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米粉有哪些種類?12種廣西米粉你最喜歡吃哪一種?


(文/黃金雨 鍾嘉欣)米粉代表著中華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和高超的烹飪技法,同時米粉也是廣西飲食文化的一種代表,它是所有廣西人難以割捨的一種家鄉的味道。廣西米粉是一種飲食,也是一種文化。它所表現出來的不僅是它的美味和形式,而且更深層次地表現了民族的融合以及社會的進步,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廣西的人民根據各個地區的口味發展了各種口味的米粉。

【酸辣可口的南寧老友粉】南寧老友粉的來源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週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週記老闆十分掛念,便將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熱辣酸香的面頓時使老翁食慾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老友面"由此得名。

【色澤豔麗的柳州螺螄粉】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幾位外地人趕到柳州,飢腸轆轆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攤點,可是米粉必用的骨頭湯已經沒有了,只剩一鍋煮螺剩下的螺螄湯,攤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螄湯裡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這幾個外地人吃後,大呼好吃。攤主將此記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製作,遂慢慢形成了現在螺螄粉的雛形。


【潔白軟滑的桂林米粉】傳說靈渠修通了以後,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但秦始皇有個嗜好: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秦始皇在灕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壞了灕江裡的鯉魚王,發誓說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鯉魚王說,帝王之事不能亂來,還是儘快想別的辦法為妙。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酸酸甜甜的賓陽酸粉

【羅秀米粉】羅秀米粉因產於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產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絕"。羅秀米粉以條細勻稱,外觀潔白、油亮,質地柔韌,耐煮,細膩,潤滑,食之爽脆而聞名遐邇。1985年,中央電視臺、深圳都樂影視公司以《奇特的米粉》為題,將羅秀米粉攝入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一絕》。

【香辣鮮爽的武鳴生榨米粉】生榨米粉是壯族的特色美食,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和九月十五各壯族鄉村舉辦的大節都是必備的食物。

【肉質鮮嫩的玉林生料粉】在鍋中先放入骨頭湯,燒開後放入當天新鮮的豬肉豬肝豬腸生料,快速調味後放入粉,煮熟了生料和粉後,在湯碗中放入碎蔥和熟油,然後起鍋倒入碗中即可食用。這種粉的味道鮮美,肉質原汁原味,口感好,而且由於肉汁和粉結合的時間較長,因此粉的味道和肉鮮合二為一併滲透者輕輕的米酒香味。

甘香爽口的梧州牛腩粉

【鮮嫩細滑的防城卷粉】防城卷粉是選用優質大米,經過一夜浸泡,用石磨磨成槳備用;然後用勺把約八十克的米槳均勻地倒在蒸格上蓋好;等看到冒出蒸汽時就可以把蒸格拿下,再把雲耳碎肉等配料均勻地灑在薄而滑的米粉上,再用一條細細的竹子一卷;一條晶瑩透亮,熱氣騰騰的卷粉就做成了。

【肥而不膩的欽州豬腳粉】俗話說;"欽州豬腳粉,神仙也打滾。"欽州豬腳粉是欽州的招牌美食。欽州豬腳粉要說歷史典故,幾乎找不到有這方面的文字記載。其製作的方法也很簡單,沒有複雜的工序,只是把豬腳細淨斬件,配於八角、桂皮等料烹製,食用時,一碗湯粉加一塊油得發亮的豬腳,配一小碟的辣椒醬。

【入口鹹鮮的天等雞肉粉】天等雞肉粉,雞肉是用的白切雞,比較有名的店是中山路的盈記天等雞肉粉。白切雞切成塊後用另外的小蝶盛放澆一些醬汁,粉就是一碗光溜溜的光頭粉,但是粉的湯是雞湯,粉浸入湯裡吸收湯汁,非常鮮美。


【汁香鮮濃的北海海鮮粉】就是用海鮮來做配菜或者湯底煮出來的米粉,一般到過北海的遊客都會吃上一碗海鮮粉,既過了一把海鮮癮,又能填飽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