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智能剝離主營業務 智能製造轉型之路

【文/廖文清】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製造快速崛起,成為一張靚麗的國際名片,但也進入必須轉型的十字路口。內外多重壓力之下,轉型“智能製造”成為越來越多製造企業的主動選擇,一大批企業依靠轉型重煥生機,哈工智能就是其中一家。

在經歷了主營業務的日漸式微之後,從2017年開始,頻繁的動作下,哈工智能開始了往智能製造轉型的道路。

■轉型之路

近十幾年來,氨綸及包履紗作為哈工智能的主營業務,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3年除外),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於2013年達到頂峰,2014-2016年收入連續三年下滑。

2017年1月,哈工智能完成實際控制人變更,並啟動對汽車製造自動化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天津福臻工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收購。邁出了由傳統產業向智能製造和人工智能領域轉型的第一步。

2017年8月24日,“江蘇友利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江蘇哈工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12日,哈工智能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蘇州工大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持有的蘇州哈工易科機器人有限公司49%股權。

2018年2月2日,哈工智能與上海尚工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哈工智能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我耀機器人有限公司(51Robot)將與尚工機器人就在工業機器人的諮詢、銷售、智能化運用等多方面開展深入長期合作。

2018年5月,哈工智能公告稱其參與投資的嘉興大直機器人產業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擬參與競標投資江蘇哈工海渡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哈工海渡業務範圍涵蓋:工業機器人教學實訓的裝備研發與教學體系與教材開發以及平臺的搭建。

2018年6月14日晚間,哈工智能發佈公告,表示將集中優勢資源聚焦拓展“高端智能裝備、機器人一站式方案平臺、人工智能機器人”三大主營業務方向,公司擬作價人民幣8億元向江蘇雙良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公司持有的江陰友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徹底剝離了主營業務。

2018年6月20日早間公告,哈工智能與現代重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包括但不限於成立機器人本體合資公司及其他各種合作模式。

2018年6月27日,哈工智能審議通過現金購買瑞弗機電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的相關議案。加強上市公司在白車身領域的技術深度和市場覆蓋,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2018年6月28日,哈工智能與KUKA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今後,KUKA將與哈工智能全資子公司51ROBOT就各自領域的競爭優勢展開深度合作。

■初見成效

2018年4月26日,哈工智能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2億元,同比增長147.6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815.28萬元,同比增長271.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為2816.20萬元,同比增長268.52%。

在高端智能裝備方面,哈工智能通過連續收購福臻、蘇州哈工易科等公司股權,並投資設立哈工海門公司,深耕汽車領域集成業務。2017年度天津福臻參與了長安福特、長安汽車、蔚來汽車、捷豹路虎、東風柳汽、廣汽集團等客戶的十餘個大中型項目,配合智能柔性總拼、高速傳輸、柔性切換系統、激光、包邊、衝鉚等技術的使用,集成機器人近千臺。

此外,依託51ROBOT平臺,哈工智能與ABB、KUKA、安川等全球領先機器人廠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電焊、弧焊、碼垛等多款標準工作站,並與國內知名的多家系統集成商建立合作關係,獲得了海斯坦普、延鋒比歐、大連大眾等領先車企的保養服務項目。

51ROBOT平臺不僅著眼於規模較大的系統集成商客戶、汽車零部件廠商及整車廠商,同時也致力於為小微客戶提供相關服務。2018年,51ROBOT將在華北、華南新設兩個業務點,形成北部、中部及南部全覆蓋。

在人工智能方面,哈工智能積極佈局相關的機器視覺、力覺等方面技術,提升傳統機器人智能化水平。

對於未來公司的具體計劃,哈工智能副董事長、總經理喬徽表示,在高端智能裝備方面,公司將持續深入研究和做大做強汽車車身焊裝領域以及相關領域,在3-5年內,在市場保有量及技術方面做到國內領先,期望未來5年內能在機器人周邊配套設備及零部件產品的銷量能夠佔有主要的市場份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