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當下的中國醫生最想要什麼嗎?

你知道當下的中國醫生最想要什麼嗎?

上週,我的一個研究生同學,發微信跟我說:「兄弟,我辭職了。」

我調皮的回覆道:「恭喜。」

我同學辭職,我一點也不意外,哪怕他是兒科博士又怎樣!當初那份對專業的熱情,對兒童的喜愛,這一切正能量,都抵擋不住在現實世界所面臨的困境與悲哀。

每一個帶過孩子去看過病的家長,都會有這個感覺:上班醫生太少了!為什麼不多開幾間診室啊?

為什麼不多開,原因只有一個:醫生不夠

我們用數據來看下,真實世界裡,兒科醫生到底有多不夠。

2012 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顯示:

  • 全國兒童醫院數僅為 79 家,佔醫院總數的 0.35%。

  • 在全國分科執業醫師構成中,兒科執業醫師僅佔醫師執業類別的 3.9%。

  • 兒科醫生每千人佔有量僅為 0.43 位(每1000個兒童連半個兒科醫生都沒有)。

  • 如果參照美國每 1000 個兒童 1.46 個兒科醫生的比例,我國兒科醫師的短缺至少在 20 萬以上。

時間到了2016年,第 10 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上,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聯合發佈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數據顯示:

  • 城市每千名兒童兒科醫師數為 0.57 名,農村為 0.47 名。

  • 如果根據「 2020 年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要達到 0.69 名」的目標,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目前缺口 86042 名。(將近9萬)

你要發問了,「為什麼會這麼少?」

通俗地說,原因就是:

  • 工作強度高

  • 醫患關係緊張

  • 職業尊嚴感低

  • 人身安全無保障

  • 待遇低

所以,沒人願意做。

到底有多少人不願做,還是來看2016年「白皮書」的數據:

  • 2011-2014年,中國兒科醫師流失人數為14310人,佔比10.7%。

  • 其中,35歲以下醫師流失率為14.6%,佔所有年齡段醫師流失的55%。

這種環境,造成了下面這種局面一點也不奇怪。

  • 老一輩的醫學前輩,退休後慢慢老去。

  • 新一代的醫學人才,失望離開。

  • 高中學霸,不願進來。

最終結局就是:

兒科醫生,越來越短缺;帶小孩看病,越來越難。

兒科醫生短缺,只是整個臨床醫療問題的一個典型縮影,它絕對可以代表當下體制內醫生所面臨的共同困境,唯一的區別只是程度不同。

在這所有的困境之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說是一把枷鎖,鎖住了醫生的同情心,鎖住了醫生的擔當精神。這把枷鎖就是:惡劣的醫療環境。

有多惡劣,我們來看下數據:

2015年07月29日法制網-法制日報記載:

據統計,從2013年10月21日到2015年6月16日,媒體曝光的暴力傷醫及“醫鬧”事件達30起,參與“醫鬧”的人數,由個人到百人不等。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數據:

2014年,全國法院共審結暴力殺醫、傷醫等犯罪案件155件。

有媒體根據公開報道作出不完全統計:

2015年,從5月28日到廣東惠州發生暴力傷醫事件的7月15日,短短49天,經媒體曝光的暴力傷醫事件已達16起。

看到這些數據,醫生是寒心的。可是,有一部分群眾是會暗暗高興的,他們會認為,醫生怕了,以後看病就放心了。

我要告訴這部分人,你如果這麼想,就真是太天真太幼稚了。

我就問你,廚子不高興,飯菜會不會更好吃?公交車師傅不高興,乘客會不會更安全?醫生自身安全都難保,會不會全身心為你看病?

上次有人問我,如何評價目前的醫患關係。我回答說:「好比老人倒地了,想扶卻不敢扶。」

醫生對患者疾病的治療,很多時候,就像是背患者過河。前面水深水淺,有時候醫生也不知道。

人體生命太複雜,醫學有著不可確定性,患者理解這種不確定,信得過醫生,那麼,醫生就會果斷的背起你,一起過河。

今天看到消息:

11月20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醫師節」的批覆(國函〔2017〕136號),決定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設立「醫師節」的出發點,願景是「營造尊醫、重醫的社會氛圍,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如果不依法打擊「醫鬧」和「惡性傷醫」犯罪事件,不保障醫生護士的人身安全,不懲罰挑撥醫患關係惡意製造矛盾的「無良記者和媒體」,不重建醫患信任,不提高醫護待遇,就算天天都是「醫師節」,那又怎麼樣!

大環境你和我都改變不了,作為患者,你可以做的,是信任你的醫生;如果做不到,請做到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如果尊重也做不到,請別傷害。

相信我,面對醫生,哪怕是一個虛假的微笑,都會讓你獲得超值回報。


參考文獻

2016年《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