝勾住的衣物。

每天超过15个小时的相处,一起上课,熬夜,训练,考试……即使话不多,但也在这个大家庭中产生了不一般的感情。

时光匆匆。考试开始倒计时,10天、9天、8天……可平时抓学习最严的队长却一改常态,带着大家体能训练,催促大家早点睡觉,在楼道上挂上俩粽子,用头顶到,寓意“高中”。队长还邀请旅里的阳光女兵为大家做心理服务,也许是压抑了太久,大家一下子就玩开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可是大家明明玩得很开心,却在最后谈心时,红了眼眶。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匆匆时光,考试结束了,集训队也随之解散了,2个月前,33名战友汇聚在此,2个月后,结束了考试,我们匆匆离开了那个曾挑灯夜战奋笔疾书的教室。曾多次午休起床后,想着赶紧收拾东西去教室自习,后来才发现这一切早已结束,怅然若失的感觉像是回到那年高考结束后,更多的是不舍,而不是一切已经结束了的轻松自在。

也许,那段日子太苦太累,太难熬。

我们在那个教室里拼尽全力,为一个目标相互激励向前走,太多人为了我们的梦想付出了太多。这份经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即便未能如愿,有了这份拼搏,足矣……

感谢那一份初衷,也感谢那一份祝愿,感谢奋力拼搏过的自己,2018,感谢所有为了我们33名考生付出的人。感谢,军旅中的第2次“高考”,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那就是——拼搏!

第2次“高考”,1个答案,搏!

赵雨蓉

入伍前系上海农林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就担任过播音员和主持人,有非常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此外还考取了导游资格证,性格开朗,阳光女兵的形象在她身上一展无余。现担任某旅军史馆解说员,在各种场合她都能用自己生动的讲解,为前来参观的军地领导和地方群众呈现最直观、清晰的军史历程,是一个优秀的军旅历史宣讲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